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09-02-19欧阳福桂罗艳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3期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

朱 芳 欧阳福桂 张 莉 罗艳香

【摘要】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泌尿系感染病原菌128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特殊耐药株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HLAR),EsBLS细菌进行检测。结果 分离数在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为产EsBLS细菌(25.3%),MRS(76.9%)和HLAR(63.6%),未发现VRE菌株。大肠埃希氏菌对亚安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吡肟、丁胺卡那敏感性较好。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敏感性较好。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球菌感染的比例升高,致病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RI)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医院感染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本地区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对本院2006年 7月至2008年9月门诊及住院的泌尿系感染患者326份尿液标本中128株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收集本院2006年7月至2008年 9月住院及门诊患者的尿液标本326份,分离出 128株病原菌。其中男47例,女81例。标本的采集、送检及实验室对标本的处理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1]。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粪肠球菌(ATCC29212),由江西省临检中心提供。

1.1.2 药敏纸片及培养基 所有药敏纸片及分离培养基,M-H培养基均购于浙江康泰生物有限公司。

1.1.3 尿液标本收集 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尿路感染诊断标准[2]的泌尿系感染患者,经清洗,消毒尿道口留取中段尿或行膀胱穿刺术取尿留取10~20 ml于灭菌容器内立即送检。

1.2 方法

1.2.1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半自动分析仪及配套鉴定卡,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NCCLS2004年标准判断结果。

1.2.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

1.2.3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测采用K-B法,用头孢西丁(30 μg)纸片,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环直径≤19 mm,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直径≤24 mm,判为MRS菌株。

1.2.4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测,采用K-B法,用万古霉素纸片(30 μg)纸片检测,肠球菌属抑菌环≤14 mm判定为VRE株。

1.2.5 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HLAR)检测采用K-B法,用高浓度庆大霉素(120 μg)纸片,肠球菌抑菌环直径≤6 mm判定为HLAR株。

2 结果

2.1 菌株分布 128例分离菌株,革兰氏阴性(G-)杆菌79株,占61.7%:其中大肠埃希氏菌最多,检出46例,占检出阴性杆菌的58.2%,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革兰氏阳性(G+)菌38株占29.7%:其中肠球菌最多,检出22株占检出阳性菌的57.8%,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8株占检出总数的 6%,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检出4例,占检出真菌的50%,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革兰氏阴性淋病双球菌3例,占检出总数的2%。其分布见表1。

2.2 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主要G-杆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主要G+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见表3。

2.3 产EsBLS菌株分离率 本次从46株大肠埃希菌中分离出产EsBLS菌18株,分离率为39.1%,从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2株,分离率为28.6%。

2.4 MRS、VRE、HLAR菌株的分离率 从1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出10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为76.9%,从22株肠球菌属中分离出HLAR14株占63.6%,未分离到VRE。

3 讨论

通过对两年来我院治疗的泌尿系感染患者128株病原菌的分析发现,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与其他报道一致[3],其次为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病原菌多源于肠道菌群,属内源性感染[4],其原因是多种基础疾病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菌群移位于人体的其他组织与脏器大量繁殖,而导致内源性感染,我们认为不恰当与长时期使用抗菌药物是引起医院内获得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增强易感者的抗感染能力之外,严格规范无菌操作[5],是预防医院内获得性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研究表明,大肠埃希氏菌是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细菌(占35.9%),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居第二、三位;在革兰氏阳性菌中以肠球菌为主,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为本地区目前泌尿系感染最主要病原菌,这与喻华等[6]报道不太一致,但与王山梅等[7]报道相一致。此外3例淋病双球菌泌尿系感染与性传播疾病增加有关。

从表2可见,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吡肟、丁胺卡那。对氨卞西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主要因为产生了BLA的BJM功能分类法中II型酶的2f亚类酶,即碳青酶烯酶,此酶能水解所有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8]。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提高(>50%)。国外文献也报道环丙沙星或相关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呈逐步上升趋势[9]。这使得以往治疗尿路感染的“金标准”药物受到严峻挑战,应引起重视。氨基糖苷类药物常用于治疗泌尿感染,但引起泌尿感染的大肠埃希氏菌对庆大霉素的敏感率为50%,而对丁胺卡那的敏感率为86.9%,这表明丁胺卡那对该菌的疗效远优于庆大霉素。这种差别可能是由于庆大霉素广泛使用而导致病原菌对其耐药性提高。抗生素在临床大量使用导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大量产生,其中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最易产EsBLS[10],而大肠埃希氏菌是泌尿感染的最常见细菌。因此EsBLS检测非常必要。我院对大肠埃希氏菌EsBLS检出率为39.1%,肺炎克雷伯氏菌EsBLS检出率为28.6%。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对三代头孢菌素及单胺类抗菌药物氨曲南和青霉素类耐药的一类酶,凡产EsBLS细菌不论体外药敏是否耐药,均应报告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11]

表3显示,革兰氏阳性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其次为利福平和呋喃妥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其次为丁胺卡那、利福平和呋喃妥因。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为76.9%,根据NCCLS规定,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即使体外敏感,也应报告耐药。高耐庆大霉素肠球菌(HLAR)分离率为63.6%,根据NCCLS规定对于肠球菌属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筛选高水平耐药除外),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可以在体外显示活性,但临床上无效,也应报耐药。

综上所述,泌尿感染的病原菌呈现多样性,临床医生应及时送检尿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测定,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抗生素滥用,减少临床耐药菌株的出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460.

[2] 叶任高.内科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47-554.

[3] 李涛,熊自忠,徐元宏,等.临床分离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207-209.

[4] 魏殿军,宋诗铎.医院内外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77-682.

[5] 徐潜,孟贵英,赵学军,等.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930-932.

[6] 喻华,刘华,颜英俊,等.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0):982-984.

[7] 王山梅,金湘东,孙长义,等.2003-2007年间1959例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疾病监测,2008,23(5):297-299.

[8] 李红霞,李从荣,施金玲,等.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体外耐药动态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21-622.

[9] Sorberg M,Farra A,Ransio A,et al.long-term antibiotic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of Gram-negative pathogens suggests that temporal trends can be used as a resistance warning sys-tem.Scand J Infect Dis,2002,34(5):372-378.

[10] 喻云建,俞云松,张秀珍,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241-244.

[11] 王辉,高屹,陈民均.简介美国NCCLS药敏试验法规(1999年1月版)的变动部分.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5):318-320.

猜你喜欢

病原菌耐药性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黄连素对耐多黏菌素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逆转和mcr-1基因消减作用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关于“耐药性”,你知道多少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脑脊液培养常见细菌及耐药状况回顾性调查研究
当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