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与打呼噜
2009-02-19王旭明
王旭明
那天早晨,打开电视机发现一位老师正在讲教育。他讲的一个例子紧紧地吸引了我。他说,某小学一语文老师讲怎样理解“对称”这个词语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人的两只胳膊是对称的,有的说两只眼睛对称,还有的说两只腿对称等等,老师不仅点头称是,还表扬了这样回答的同学。
这时一个男孩子抢着回答:“老师老师,人的屁股是对称的!”老师愣了一下,还没转过味儿来,孩子又说:“还有两个蛋蛋!”老师连忙想止住他,孩子又抢着说:“还有妈妈的奶子!”话还没有说完,老师已经怒斥了,孩子便不敢往下再说。之后,老师找到孩子家长要家长好好教育孩子。这样的例子也许比较极端,但我想我若是那位老师,我不仅不会责怪这个学生,还会被他细致的观察、别样的角度和与众不同的回答而拍案叫绝。也许由于我的鼓励,这个孩子日后就有可能养成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看自然、看人生的习惯,这不正是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吗!然而由于老师的呵斥,这个孩子幼小的心灵,可能再也不会产生另类的想法,趋同的心理从此便会在他心中扎根。
我还想起了另一个例子。由于工作需要,日前我听了几堂优秀语文老师的课。其中一堂课是作文指导课,老师指导学生用象声词写作文,学生说了很多象声词,其中一个学生说到打呼噜,老师又追问,听到打呼噜你想什么呢?学生回答到:“我特别烦我爸爸打呼噜,他一打我就睡不着觉!好烦呢!”这本来是一个挺好的句子,老师又引导到:“那你又想什么呢?”学生吱吾了片刻,好像忽然来了灵感,说:“我想我爸爸白天一定劳累了一天,为了我的学习太辛苦了,所以晚上睡觉打起了呼噜。”老师又提示到:“这时你还烦吗?”学生在老师的步步“引诱”下说:“不烦了,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孝敬爸爸,不让他这么劳累了。”老师高兴得不得了,连连表扬:“你回答得真好,把这样的话写下来,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此情此景,我作为曾经的语文老师,悲从心中来!若是我指导这堂课,我会对学生说打呼噜“烦”给出九十分或一百分,顶多再问一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用现代科学方法去治疗打呼噜,起码不会人为拔高到把打呼噜与人的品德结合起来。事后我在评论这堂课的时候说:“打呼噜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难题,与人在白天的劳累关联不大,一个好吃懒做的人鼾声照样震天响,怎么能引导学生‘主题先行呢?”最可怕的是,孩子从小小的年纪开始就要琢磨如何把很自然很普通的一件事人为的拔高升华,并由此开始说谎造假,心中的真实感受从此淹没在一片空话大话之中。
用另类眼光看对称的那个孩子和原本厌烦父亲打呼噜的那个学生,我喜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