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育改革一面镜子
2009-02-23吴超
吴 超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改革一直引人关注。山西社科院研究员智效民先生近两年相继出版了《八位大学校长》《六位教育家》两部力作,他“想为当今的教育提供一面镜子,让大家看看它的模样,并思考今后的出路”。《六位教育家》一书2008年8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详细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等六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这对于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改革一直引人关注。时至今日,各种教育理论不断出现,各项教育措施相继实施,却都未能达到预定的目的,教育改革似乎陷入迷雾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教育改革已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刻。
我虽不是教育界人士,但接受过十几年的教育,深知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关系着一代学生的成长和一代人才的培育。路失穷途,必然回溯本源。因此,对教育改革的反思,第一步就是对教育改革方向的探讨。如果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正确,其采取的措施越有效,教育就越远离本源。
教育改革向何处去呢?我们不妨给教育改革找一个参照,即找一面镜子。这就是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和湖北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一系列教育题材图书的目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先后出版了《过去的大学》(钟叔河、朱纯主编)《过去的中学》(傅国涌编)《八位大学校长》(智效民著)《六位教育家》(智效民著)等图书,系列介绍了我们前辈教育家办学、治学方面的探索和经验,希望它们能作为一面镜子,让当代教育改革照照自己的模样,或许能受到一些启发,反思出教育改革的出路来。
上述四本书中,智效民先生的著作就占了两部,这既得益于他多年来对教育改革的关注,又得益于他对现代教育史料的搜集和思考。2006年,他在《八位大学校长》中,详细介绍了有着留洋背景的蒋梦麟、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罗家伦、任鸿隽和胡先八位校长的治校史事,郑重地提出了教育改革应该“懂得”四个含义。第一,“懂得教育”的含义:一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二要摒弃官本位意识;第二,懂得“负责任”的含义:一要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二要防止把他们变得不会思考,三要鼓励学生实行自治;第三,懂得“重人才”的含义:不仅要礼贤下士,还要无为而治;第四,懂得“无私心,有魄力”的正确表现。这四个“懂得”可说是箭无虚发,支支切中教育改革的本质。
如果说《八位大学校长》旨在探讨大学教育和大学改革,那么最新出版的《六位教育家》就是深入挖掘当年颇具影响力和代表性且身体力行各种教育理论的教育家,以及他们将各自倡导的理论运用到教育中的经验成果供教育改革者参考。本书涉及的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和舒新城六位教育家,虽然都是20世纪上半叶对教育界有着深刻影响的教育家,但政治偏见和历史尘土掩盖了他们的这一面,他们留给后人的是另一种身份,如史学家、社会学家、出版家。
这里我想谈谈潘光旦和陈鹤琴。潘光旦是社会学、生物学科的著名学者,他从1926年开始,就一直在大学教书,先后任过教的学校有光华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又到中央民族学院任教。他几乎在学校待了一辈子,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育有着非常深刻的思考,写了《教育与成见破除》《完人教育新说》《教授待遇与今日流行之讲师制》《普及与识字》等一系列文章,并出版了《自由之路》等著作,可惜他这方面的成就一直鲜有人知。智效民先生将这些文章和著作归纳起来,得出了反思教育的14个问题,如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教授会成为“学问之大敌”,自由、民主和教育的关系,学校为什么要放假,为什么宣传不是教育等。这些反思,都犀利地指出了当时教育的弊端,即使到了今天仍富有创建性,希望今天的教育界人士能够从中或多或少地获得启示才好。
六位教育家中,只有陈鹤琴是儿童教育家,他的名气和影响显然比不上其他五位,这可能跟他从事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关。我们探讨教育,大多是指学校教育,其实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亲或母亲,而这点恰恰总是被忽视。可以说,家庭教育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实在太少了。一直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往往陈陈相因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条祖训。作者特意把陈鹤琴与家庭教育列入,是有其深远意义的。在这本书中,作者罗列了陈鹤琴有关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一共九个方面,如儿童心理的七个特点、教育孩子的十条原则、儿童的游戏与玩具的标准、如何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合格父母的八个准则等。这些成果非常具有吸引力,就是到了今天,也都是家长急于了解的知识。陈鹤琴的这些家庭教育的成果,不是空头理论,更不是噱头,而是他以自己的儿子陈一鸣的成长为研究对象,系他在国外学习知识与其研究成果相结合的结晶。他在著写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了儿童教育应该注意的101条原则和方法,他本人也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先驱。
科学发展,人才第一;要培育人才,教育责无旁贷。教育改革关系国计民生,一着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我们虽不能为教育改革具体地出谋划策,但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教育改革工作者提供一点儿参考资料,也算是略尽匹夫之责。我想,这也是智效民先生著写《六位教育家》的深意吧。
责编:晓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