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
2009-02-24侯仲举
侯仲举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绝不仅仅是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掌握新科学技术而已,而是还要具备心理上、生理上及社会文化上的素质。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追求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采用发现学习方法,从“不会”到“会学”。由于实验是学习研究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所以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更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发展好奇心
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究知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创造的催化剂。
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必要条件,而学生的好奇心又很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置终点,往往会创造出诱人的学习境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出更强烈的好奇心。
例如:在讲物理第一册《凸透镜》一节时,教师可课前准备好用冰磨制的凸透镜,然后问学生:“你们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没有火柴的情况下,怎样来取火呢?”在学生猜测、讲座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方法。
这时教师将准备好的“冰凸透镜”放在有阳光的适当位置。学生观察现象,好奇心顿生,学生的求知欲大大的增
强了,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后面的新课教学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创造民主氛围,鼓励主动参与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最有效的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手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类要想获取知识就必须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即要想获取物理知识,就要亲自实验,并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条件,把学生放在教育主体地位,通过激励、引导、尊重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去,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例如:在讲物理第二册《电阻》一节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决定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时,及时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和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和假设,可以改成学生做演示实验,教师指导,运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设计、实施实验并分析、论证、交流,让学生在亲自探究实验中得出结论。
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探究实验的方法,体验成功喜悦,同时又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样成就感就转化成新的学
习动力,并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最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三、加强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居里夫人说过:“科学的探讨和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酬报;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伏尔泰也说过:“发现新事物和作出新发现,是很大的满足。”可见探究和创新有何等的诱惑性及重要性。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物理学科学习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使探究新知识的认识活动变成学生心理要求,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接受式”为“体验式”,从而增进学科情感。
1.激发探究、创新愿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述世界上伟大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向往,从而激发探究创新愿望。
例如:在讲物理第二册《电流》时可以讲爱迪生发明电灯,安培刻苦学习,欧姆坚持不懈从事科学研究的故事。
2.营造探究、创新氛围。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本质和精髓,也是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教师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对司空见惯的自然事实及现象进行大胆猜测;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创造契机,诱导学生探究中求创新,为学生开放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讲物理第一册《声音的特性》内容时,教师在学生完成教材中探究实验,掌握了探究基本方法后,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土电话”传声效果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最后评议。这样使学生在掌握的特性基本知识的同时,在实验中合作探究。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也培养了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质疑,敢于创新。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质疑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探究过程本身就是创新,学生在探究中通过设计探究的方案,自己动手动脑“发现”物理现象和规律。
每节课后“想想议议”“小实验”也为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机会。课上组织学生分析、讲座、推算,归纳。课下辅导,及时接纳反馈信息。教师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标新立异,使学生处于自由灵活状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才能达到创新目的。
总之,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对处于启蒙阶段的物理教学来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通过主动参与探究性实验,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省太康县清集乡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