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中的“人肉搜索”
2009-02-20刘丹凌
刘丹凌
摘 要:从社区问答到专业搜索引擎的出现,从静态信息提供到动态信息追踪,从娱乐性、实用性到自发设置议程,“人肉搜索”在中国的发展演进呈现出新的趋势。以交融性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形式、庞冗复杂的信息流、松散的沉浸式参与等为特征的“人肉搜索”已经广泛而深刻地介入社会现实及社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它提供了公民表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推动了参与式民主的进程;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人们对“网络暴力”和网络监管、引导的思考。
关键词:人肉搜索;传播学;信息;公民表达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1—0255—04
技术的革新、媒体的延伸带来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网络、虚拟社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入日常社会生活,变更着人们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间隔,提供了人人发布信息的渠道,改观了传统媒体一揽天下的局面。“人肉搜索”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中浮出水面,进入传播学视域的。
一、“人肉搜索”的发展趋势
“人肉搜索”是相对于机器搜索而言的,与机器依赖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不同,“人肉搜索”主要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和纽带,由网民积聚力量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源,对一些问题或倡议进行解答及回应。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汇聚网民的力量来寻知答案的一种搜索方式”①,这里所说的人肉,是指利用网民的参与来替代或补充单向度的机器搜索,从而获得更准确、更有效、更丰富的信息搜索机制。可以说,这是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关系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投射和延展,它克服了传统人际搜索和机器搜索的某些局限性,高效、及时地利用广大网民的力量,将搜索的触角扩展到更深远的社会角落。以2001年“陈自瑶事件”为标志,“人肉搜索”在中国发展势头迅猛,并呈现出新的趋向。
1.从社区问答到专业搜索引擎
“人肉搜索”的源起应该追溯到虚拟社区中的问答模式:网友提出某些问题或倡议,其他网民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亲身经历等进行解答、帮助和回应。许多网站都提供了这样的问答平台,比如百度知道、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等。“人肉搜索”这一名词正式出自猫扑论坛(http://dzh2.mop.com)。跟许多论坛一样,猫扑论坛也经常有人提出各种问题,同时,猫扑有种虚拟货币叫做Mp,可以购买网站的一些增值服务,当网友遇到一些问题时,往往会发帖并许诺一定数量的Mp作为酬谢。很多赏金猎人②看到帖子,就会去寻找线索或答案,回复帖子,这种搜索机制被猫扑命名为“人肉搜索”。然而,猫扑的人肉搜索与论坛的差异并不明显,确切地说,在猫扑,人肉搜索只是论坛的一种扩大应用而已,并没有根本性地改变原来的运作模式;需要人肉搜索服务的人首先必须是论坛的用户,这也降低了用户普及度。③
经过“陈自瑶”,“虐猫”,“铜须门”,“功夫少女色情照片”,“华南虎”,“王菲、姜岩案”,“辽宁女”等一系列事件以及汶川大地震后众多网站联合发起的“寻找灾区的亲人”专项搜索,“人肉搜索”机制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也极大增强,催生了专业的“人肉搜索”引擎,比如人搜网(http://www.rensos.com)、人肉搜索引擎(http://www.007china.com.cn)、人肉搜索网(http://www.ren-rou.cn)等,这些专业引擎从论坛、虚拟社区的综合式服务中独立出来,致力于“人肉搜索”专项服务,简化或取消了用户注册等门槛条件,并将服务和运作方式推向更加便利、快捷、高效和人性化的方向。
2.从静态信息提供到动态信息追踪
“人肉搜索”最初主要是网友之间的简单信息互动,在某个虚拟社区,网友可以通过发帖等形式就自己的现实需求提出问题,比如寻找某首歌曲、某部电影、某些资讯,或咨询某些难题的解决途径,如电脑病毒的清除等,网友基于虚拟悬赏制度,热心予以解答和帮助,基本上是静态信息的提供。随着“人肉搜索”的普泛化运用,其范围和功能也随之扩大,网友从提供简单有用的静态信息发展到提供动态的追踪信息。“虐猫事件”、“铜须门”丑闻等的演进过程,都是网友逐步发现和披露事实的真相,进而对虐猫女、铜须等展开道德审判,并施以强大的舆论压力。这种机制下,信息有一个连续的动态运动过程,是网友不断“追寻”的结果,而非静止的、即时的固化解答。
3.从娱乐性、实用性到设置议程
