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有津,必有渡

2009-02-16

文学港 2009年1期
关键词:津渡铁环性情

柯 平

在本省诗坛,津渡的知名度这两年渐渐大起来,这位海盐秦山核电站的中层干部,虽是1974年出生的,却已有多年的写作历史。气象开阔、技巧娴熟为他最大的特色。由于将写作看成纯粹的个人爱好,不事张扬,因此知道他的人仍然较为有限。一般而言,写作者姿态的高低、美学胃口的大小,多半取决于个人的修养与识见。因此,尽可能开阔视野,不断调节好个人与生活、与时代的关系,对诗歌中的虚与实、轻与重予以恰如其分的处理,是每个写作者都必须要认真考虑的事情。试想一个闭门读万卷书的书生,对世事可能一无所知,论述时却偏要扮演圣人的角色;或者相反,光有行万里路的豪情,诗人习气重得一塌糊涂,出口成章,技术上却不肯下死功夫,这样的作品写出来要想让人喜爱,在当今强手如林的文坛占据一席之地,显然是不可能的。

津渡的成功,在于对自身写作有一个恰当的定位。他诗中的形象,颇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农艺师,对事物由小到大,由抽象到具象的过程,似有着个人独到的心得。另外,他对诗歌中的议论与理念也一直深怀警惕,并时刻注意让自己的笔小心绕开它们,只在形象和意境上下功夫。语言淡定而有味,有水珠在夏日暮晚的风荷上滚动那样的韵致。而论到整首诗的境界,却又如武林中张三丰的太极拳,棱角和锋芒被细心包裹在绵密的动作中,一些简单片段,往往经得起复杂的解读,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指的大约就是这种状态。以去年《诗选刊》曾重点推荐的《推着铁环的小孩》一诗为例,将滚铁环的动作作为叙述切入口,娓娓道来,既冷静而克制,又充满着寓意。铁环的滚动与时间的流逝于一瞬间找到共同的基点。这种对现实较为成功的个人化处理,让人读后有不容忘怀的魅力。它既强调个人经验的重要,也不拒绝传统诗歌所要求的对现实人生的担当。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语言的应对能力,使写作格局始终处于开放态势,保证自己可从所处时代源源不断获取灵感。

许多年前,我的精神老师罗伯特·勃莱曾经教导我说,如果想把诗歌写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缺一不可:一是要过普通人的生活,二是要热爱大自然,三是要保持皮肤一定的湿度。遗憾的是,这几句话虽被我尊如神谕,但由于多年养成的不良习惯,贪图安逸,不思走动,第二条实行起来一向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津渡除为人低调,性情宽厚淡泊外,山水、植物、花鸟什么的,在他生活中是被视如性命的东西,一到周末就爱驾车到处跑,还长期在钱塘江口的海岛蹲点,昼伏宵起,观察鸟类的起飞与饮食习性,然后形诸于笔,使得袁枚《续诗品》第二十四篇“鸟啼花落,皆与神通;人不能悟,付之飘风。惟我诗人,众妙扶智;但见性情,不著文字”这几句,就像专门为他写的。因此不妨这样说,以上这三条,差不多都被他做到了。

猜你喜欢

津渡铁环性情
奔跑的铁环
性情决定命运
性情决定命运
西津渡元夜观灯记
滚铁环 等
津渡兄
《芥舟学画编论山水》·避俗章
逍遥的西津渡街
琴声悠扬西津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