用情来造文
2009-02-24蒋晓菊
蒋晓菊
一篇佳作不仅要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更要在字里行间跳动出作者的真情。目前学生作文大多内容贫乏,语言枯燥,其中固然存在章法技巧等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关键是缺少感情投入,所写往往是老师强行规定或自己拼凑虚构的东西,因而显得呆板乏味。
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那么如何引发和培养中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作文达到有血有肉,有情有感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关注生活,缘事生情
简而言之,学生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心声。因此教师要善于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于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感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喧腾而美丽的校园,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国家的大事,世界的风云……处处都迸溅着生活的浪花,呼唤着人们的激情,只要你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就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具有共鸣的情感,生发出启迪人生的哲理。
学生的生活面不是很宽广,为此教师应设法为学生创造“生活”,如:远足登高,调查访问,文艺表演……让学生进行多种情感交流与体验。丰富他们的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二、触发灵感,因题激情。
写作需要灵感,需要冲动,一个好的文题应该会象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学生一见会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思想撞击出耀眼的火花,于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平时生活的积累会奔涌笔下,平时积聚的情感会溃堤般渲泄,一篇篇美文自然水到渠成了。
例如在学生考试中作《考试》作文,虽为命题作文,但命题本身切合学生情绪热点。学生最熟悉个中滋味,所以思想活跃,题材多样,表达方式灵活,语言运用高明,往往写出不少情深深,意切切的好作文来。
因题激情,关键还在于教师命一个好“题”,不管是“命题”还是“话题”首先要注重其新颖性。例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可命为《亲情故事》、《妈妈年轻的时候》。这样的文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容易激起感情的波澜,学生喜欢写。
再如题目《二十年后再相会》就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充满美好希望的内容。诚然,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处于这种写作境界,教师此时就要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要求,寻找以往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或感受,进行联想,帮助他们培养写作情感。
学生经过了感情的酝酿,就会渐入佳境,当他们文思如潮时,再动笔写作,同样也能写出有情有色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三、“下水”垂范,以情导情
学生作文中情感的引发,还可以通过教师的下水作文来引导。教师写下水作文不仅重温写作的甘苦,体察学生的困惑,使作文指导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从而提高实效。
更重要的是教师让自己置身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位置上,向学生倾吐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倾吐自己人生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这无疑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模仿感。这样以情导情,学生作文的情感还能不引发出来吗?
在写作中笔者就曾视写作的具体内容,给学生做不同的示范,来引发学生的动情点,例如作文《我心中的老师》,笔者便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自己求学时期的两位具有不同特点老师,并借用了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作题,表达了二十几年来对他们的深深怀念。
真挚而略含悲伤的感情,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班上几名感情丰富的女生听了早已泪流满面,学生的情绪被充分引发出来了。因为有路可循,有情可导,学生的作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四、广闻博览,用读怡情
一个人的情感体验越丰富,他的精神世界就越高尚,他在作品中表现的情感也就越浓烈。作文先做人,要使学生作文情感丰富,格调高尚,内容健康,写作者本人就必须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高尚健康的人格力量和正确高雅的审美情趣。阅读可以怡情。
中学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情理并重,特别适宜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就更能拨动他们的情怀了,因此语文老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名篇名著来培养学生对人类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和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达到滋润心田,提高修养,启迪智慧和情感激发的目的。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中不仅仅要重视写作技巧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引发和培养。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