可以说,娱乐事件是“人肉搜索”的试金石。2001年,有人在猫扑贴出一张美女照,并声称是自己的女朋友。敏锐的网友迅速指出,该女孩是微软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并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这成为中国“人肉搜索”的标志性事件。在这桩事件中,网友们揭露贴照片人的谎言,公布陈自瑶的个人信息,并没有强烈的道德审判色彩和价值判断尺度,主要出于娱乐目的,他们用事实真相和个人评论来讽刺、嘲笑撒谎者,将其荒诞、无聊的行为变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早期的“人肉搜索”事件大多是以这样的娱乐性或追求某现实问题解答方案的实用性为目的。随着“人肉搜索”的演进和升级,它逾越了单纯的娱乐或实用性目的,发挥了议程设置的功能。某些事件特别是具有公共性的事件被网友快速复制、传播和参与,高频率和高强度地暴露于大众的目光之下,甚至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成为一段时间内大众关注、讨论、施以舆论压力的焦点。换言之,许多搜索事件是民意的表达,是公众自发设置的议程,有评论指出:“林嘉祥案体现了典型的民意表达,它真实、充沛、有根有据,既有集体想象的成分,也是感同身受的结果。因而,要摒弃一种傲慢的观点,那就是把这桩丑闻及其社会反应概括为激愤之语所引发的激愤之举……这是一起偶发事件,却暴露了一直以来存在我们周边的社会背景。这是一次民意的爆发和宣泄,折射出民众的苦闷。”④
二、人肉搜索的传播学特征
目前,“人肉搜索”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惩恶扬善型。比如2006年的“虐猫事件”,是一段虐猫视频引起了网友的不满和痛斥,并自发地根据视频中的微小线索一步一步把虐猫女及其幕后策划揪出来予以曝光,对其残忍的行为和利益至上原则进行批驳和审判。2008年初“人肉”王菲,众多网友也是基于他对结发妻子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参与其中的,王菲的妻子姜岩的死亡日记曝光后,王菲出轨导致妻子自杀的事件挑战了网友们的道德底线,激起了普遍的愤慨。虽然网友们的某些过激行为给王菲、第三者东方及其家人造成了伤害,并挑起了关于网络暴力的争论,但网友的初衷是“惩恶扬善”,即发扬美好、善良的民族品格,惩治邪恶、罪恶的行为。
二是助人为乐型。这也是“人肉搜索”发展之初的基本类型,它致力于帮助某些网友解决实际问题。在汶川地震后,这种类型的搜索发挥了重要作用,谷歌、雅虎、新浪、搜搜、天涯等大型网站联合发起“寻找灾区的亲人”专项搜索,许多在地震后离散的人们借助网络平台和网友的热忱帮助重获了亲友的消息。
三是揭示真相型。针对一些虚假信息,网友提出质疑,并自发地查明真相。比如“华南虎事件”,网友首先对陕西农民周正龙的虎照片提出了疑问,并根据各种线索最终揭示了这一骗局。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人肉搜索具有如下特征:
1.交融性传播方式
“人肉搜索”不是以某种单一的传播方式进行的,比如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它是几种传播方式的融合。它的议题通常由某个网民发起,然后在网络这样一种开放型的媒体中传播扩散开来,有认同感和参与兴趣的网友反馈信息,而这些反馈又继续扩散,在动态信息的追踪过程中,相关信息和线索的传播和补充通常逾越出原有的领域,进入更广阔的网络时间和空间,波及更多虚拟社区和群体,比如qq群、同学录等,有时候甚至跃出虚拟的世界,直接进入现实世界,最终使原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丰富和拓展,成为某些问题的解决途径。这是一个发散式动态化传播的进程,它的运动轨迹是不固定的、曲折的,有从点到面的传播过程,有从面到点的回归过程,也有集群间的互动过程,所以它兼容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方式。
2.多元化传播形式
从传播形式来看,“人肉搜索”是多元化的。网友在参与“人肉搜索”的过程中采取的传播形式极其广泛,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和图表等等。这种多元的传播形式是与网络本身的媒介性质相契合的,它不同于传统的纸质媒介或电子媒体,可以同时承载多种形态的信息样式,并提供超链接等连缀模式。形式上的多元和信息链的打造使信息更加丰富、真实,特别是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加入,增强了信息内容的形象性和真实度。在具体的搜索事件当中,信息越真实、越生动形象,传播效果就越显著,受众就更容易被触及、感染、打动和唤起,进而参与到事件当中。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参与其中,信息更加充分,真相一点点被揭示,向心力也越强,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关注和行动的队伍,这就是“人肉搜索”往往汇集强大的网民力量的原因。
3.庞冗复杂的信息流
“人肉搜索”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汇聚的过程,从某一个问题或者倡议开始,网友自发地参与到信息的更新和补充当中,使原来的信息点迅速地汇聚成信息流。也就是说,“人肉搜索”的信息发布和补充不是某个权威机构或个人完成的,而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完成的。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在网络世界当中,所有的网友享有平等的信息发布渠道和发布权利,他们可以自由发布信息,由于他们各自资源、经历、身份、背景、地域、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差异,围绕某个事件汇聚的信息流中的单个信息必然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信息的真实度、质量、有效性参差不齐。第二,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对虚拟空间的所有信息进行鉴定、过滤、整理。这使得广大网民跟进的信息停留在“原生状态”,庞冗复杂,难以甄别。所以整个搜索过程也是一个参与者推动发现真信息、有效信息,滤出、抛弃虚假信息、无效信息的过程。
4.松散的沉浸式参与
