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角膜缘干细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2009-02-19颜雪峰
颜雪峰
【摘要】 目的 寻求一种理想的去除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减少复发率。方法 将近3年来在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36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地分成两组,第1组采用单纯切除法,第2组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方法。结果 术后观察1年,第1组复发率为32.35%,第2组复发率为4.41%。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效果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系由于结膜长期暴露在阳光、风尘、烟雾等刺激下,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形成囊腔向角膜内发展,破坏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而形成。导致美容缺陷、眼部刺激症状、甚至引起角膜散光,严重后影响视力。翼状胬肉的治疗主要通过手术,但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约30%~50%[1]。因其术后的高复发率使得该病在治疗上很棘手,本院分别采用单纯切除法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法治疗136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取得很好疗效,并做以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2004~2006年间就诊并手术的翼状胬肉患者136例,术后复发时间2个月~3年。其中男72例,女64例,年龄32~75岁,平均56.7岁。
1.2 方法 随机将356例患者分成两组,第1组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先用2%利多卡因注入翼状胬肉体部结膜下,沿翼状胬肉上、下缘剪开球结膜,钝性分离球结膜与翼状胬肉组织及翼状胬肉与巩膜组织,于半月皱襞外约1 mm处剪断翼状胬肉组织,提起翼状胬肉头部,用圆刀片将翼状胬肉头部自角膜剥离下来,充分刮除角巩膜缘变性组织,用止血球烧灼角巩膜缘变性血管,平整结膜用10-0尼龙线缝合固定于角膜缘外3~4 mm浅层巩膜上,结膜下注射庆大2万u,氟美松3 mg,包扎。
第2组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胬肉体部结膜下浸润麻醉,距颈部2 mm处剪开球结膜,认真分离结膜下的胬肉组织纤维,越无残留越好,鼻侧分离至泪阜,上、下分离适当超过胬肉组织少许。用刀片于胬肉头部外0.5 mm处切开,类似剥离青光眼巩膜瓣样剥除胬肉头部。鼻侧至泪阜剪除游离胬肉组织,充分刮除巩膜表面残留的胬肉纤维,充分止血。于术眼的颞上、颞下均可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取结膜瓣,大小于胬肉组织缺损区相当。重点是要充分分离结膜下的筋膜组织,结膜瓣的分离要越过角膜缘内2 mm,且完整,无破损,以保证足够数量的角膜缘干细胞。剪取结膜瓣,“缘对缘”整齐缝合固定。结膜下注射庆大2万u,氟美松3 mg,加压包扎。
2 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因结膜纤维缝线刺激均有异物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移植片不同程度充血、水肿,8~10 d拆除结膜缝线后充血减轻。角膜创面10~15 d完全修复,角膜表面逐渐恢复透明,刺激症状消失。移植片取材处术后2~3 d新生上皮覆盖。两组术后随访1年,复发时间及复发率比较见表1。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可引起异物感、眼干、屈光不正等诸多病症。病因不清,手术方法不一而定,然而高复发率令眼科医生头痛,近年权威研究显示角膜缘干细胞丢失在胬肉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根据角膜缘干细胞理论,角膜缘上皮来源于角膜缘干细胞,角膜缘干细胞具有细胞更新和组织再生能力,局部受损或功能低下时可影响结膜的转向分化而发生异常。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角膜缘的增殖压力抑制结膜上皮的细胞长入,并防止角膜缘部的结膜血管入侵。角膜缘的功能低下或缺失,可使角膜上皮增殖能力丧失,结膜上皮长入和新生血管形成而导致翼状胬肉形成[2]。
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不但能为病变区角膜缘提供健康的上皮来源,使角膜恢复正常透明性,而且还为病变区结膜和巩膜提供正常的上皮干细胞,角膜缘干细胞在局部和角膜上皮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在翼状胬肉手术切除后,将带角膜缘上皮组织的球结膜游离植片,移植到翼状胬肉切除部位,植片迅速增殖覆盖病变区巩膜缘及角膜上皮却损区。殖片成活的干细胞行使自身功能,逆转基底细胞异常代谢,阻断了蛋白质向氨基酸降解过程,从而避免和消除了玻璃样变性和弹力纤维变性,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从而有效的阻止异常结膜源生组织增生,防止翼状胬肉复发。
总之,自体角膜缘干细移植术确是一种有效的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理想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雨生.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994,18(2):116.
[2] 李松峰,李超.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现状.临床眼科杂志,2000,8(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