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确定最底层10亿人的拯救良方

2009-02-23红桀傲

中国纺织 2009年1期
关键词:马拉维战乱陷阱

红桀傲

《最底层的10亿人:最贫穷国家为何日益衰败?如何起死回生?》是保罗·科利尔的一部新作,被《经济学人》评为2007百佳商业经济图书之一。作者系牛津大学非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这部优秀的著作汇集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并回答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国家陷入衰败,如何才能确定拯救的良方。

大家对贫困世界的通常看法是,全球有10亿人生活在最发达的国家中,还有50亿人生活在尽管贫困但快速发展的国家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全球经济空前繁荣,但贫困世界的50亿人中有大约40亿人生活在增长速度很快的国家之中,发展的真正挑战还是在于那些正被甩在发展的行列之外的最底层10亿人。这其中有70%居住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他们的经济长期陷入停顿或衰退,而且至今看不到改进的希望。这些人和这些国家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构成了世界不稳定的因素。

要想知道怎样确定拯救的良方,首先就要明确,在那个日渐衰败、正滑向困窘深渊的世界里,发生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科利尔和他的同事对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最终总结出了发展陷阱的理论。他们认为,这些国家陷入了四个几乎无法逃脱的陷阱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这四个陷阱被关注甚少,即战乱陷阱、自然资源陷阱、恶邻环绕的内陆陷阱以及小国劣政的陷阱。

最底层10亿人的问题是严峻的,但是可以改善。科利尔认为,通常采取的贸易手段尽管有各种潜在好处,却不适用于最底层的10亿人。因为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他们的生产成本很低,国内市场发展也很成熟,具有极大的竞争力。最底层的10亿人国家无法与他们竞争,无法成为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及服务的出口国。如果不是存在自然资源优势,私人资本根本不会流入这些国家。而另一方面,尽管这些国家极度缺乏资本,竟然还面临巨额资本外逃的情况。除了巨额的腐败,还能有别的什么原因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做呢?书中给出了建议:贸易政策、军事干预、法律的改变以及新的国际性章程。其中军事干预的做法无疑是最有争议的,而作者的理由是:内战代价高昂,适时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低成本且有效的(尽管不是必然)。

挪到中间

本书要探讨当今世界像马拉维和埃塞俄比亚一样,正处于全球经济体系最底层的少数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就像马拉维,始终处于最底层;而另一些,包括塞拉利昂,曾经只比印度或中国贫困一些。现在处于最底层的国家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他们是最贫困的,更在于他们在发展上的失败。他们跟不上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步调,他们犹如浮萍般在风雨中飘摇。

近几年,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内战。想弄清楚为何收入微薄的非洲战乱不断。渐渐地,我总结出了“战乱陷阱”的概念。它揭示了某种经济状况如何将一个国家引向内战,以及一旦战乱爆发,暴力循环又如何演变成一种难以逃脱的陷阱。我意识到战乱陷阱可以解释那些国家为什么至今还处在世界经济最底层,但它并不能说明全部。马拉维在其过往的整个独立历史当中一直免于战乱,也仍然未见发展。肯尼亚和尼日利亚,以及在我著书生涯的不同阶段所见到过的既不同于马拉维又彼此各不相同的许多国家,也是如此。我也不认为贫困本身是一个陷阱。这些经济发展上的失败,是在有违全球经济发展成功的大背景(贫困是大多数人都设法去消除的)的情况下出现的。自1980年以来,历史上首次开始出现世界贫困化,这并不仅仅是非洲的问题。其他地方也同样有经济发展上的失败,如海地、老挝、缅甸等国家和中亚国家,中亚国家中的阿富汗尤为令人瞩目。对于发展失败一刀切式的解释,并不适用于这样的多元性。

不幸的是,这不仅仅是把我们的钱捐给这些国家的问题。如果真是这样,反倒相对容易了,因为这些国家为数并不多。由于一些重要的特殊情况,援助在这些环境当中并没有起到多大成效,至少在过去一直如此。改变必须主要源自最底层社会的内部;我们不能从外部强加给他们什么。在所有这些社会中,在期待改变的勇敢的人们和与之相对的根深蒂固的利益之间,总是存在着种种斗争。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场斗争中充其量只是旁观者。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来助改革者们一臂之力。但若是这样做,我们就需要利用那些一直以来都被用做他图的工具(例如军事干预、国际性标准的设定和贸易政策)。控制这些工具的机构对最底层10亿人的问题既没有认识,也没有兴趣。所以他们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而政府也必须学会如何协调使用这一系列涉及面广泛的政策。这些观念跨越了政治分野,开阔了视野。左派会发现之前所贬斥的方法,比如军事干预、贸易以及对增长进行鼓励,对于达到其长期翘首企盼的目标来说,是关键的手段。右派则会发现,最底层的10亿人这一问题不会像全球减贫那样将随着全球的经济增长迎刃而解,他们会发现若是现在忽视了最底层10亿人的问题,等到了我们子孙时代,它就会变成危及世界安全的可怕梦魇。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确实必须解决它。但若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树立—致的目标。

为树立一致的目标,就要改变观念,不仅仅是在发展机构之内改变观念,更要在广大选民当中改变观念,他们的观点将会使一切可能成为现实。没有了见多识广的选民,政治家就会继续将最底层的10亿人的问题当作余兴插曲,而绝不会去倡导真正的变革。本书就是一种改变观念想法的尝试;为了便于阅读,我在写作中没有使用脚注和其他常用的、严格的专业学术规范。我试图写一些你能够乐于阅读的东西,但绝不会让你判定我所说的不过是些无足轻重的废话。本书以大量发表在专业期刊上、并通过了匿名评审的专业论文为支撑,我在本书的末尾列出了其中的一些文献。

研究往往像是一种探险。你从一个听起来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人手:有多少援助流入到军事开销当中?或者,有多少非洲的财富流失到非洲大陆之外?你将如何解答那些问题呢?是去问问每一支第三世界的军队从何处获得军饷?还是去敲开瑞士银行的门,让他们报一下非洲的账目?有一个能获得答案的与众不同的办法,那就是统计。这种方法的立足点不同于粗浅的影像,后者提供给我们的往往是我们对世界自以为是的了解。以起义为例,在其学生时代曾往墙上贴海报的一代人心中,普遍都会想到的影像往往便是切·格瓦拉(che Guevara),海报替我们进行了思考。我们对于最贫困国家问题的认识也饱含着种种这样的影像:不仅仅有高尚的起义者,还有饥饿的儿童、冷酷无情的交易、老奸巨猾的政客。你由此成了这些影像的俘虏,而因为你成了俘虏,我们的政治家便也成了俘虏。因为他们所做的正是你想要的。所以,在本书中,我将要引领你超越这些影像,有时候我还要打碎它们,而我用以打碎它们的,正是统计上的证据。

猜你喜欢

马拉维战乱陷阱
Searching for lost daughter 战乱分离母女终团聚
6年战乱
逃离家乡
陷阱
陷阱2
陷阱1
甜蜜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