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体系构建探略

2009-02-21邢华平

群文天地 2009年20期
关键词:校本辅导员培训

邢华平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参与者。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最直接的引导者,辅导员必须要对学生成长中所遇到的思想困惑、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专业学习、发展方向、职业选择等诸多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这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知识,有自主创新和协调发展的能力,有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职业热情和专业精神,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而这些都是一次性的高等教育所不能完成的,需要在高校真实的工作实践环境中持续进行培训、学习。因此,不断加强对辅导员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积极探索建构科学有效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尤为必要和迫切。

针对该问题,教育部在高校辅导员的培训规划中指出:“要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培训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以学习考察、学位进修、科学研究、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明确将高校举办的培训定位为辅导员培训的主体。也就是说,高校必须承担本校辅导员培训的责任,研究如何建立指导思想正确、操作方法规范、运作过程有序、符合高校辅导员工作规律和时代需要的校本培训体系。本文拟对该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辅导员校本培训的定位和要求

(一)基本含义:辅导员校本培训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在对学校辅导员的现状与潜力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通过自行规划设计或与专业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合作等方式开展的旨在满足学校需要及辅导员需求的培训活动。

(二)校本培训应以辅导员为本。校本是个外来词,从英语教育文献来看,“校本”的英文表述不是单一的“school-based”,不能孤立地把“校本培训”理解为“学校为本”,校本培训体现了学校的思想意旨,但归根到底是与学校中辅导员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尽管培训一词对辅导员而言。蕴含一定的被驱动性,但在实际校本培训中强调的是辅导员的主体地位。辅导员自主进行的学习反思和研究等各种培训活动会更有利于辅导员的提高和发展。如果仅以学校的发展为视野进行校本培训,则会出现由于过分强调辅导员对学校发展的适应,而难以满足辅导员个性化需求的状况,最终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因此,以发展为基本理论的校本培训,需要以辅导员为本,对辅导员负责,为辅导员服务。

(三)校本培训必须有组织领导。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必须建立辅导员专业化培训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牵头、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校性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活动,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规划和管理,总结、推广校本专业培训的经验。落实校院两级校本管理机构的任务,组织开展同伴互助和案例研究,督促辅导员自主进行自我反思研究和解决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实施中的问题。

(四)校本培训必须具备配套机制。校本培训一是应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建立适宜的评价与考核机制,促进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建立校院系三级培训联动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合力。

二、校本培训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相符合的原则。首先应依据培训需求设计培训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受训辅导员的具体需要。管理者在培训前首先要对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动机和兴趣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就校本培训I而言,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

(二)培训内容与培训层次相适应的原则。一方面培训内容因培训层次而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确保培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特定培训层次受训辅导员的接受能力相匹配;另一方面各培训层次的培训内容前后衔接,相互关联,确保培训内容的延续性和培训过程的完整性。

(三)培训内容与时俱进的原则。培训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紧随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应能体现辅导员培训相关学科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不断为辅导员提供优质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四)培训内容契合学校实际原则。制定校本培训规划时,应客观分析学校所处环境及学校的优势和不足,协调好培训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避免培训理论化、行政化、形式化的趋向,尽可能体现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工作年资辅导员的实际需要和差异性,充分考虑辅导员在职学习的特点。

三、校本培训课程的分类

(一)按培训内容分

1.日常业务培训

辅导员日常业务工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奖贷助管理、学生党团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等。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一整套成熟有效的工作方法;要开展心理卫生辅导,需要具备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能;要有效开展就业指导,需要有较高的就业指导能力、较多的就业指导知识和较新的就业指导政策;要保证各类奖助学金评比公平、公正、公开,需要熟悉各类奖贷助政策和程序;要做好学生党团建设,需要了解党团建工作的理论知识、政策要点和组织渠道;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原理,拥有高水平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日常业务培训主要涵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奖贷助管理、学生党团建设、班级日常管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辅导员开展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技能。

