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典当业:“危”与“机”并存
2009-02-23赵瑾璐
赵瑾璐
一提起典当,人们的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场景:高高的柜台、苛刻的账房先生、超低的价格、穷人失望的表情,似乎典当天生和走投无路、剥削、欺诈等相连。但事实上,今日的典当早已改变了旧模样,它已成为中小企业短期融资的重要手段、成为居民个人理财的一种方式。在金融危机蔓延的大背景下,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的大多数行业被累及遭受重大损失,而典当业却趁势崛起,在2008年取得了超快速的发展。
典当业面面观
典当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行业,在我国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典当约在南北朝时期出现,在明清时代达到鼎盛时期。据统计,乾隆18年,全国星罗棋布大小当铺就达18075座。其中徽商典当以其规模大、分布广、获利多最为著名,当时民间曾流传“无徽不典”之说。新中国建立后,典当业被取缔,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典当业逐渐恢复并缓慢发展。2001年和2005年,《典当行管理办法》、《典当管理办法》相继出台,典当业出现了大发展,各地典当行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以北京为例,至2008年,北京典当业有95家独立法人,20家分支机构,营业网点115家,这些典当行平均注册资本达1500万元,规模最大的宝瑞通注册资本达1.7亿元。
现在人们拿到典当行的可不是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旧衣服了,黄金、铂金、珠宝、钻石、股票、债券、汽车、房产通通成为了典当对象。而人们来典当行的目的也五花八门,有的人是为了处理礼品—每年年节过后,都有人拿着各种高档礼品来典当行办理“死当”,即使典当行估价远低于这些物品的真实价值,一定程度的变现对客户还是具有吸引力。而对另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而言,年节过后,是淘宝的大好时机。因为典当行出售的“死当”物品都很便宜,通过典当行淘宝就让一些人乐此不疲。有的人来这儿则是为了省钱,他们经过比较发现,把汽车放在当铺一个月的费用并不比小区停车费贵,而且各典当行都有地下停车位,有专人保管,也很安全,所以汽车典当业务增长很快,在京城的一些典当行,据说除了F1赛车,什么好车都有。凡此种种,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进入典当铺,都能满意而归,典当已逐渐成为一些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小企业而言,典当是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受到较大的影响,急需资金周转,而银行出于安全的考虑又普遍惜贷,企业以自己的厂房、设备等进行典当,短期内可以筹到急需的资金,进行临时周转。同银行贷款相比,典当借款手续简便快捷,一般少则几分钟,多则三五天即可完成,能满足救急的需求,虽然企业也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这与民间月息10%的高利贷相比,还是显得很划算。这种业务在2008年已成为典当行业最重要的业务。
典当是有偿服务。典当一般除收取当金利息外,还按当金一定比例收取综合费。按照国家的《典当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当金利息一般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上浮30%执行,而综合费率最高不得超过当金的4%~5%,具体费、息标准根据不同典当行、不同业务种类都会不一样。
根据《典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典当最短时间为5天,最长期限为6个月。典当期限届满或续当期限届满后,当户应在5天内赎当或续当,预期不赎当或续当为死当。死当物品典当行有权进行处理。销售死当物品可以获得不小的商品差价,这在很多典当行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超过了50%。再加上当金利息和综合费收入,使典当业的年资金回报率通常在40%以上,远高于一般行业。
金融危机下的典当业:危与机并存
金融危机给典当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
一方面,市场风险加大,银行普遍惜贷的情况下,典当行的生意比以前好了。近两年来,典当行的客户主体已由居民个人转为中小企业,典当行快速、方便、灵活的放款方式对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已成为部分中小企业进行资金周转的重要途径。2008年典当业全行业的业务增长就有30%之多。
另一方面,伴随行业的超快速发展,内外部累积的一些风险已经显现,具体表现为:
