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副总理在世界语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9-02-23
本刊记者
要我讲话,有点麻烦,下车伊始,哇啦哇啦。不好讲,我本来想听听世界语工作情况,听大家汇报以后,有了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要发言,很困难。
先讲世界语工作。
那天参观世界语展览,使我的知识增加了一分,眼界扩大了一分,世界观丰富了一分。过去我只知道世界语这个名字,只知道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是俄国人,现在才知道他是波兰人。
世界语很好学,综合了各种语言的优点。修正主义国家封锁我们,不许我们散发反修文章,俄文、英文、法文版都进不去,广播也被干扰。利用世界语,从旁门进去,给他们透点新鲜空气。利用世界语这条线作反修正主义的工作。由中国寄去有困难,我们可以由欧洲寄去,比方在瑞士、英国、荷兰、比利时等西欧国家找些同情的人,转过弯寄。
第二个问题。世界语工作不要专搞反修。要搞点中国建设、文学艺术,政治不那样强的东西。我看“二八”开好一些,二分政治宣传,八分搞其它一般东西。政治搞多了不行,引不起大家的兴趣。我从小看报,就先看副刊,六十年如一日,政治的东西晚上搞,不用看了,这是因为喜欢一些有趣的东西,如诗歌、散文、生活报导、新事物的介绍、科学知识、健康常识、我们高血压的人,喜欢看血压高的解释。最近,关于《中国文学》是否登反修正主义的文章,外办开会讨论,我认为,张光年的反修正主义的新作有两三万字,太长了,长得可怕,我没有看,听说内容还不错。英文的《中国文学》搞三万字进去,效果一定不好,搞一个摘要,可以起到效果,另外搞个小册子,可以到处散发。毛主席说过,长文章是自己否定自己。
书刊杂志不要强加于人,强加于人就没有人看了。《光明日报》有个“文学遗产”我很喜欢看,现在停刊了,很遗憾。文章有的很好,有的很古怪,谬论不少。都是正确的意见,不好比较,就没有学术思想了。就和做菜一样,起码两个菜,或者三个菜,才能够比较出哪个菜好吃。希望它能够复刊。《光明日报》、《大公报》、《文汇报》有许多大学教授写文章,又不增加编制,不能把写文章的人都包下来,特约写稿,给你稿费,好的多给稿费,不好的就给你两块钱作邮费、纸张费。这是解放以前办报的好办法,不用这个办法,就会使文章枯燥无味,办的报纸五分钟就看完了。搞世界语发行工作,也有这个问题,对象是外国人,各种人思想意识不同,要面广一些,不要搞狭了。
过去三十年搞革命,现在搞建设。我们各行各业都搞一些,百花齐放,对国家总有用处。只要脚踏实地,有成绩,对人民会有贡献。
上面讲的是一些外行话,仅供参考。这不是批示,又批又示,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