2、专题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理论修养。还应不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学习活动。内容可涵括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最新政策解读、先进教育理念、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这部分培训对辅导员自身的发展以及工作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是后发性的、潜在的,不如一些技能培训那样立竿见影。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的形式,引导辅导员课后自行阅读,拓宽知识面。

(二)按培训对象分

1.专职辅导员

(1)新上岗辅导员

新辅导员虽然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但基本没有从事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不了解学校各方面工作开展的运作程序,因此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工作相关政策、学生工作基本内容、新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基础培训。要给辅导员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巧,使辅导员在正式开展工作前做到胸中有数、运筹有方,避免最初工作的不如意而产生负面影响。

(2)原在岗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年限和专业背景各不相同,规划培训课程时可考虑设置不同的选修课。让辅导员根据自己工作内容和个人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如带毕业班的辅导员可重点学习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了解最新就业政策和形势,掌握获取岗位招聘信息和推介毕业生信息的渠道、技巧;有参加形势政策课授课的辅导员可重点参加政治理论培训,加强对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学术研究前沿问题的学习;对所带学生学习的专业缺乏了解的辅导员可参加其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2.兼职辅导员

兼职辅导员多由本校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或部分业务老师担任。由于这部分辅导员在负责学生工作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学习、教学任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负责管理的学生数不会太多,而且主要是协助的角色,因此对这些辅导员的培训以介绍学校管理体系、运作程序、学生工作基本要求、注意事项和业务办理方法为主,关键是让这部分学生、老师尽快熟悉所负责的工作内容,有效地辅助专职辅导员。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事故发生。

(三)按培训时效分

1.长期培训

一些学生工作的常规培训、业务知识更新培训、政治理论学习等是开展学生工作必须不断补充、坚持的,需要有计划、长时间地组织进行,以便让辅导员及时学习最新知识、了解最新政策。

2.阶段性培训

根据学校每学年的工作安排,结合一些特殊时期的工作任务,可针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适当安排一些简短的专项培训。如承办某些大型活动,涉及大量学生的管理工作、志愿者组织工作时,可召开相关辅导员会议,介绍相关情况,明确落实任务;发生突发事故,不良影响有扩大趋势时也应及时召集辅导员队伍,交代应急处理细则和基本原则。

四、校本培训的保障

(一)优选精育培训师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是保障辅导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的核心。辅导员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应当坚持“优选”和“精育”相结合的原则。一是“优选”培训师资,尽可能聘任辅导员培训相关学科知名专家、优秀党政干部和经验丰富、表现突出的辅导员为培训导师;二是“精育”培训师资,将辅导员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队伍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制定倾斜政策、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梯级队伍。

(二)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培训活动是一个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若要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就必须深入到学习行为内部,寻求恰当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可结合培训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从偏重课堂理论培训向课堂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转变,采取案例分析、讲授示范、角色扮演、对策研究、小组讨论、观看录像、游戏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尤其应当以“案例式”和“实践式”培训方式为主,将培训内容融入具体的案例和生动的实践之中,辅之以适量、必要的培训研讨。

(三)跟踪质量效果

培训效果是辅导员培训的生命线。应当建立辅导员培训效果的全程监督机制,保证辅导员培训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具体来讲,主要注重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授课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可以采取培训质量督导、反馈机制,每次培训结束及时收集学员对培训活动的组织情况、教师授课水平、培训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并反馈给相关组织单位和授课教师,不断修订、完善培训方案;二是跟踪辅导员参加培训学习的组织纪律、到勤率、考试通过率,建立相应的考评激励机制,把辅导员在专业化培训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价辅导员的重要内容和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

随着高校的发展和学生教育新的变化,要求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具备更加全面、更加详细的知识背景,同时也要求教育系统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继续教育体系,为辅导员搭建提升自身素质的外部平台。而校本培训是辅导员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和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采用适应辅导员工作特点与发展要求的培训模式,使培训与训练、学习与实践、岗位培训与岗位成才有机结合,以此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综合能力,使其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校本辅导员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会议·培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