受金融危机影响,客户的还贷能力在降低,风险加大。实际上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各典当行都不约而同地变得十分谨慎,调整了经营策略。比如,加大了典当折率,原来估值1000万的房子能当700万,现在平均也就能给个300万到500万。即使这样,这一领域的风险还是不小,因为近一年来,各地房价在不断下跌,如果典当行的定价不能把这部分可能的动态折价算进去,就会面临损失。股票典当亦是如此,股市从6100点跌到目前的1900点,也使各地的典当行纷纷提高了门槛,纷纷通过降低典当比例、提高费率来控制风险。比如,有的地方的股票典当规定要20万市值才可以起贷,而且典当后股票必须转入指定的证券营业部接受监管,还配合以强制平仓制度,股票典当的比例也大幅缩水,兑现最低降到市值的30%。
恶性竞争导致的行业内部风险衍生蔓延。由于典当业相对来说是一个新兴行业,典当行作为特殊的工商企业,风险控制和运作方法缺乏经验;同时相关法规不够规范和完善,典当行违规操作的问题时有发生。比如有的典当行允许股民以现金作当物,向典当行取得融资资金,即股民以现金作担保向典当行进行贷款,本质上这种行为应属于信贷关系,超出了典当业的经营范围。根据《典当管理办法》的规定,典当行既不可以集资、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也不可以发放信用贷款。因此,典当行与客户所签合同的合法性已经遭到质疑。在目前股市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一旦发生纠纷,股民将面临很大风险。同时,行业内部风险也会蔓延,产生不良社会影响,这方面的苗头应引起充分注意。
经营风险的防范是个大问题。各地的典当行已出现多起顾客以假字画、假珠宝、假黄金、假名表骗当,或者不法分子以盗窃或抢劫来的财物骗当的事情,这给了典当行的从业人员以很大的压力,要求他们不但要能够识别鉴定珠宝、名表、字画等,还要懂得房产、车辆评估,不仅要样样通还要样样精。而事实上,我国目前还没有典当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也没有专业的典当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机构,所以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有限,加大了典当业的经营风险。
典当业的持续发展:制度建设是关键
2008年底,典当业又听到了一个“坏”消息。据悉,由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草案已经提交国务院法制办,一旦条例通过就意味着银行在信贷市场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符合条件的个人都可以以小额贷款公司的形式放贷,高达20万亿元人民币的居民储蓄有了新的释放出口,而这也会带给典当业很大的竞争压力。按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上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但仍低于典当行,所以很可能会令典当行被迫下调收费。金融危机加快了《放贷人条例》出台的步伐,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典当业必须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了。
和其他行业一样,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制度建设:
宏观层面需要加快立法与行业规范。目前典当业已有《典当管理办法》,但该办法制定较为宏观,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同时典当业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以及典当师执业资格标准认定制度也亟需建立,再加上全国性的统一的行业协会也没有建立,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微观方面需要完善经营制度。这方面可以充分借鉴外国典当业的发展经验,减少我国典当业的行业风险。比如,对困扰各典当行的骗当问题,可以借鉴新西兰和美国的经验。新西兰制定相关法案规定,任何人,只要他在一年之内交易的次数超过6次,或交易额超过2000新元,就应该登记注册,成为二手货经销商。典当贸易商必须记录二手货出售者的名字、出生日期、电话号码和身份证,警察有权随时查阅这些资料。而美国则规定,任何到典当行当物的客户都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有关物品的交易记录。典当行接收的当物信息会被迅速而完整地传到警察局。警察如果发现典当行接收的抵押品是赃物,就可以没收这些抵押品。所以,没有哪家典当行愿意接受赃物作抵押品。在这方面,可以给我国的典当业发展提供借鉴。
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需要保证。典当业是外资禁止进入的行业,因此,一些对国内典当业感兴趣的共同基金、风投基金等都无法进入。没有外来资本的扶植,典当业的持久发展就缺乏后劲;而且,典当业的放贷资金来源也成了问题,仅依靠股东凑集的注册资金和银行贷款,无法满足业务急速扩大的要求,限制了行业规模的扩大。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