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乡土人才队伍 推进高效农业发展
2009-02-23张宇轩
张宇轩
句容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我市以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为载体,以农业专业协会为纽带,不断创新培养方式,加大培养力度,初步建立了一支5200多人的乡土人才队伍,涌现出全国劳模、“葡萄大王”方继生,“水蜜桃大王”杨修林,“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刘奎等一大批优秀乡土人才。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全市高效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使句容成为“中国草莓之乡”、江苏特色农业大县,形成了“培育一批人才、兴起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生动局面。
研发带动。借助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等驻句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优势,加大对乡土人才创业的技术扶持力度,帮助创办科研机构,组织科技项目攻关,先后帮助创办诸如乡土人才侯洪勤的“句容市神农富锗灵芝研究所”等10多个研发机构:研发推广了优质鲜果、花卉苗木等近10项国家级新技术和近100项省市级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农业新品种180多个,编制农业生产技术标准近20个,建成一流组培实验室2个;成功申报全国无公害农产品21个,有机食品认证7个,绿色食品13个。省劳模、镇江市草莓协会会长纪荣喜联合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研发推广草莓培育壮苗、放蜂等5项草莓种植新技术和“益香”、“硕丰”等6个草莓新品种,为句容成为“中国草莓之乡”作出了积极贡献。
基地辐射。我市根据典型丘陵山区特点,积极鼓励和支持乡土人才领办创办基地,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目前,句容已建立了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大卓万亩水蜜桃园、下蜀千亩丝瓜种植基地等86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其中,2个国家标准化示范区。7个农业基地已被列入省开发高效农业计划。目前,全市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五大农业区域经济”:东部应时鲜果产业,西部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南部林牧产业,北部蔬菜产业,中部草坪、花卉苗木产业,“一村一品”的地缘性产业特点也逐渐明晰。依托各类基地,建立了75个实用技术教学示范点,聚集1000多名乡土人才参与科学研究,每年开展教学观摩活动150多次,带动了全市13.5万农民创业增收,使各类示范基地成了当地农民的“农学院”、“致富园”。
协会传播。我市按照“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以乡土人才为龙头,以优势产品为依托,先后建立起各类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75个,发展会员11900多人,培育蔬菜、茶果、苗木、有机水稻、中草药材等10多个行业的农民经纪人1550多人。注重发挥专业协会的传帮带作用,定期由协会组织优秀乡土人才开展农技知识讲座、新技术推广现场会,在培养出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的同时,带动农户107000户,年增收14450万元。全国劳模、春城葡萄协会会长方继生开办了省内首家“农民葡萄夜校”,免费传授日本葡萄种植技术,带动了全村农民种植葡萄近10000亩,亩均纯收益超过5000元。
当前,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对加强“三创型”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牢固确立“选优、培强、用活”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选拔机制,创新培养方式,优化创业环境,更好地发挥乡土人才在创业致富、领富帮富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创新理念,不拘一格选人才。在选才的理念上,切实打破唯学历、唯身份、唯职称等不合时宜的观念,牢固树立实用的就是人才,能使生产要素增值的就是人才,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业务技能得到业内认可的就是人才的新理念。在选才的视野上,重点选拔那些能够运用实用技术或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发展。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人才;积极创办经济实体或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创业致富并带动群众共富的优秀人才;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明显成绩,得到当地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在选才机制上,坚持把开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帮带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等方面的实绩作为人才评价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乡土人才竞争择优的选拔和动态管理机制,促进服务发展、推助发展、引领发展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创设载体。多措并举育人才。积极推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在推进富民项目中培养人才,以优秀人才引领项目建设,实现乡土人才培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一是在强化培训中提升能力素质。针对应时鲜果、花卉苗木种植和各类养殖等产业项目发展迅速、从业人员较多、人才相对密集的现实,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和驻句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的师资优势,采取举办农业科技知识专家辅导讲座、播放实用技术科教片、组织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开办绿色证书和农民技术中高级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教育培训,力争通过2—3年的培养,使从事现有特色产业的乡土人才总数达到1000名左右,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在项目开发中加强实践锻炼。结合远程教育致富工程,引导和支持种植养殖大户和乡土人才带领农民领办、创办集体产业示范基地,通过选派农业专家跟踪开展技术指导。因地制宜开发和推广有机水稻、绿色蔬菜、园艺盆景、中草药材等一批农业新项目,并以项目开发推广为载体,努力把农民培养成科技示范大户,把科技示范大户培养成优秀乡土人才。三是在服务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乡土人才农业技术服务团,引导他们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三农”工作谏言献策,为经济薄弱村发展出谋划策。鼓励和支持具备一定项目基础的优秀乡土人才提升产业层次,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培育一批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业典型。同时,积极引导乡土人才尤其是产业规模较大、带动作用明显的领军型乡土人才或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到经济薄弱村建立项目基地或配套加工点、开展“订单”式生产收购、吸收农民入股、就业等方式,发挥帮富作用,催生培养一个、带动一批、富裕一方的裂变效应。
三、创优环境,真情服务聚人才。按照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的原则,不断优化乡土人才创业成长的社会环境,激发和释放他们服务发展的热情。一是强化创业帮扶。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乡土人才创业项目资助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加大农民创业贷款、小额扶贫贷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缓解他们在创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发挥人才培养经费的杠杆和激励作用,对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开发新品种、新技术的,给予一定资助,激励他们做大做强产业。二是做好跟踪服务。建立健全乡土人才信息库,将各类乡土人才的专业特长、从事行业、发展业绩及面临的困难等情况录入信息库,为定向培养和服务提供依据;完善农村人才市场建设,组建高效、灵敏、开放的农村人才信息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增强配置能力,为乡土人才服务发展构建便捷平台;积极改善乡土人才的学习、创业和生活条件,采取定期组织学习培训、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联系沟通,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精神、物质和政治待遇“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使他们在精神上“有追求”、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开展“创业之星”、“帮富之星”评选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乡土人才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对业务水平较高、事迹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积极推荐参加各级劳模评选;对作出突出贡献或其科技成果被推广后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给予重奖;及时把优秀乡土人才吸收到党组织或村干部队伍中来,为他们施展才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供更加宽阔的舞台。
责任编辑: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