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元硬币铸造厂打工
2009-02-16
在德国的外国学生,多数勤于打工,一到假期,更是千方百计寻找零活干,本人也属其中。今年刚放暑假,经一家中介公司介绍,我去了斯图加特市的一家铸币厂打工。去之前,中介公司就已说清楚,是去戒备森严的欧元硬币铸造厂,还对我约法三章,诸如随身不得带硬币进入厂区;金属饰物如戒指、皮带扣等必须摘除;工间休息时间不得离开生产区等等。中介公司还故弄玄虚地告诉我,该厂原来只招长期工,因为一个工人新婚,携妻去度蜜月了,才找我顶替他几天。我以前在国内听人说过,什么印钞厂、铸币厂大多是劳改工厂,与世隔绝,操作工全是重刑犯。
那天,我提早半小时就到了厂门口,通过窗口向保安递交了中介公司的介绍信和本人的护照及工作许可证。那保安低下肥硕的脑袋,仔细查验我的证件一分钟,又扭动着臃肿的身躯上下打量我一番,才按下他办公桌下的按钮,大门“吱”的一声自动开了。这只是进厂的第一道关。这样的关卡有三道,全部关卡过完之后才由该厂的人事部长领我进入办公室,发给工作证(胸卡),还让我在一份协议上签名。协议的内容和中介公司的约法三章差不多,只不过加注了一条:在必要时(包括下班离厂时)必须接受保安的搜身检查。“人权国家”,做什么事都讲究自愿和平等原则,外国人自己找上门挣钱,就得入乡随俗,按他们的规矩行事。
一切办完以后,终于走来生产部的一个工头,类似中国的车间主任吧。他把我带到一条流水生产线的末端,那里摆着一架电子秤。这是欧元硬币最后出品的地方,各种硬币都要在这里完成检验和包装,然后直接运往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电子秤的作用显而易见,是为了最后检测硬币的分量是否准足。工头告诉我,一包2欧元面值的硬币(大约100个),连盒在内共1000克重,误差不得超过10克,也就是在990-1010克之间,超重或太轻都得拆去包装,扔回熔炉重新铸造。听说最近市场上已经有假的欧元硬币出现,所以这里的检测工作格外严格。虽然不至于一个硬币一个硬币地秤,但总体而言还是较为精确的。我注意观察电子秤的液晶显示,每次放上一包硬币,读数几乎都在998-1002克之间,误差很少跳过2克那条线,也就是说,误差一般不超过千分之二。
欧元区12国规定,欧元的纸币完全一样,没有区别,但硬币的背景图案(类似于人民币硬币的国徽图案)各国可以自行设计,不过只能由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统一铸造。我现在所处的就是一个官方生产点。既然欧元硬币的背景图案有12种,也就必须有12套模板。这12套模板当然处于绝对严密的监管之中,不会让工人见到。我从成品的外包装上发现几小时内共流出三种硬币,包装盒上先后映现出法国、芬兰、比利时的三国国旗。透过塑料纸,我隐约看到这三种版本欧元硬币的背景图案,的确就是外面流通的三种硬币。
我问工头,其他9国的欧元硬币呢?他说,周一、三、五生产法、比、芬、荷、德、意六国的;周二、四、六生产卢、西、葡、希、爱、奥六国的。荷兰、意大利、德国的欧元硬币上午已停线,中午出厂。我故意挑逗地问他,能否去看看生产线源头,并着重地说能否去看看模板。他斜瞟我一眼,耸耸肩,摆出西方人特有的无奈姿势。
下班出厂时,工人们都自觉地把自己的背包放到门卫的检测台上,排队等候检查。保安搜身时,先是让工人伸开双臂,他用金属探测器在工人身上前后左右晃动,遇到金属物或硬质物时,会很有礼貌地让受检人解开衣襟,然后裸眼直接仔细扫视。当然是男女分别搜身,需要时车间女主任会予以协助。所有的人都必须接受搜身查包,连厂长、部门经理、主任也不例外,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保安自己不得进入厂区,所以不存在嫌疑。这情景使我想起夏衍先生笔下的“拿摩温”对包身工的搜身。有个“女人腔”的男工,在金属探测器查到他时,报警声“吱吱”响个不停。两个保安神经过敏地围上去,叫他先脱鞋,又脱袜子,最后发现是他的脚趾甲上涂了厚厚一层金属釉彩,并非偷带硬币,于是放行。铸币厂的监管之严格由此可见一斑,真是一丁点儿金属屑都带不出厂。
丁丁摘自《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