沉浸式参与是“人肉搜索”最重要的传播学特征之一。由于某些事件,处于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网友通过网络会集于某个虚拟空间,相互沟通,共享信息,一起跟进事态发展,自觉地融入事件当中。网友的关注和参与是推进事情发展的原动力。很多网友的参与是高度自发和投入的,不是出于冷眼旁观或者娱乐消遣。比如“王菲、姜岩事件”,网友不仅通过发帖等方式谴责王菲的不道德行为,还通过电话、邮件、直接上门等方式质问王菲,甚至有网友不远万里从上海、深圳等地飞往北京旁听诉讼庭审,在庭审当场哭成一片。可以说,很多网友已经不是做为旁观者对待事件,他们的情感、态度,还有现实行动等都高度卷入到事件当中去了,这是一种典型的沉浸式参与方式。当然,不是所有的网民都是专注的沉浸式参与者,也有出于好奇、凑热闹、无聊、跟风等缘由加入其中,并中途退出的。也就是说,围绕“人肉搜索”事件聚集起来的网民不是一个有序的组织,没有相应的制度章程和规范,他们的言行比较自由和散漫。
三、关于人肉搜索的传播学反思
1.公民表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引导与整合。⑤其过程不同于行政手段,不是某些文件的上传下达,接受执行;而是公民对某些价值观念的接受、认同、维护和坚持等,使之成为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而外的另一种约束和规范力量,是社会高度凝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换言之,单纯的规范、宣传并不能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它的构建依赖于公民的认知,公民的行动。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人肉搜索”等传播方式无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现实路径:网络为公民提供了舆论监督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广大网民可以利用网络开放的信息渠道对某些社会现象,特别是具有代表性和公共性的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施以舆论压力,观测监督周遭的环境,甚至付诸现实行动;在此过程中,一些高尚的、优秀的价值观念,被大家所接受、认同、传播、坚持和维护。“人肉搜索”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典型社会价值观念即伸张正义、惩恶扬善、我为人人等,这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的支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肉搜索”的过程中,这些价值理念得到了更为广泛地传播、认同、接受和再传播,并以更实在的方式教育了大众,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同时,“人肉搜索”已经跨越了虚拟空间的边界,迈入现实,成为解决和干预现实问题的强大力量。这无疑对一些道德败坏者、犯罪分子以及漫游在虚拟社区恣意妄为的网民是一股震慑力量。
2.保障公民权利,防止“网络暴力”
《媒体与民主》的作者约翰·基恩认为,人类民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集会式民主,代议制民主和参与式民主。⑥第三种民主形式是与网络提供的参与平台紧密相关的。“人肉搜索”很好地展现了这种参与式民主的形态: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发言、评论、行动。这无疑保障了公民更广泛的个人权利和社会权利,使公民能够自由地发起议题、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支持或反对某些价值观念及行为,建构和谐、健康、有序、自由的公共空间。然而另一方面,参与式民主也可能形成军队、法律、监狱等之外的“网络暴力”。比如“人肉”某些所谓的“恶人恶事”,往往引起群情激愤和过激行为,给当事人带来大于法律范畴的伤害。而一些虚假信息、蛊惑煽动性信息更可能误导大众,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应从法律、制度及媒介素养等方面规范网络行为,以德治网,引导网络中参与式民主的健康发展,防范“网络暴力”,利用网络强大的资源和网民的力量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鉴于此,首先,应加强网络监管的力度和有效性,包括对相关网站和网民的双重监管,避免网站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异化“人肉搜索”为代表的新型民主方式,同时也避免网民的个人偏见、过激行为、虚假信息等酝酿暴力风险,便于事前防范。其次,应加快虚拟社区权利、义务的法律法规建设,对侵权、伤害等情形构建清晰的边界,便于责任追究和事后治理。最后,应加大媒介素养的教育和宣传,使广大网民懂得合理、合法的网络生活,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维护健康、有序的虚拟社区生活。
注释
①陈朝晖:《透视“人肉搜索”的发展演变》,《传媒观察》2008年第7期。
②在猫扑,通过回答问题挣取Mp的人被称作赏金猎人。
③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542894.htm.
④http://news.sina.com.cn/pl/2008-11-04/102916585105.shtml.
⑤张春斌:《大众传媒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探讨》,《当代电视》2007年第6期。
⑥2008年10月约翰·基恩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讲演中谈到了该观点。
责任编辑:沐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