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逍遥的西津渡街

2009-08-13

金山 2009年7期
关键词:古渡津渡镇江

刘 猛

西津渡街巷的热闹和逍遥是镇江生活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既可以“穷快活”,也可以“富逍遥”。

西津渡街的建筑建立在一千多年古渡津渡文化之根上,传承了一千多年的古渡文明以及多样化的津渡文化。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罗哲文参观西津渡后称之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古渡博物馆”是历史造就的。西津渡街随着渡口的发展而形成。三国时期,西津渡叫蒜山渡,是东吴的军事渡口。

北宋时期,西津渡已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市镇——江口镇,俨然成为一座享有重要地位的卫星城。经过明、清两个朝代的建设,这里已经“层楼浮地出,飞阁丽天空”,晚间是“淰淰江云空处动,离离灯火下方悬。”许多富商大贾和文人墨客都居住于此,在这里兴建了许多庙宇和园林别墅。清朝末年,经过太平天国战火和鸦片战争的摧残,许多民宅和大量佛教寺宇和道院只剩一片瓦砾。1861年5月10日,镇江正式开埠通商,成为由海入江的“第一商埠”、“洋货内运的最大口岸”,英国人在西津渡设立了“国中之国”的租界。洋楼栉比,灯红酒绿,成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销金窟。光阴荏苒,西津渡街历尽沧桑,成了镇江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清末民初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

西津渡街在今天尤显珍贵,除了它的高龄之外,还因为它在镇江市井文化中颇具代表性。有一种说法,西津渡街是镇江休闲文化的发源地,理由是,1858年镇江辟为商埠后,西津渡地区成了达官、富商、鸦片贩子的天堂。他们在这里游玩遛鸟,喝茶度闲,栽花种草,享受奢靡生活。这种风气后来蔓延开来。鸦片战争前的1839年,龚自珍有感而作了一首绝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百多年过去了,那种繁华的状况早已不存在,但那种生活的影子却留在了西津渡街的巷弄里。西津渡街成了镇江城市化中留下的一处活的景观,它有原生态的老街、老三合院的房子,老上海里弄的影子,更为重要的是它有鲜活的百姓万象。这里是老镇江原生态生活在现代稀有的存续。这里的人家,依然保持着老镇江人拿把竹椅坐在巷口摆龙门阵的习惯。夏天的傍晚,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门口或巷口乘凉。老屋土墙,那一抹古色还在;世家旧人,那一脉古韵尚存。这一街区,也许是完整体现着旧时老镇江生活场景的一个重要地方了。

修复改造后的西津渡历史街区终于在2008年4月29日开街。一条石板铺就的古街,塞的水泄不通,站在过山栈道一望,但见人头攒动。那时,心中只呼,西津渡啊西津渡,你何诱人如此!是你坠雅入俗,还是世人脱俗入雅!此情此景,让人想起清代诗人黄景仁的那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蒜岭西头,曾醉过几场明月”。

保护改造后的西津渡可以用八个字来概况:“传统如髓,时尚入骨”。它不仅保留建筑本身风味,更注重“到处是生活”的精髓。今天的西津渡街区,老年人觉得怀旧,年轻人觉得时尚,外国人觉得很中国,中国人觉得很传统。这里是一片“老地方的新生活”和“新生活的老地方”。

西津渡街29号是一个茶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荡漾着亲情的服务员,寄托着情思的音乐,散发着古典情调的环境,倡导着和谐的气氛……每一个细节都有各自的主题与“表情”。

利群巷11号是一处叫“小山楼”的旅馆,这里环境清雅,时尚入俗。每个房间都是按照传统的布局陈设,有雕花围栏的大床、踏步,古色古香的梳妆台和老式的橱柜,但卫生设施是现代且舒适的。走进旅馆,目光所及,手足所触,无论是大门、吧台、隔屏、墙面、穹顶、地面、窗户、桌椅、灯具等都被传统的文化和符号所笼罩。

小码头街是一条颇具特色的街道,空间还保留着唐朝时期的格局。一路走去,是各式各样的具有镇江特色的饭店、酒吧、醋吧、唐老一正斋的膏药店,竹编、剪纸、烙铁画等手工艺品店也排列两旁。西津渡街巷的热闹和逍遥是镇江生活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既可以“穷快活”,也可以“富逍遥”。■

猜你喜欢

古渡津渡镇江
侨眷焦治稼:“古渡诗人”的家国情
古渡熙攘千帆竞 滇池北岸谱华章 守正创新强承载 起航奋进新中心——这里是官渡,这就是官渡
西津渡古街忆旧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金江古渡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险扼古渡孟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