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之我见

2009-02-12彭华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1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活动

彭华清

校本教研是农村学校实现办学水平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可靠之举,它不仅能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能改变教师自身的生活方式,感悟自己职业的生命价值。

校本教研制度化

首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可以建立起“自评一交流一反思”的新的教研常规管理模式。学校要确立每一周的某一天为校本教研日,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制订整改方案,使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使教师逐步走向用脑反思,用心教学。其次,建立起集体备课制度,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组织实行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增进平时的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最后,要不定期地开展各年级的教研沙龙活动,组织各组员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并注意推广学习。

校本教研人本化

1以人为本,关注教师,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兴趣。首先要引导教师充分认清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展开,教师必须要由原来的教书匠转变成教育者、科研者。而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是广大农村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条低投入、高效率的途径。面对教师聘任、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人事改革,我们必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切实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立足自己业已熟悉的岗位,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其次,随着现代教育内容的日新月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和积累自己的知识。因此,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是帮助农村教师更新知识,获取信息,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重要途径。

2建立科学合理的校本教研激励评价机制,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校本教研还需用活激励机制,充分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当前我们正处于学习型社会,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是教师培育高师德,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另外,要保证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还需制订各种激励约束制度,所以学校要将校本教研活动的成效作为教师评先表模、竞争上岗、末位淘汰、晋升职称等的一项重要内容。

校本教研多样化

有了制度保障,学校的教研方式还力求多样化。一是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让教师去锻炼和提升自己。二是专门成立教师教育理论、教育丛书读书沙龙,定期开展活动,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三是教师们在平时的探讨中,坚持以问题研究为中心。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农村学校要侧重围绕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好综合实践课等内容的校本教研。还可以通过联片教研以及建立教学资源库等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每年派出部分教师参加省市县教研活动,每年邀请县级以上教研人员、优秀教师来校辅导、讲示范课以及同其他学校结成联片教研组,开展教研交流活动。

校本教研经常化

首先要树立教学即教研的理念,使教研在课堂和课后都能进行,打破那种“教研是在课堂教学过后专门安排时间才能进行的一种研究活动”的认识。课堂教学是运用艺术、充满智慧的过程,这种艺术和智慧靠临时的观察、分析、思考得来,就是靠教研获得。因此教学过程本身也是教研过程。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边教边研,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研更具实效。这种教学即教研的认识,能在不增加教师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增加教研的机会和时间。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教学发展,因而要让教研经常化,不能把教研行为仅仅局限在课堂或教研活动时,其实教研资源在教师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研还应体现在其他时间,例如:课前讨论,互相问问教学进度,下节课准备讲什么,一节课能处理哪些内容,有些问题该怎样处理,在讨论中完成了对教材的删减、补充和调整;课后讨论各自所上的课,学生是否很感兴趣,学生们掌握起来有没有难度;批改作业时讨论,单元测试时讨论,从而确定今后如何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同时一个个问题得以迎忍而解,这种自发式讨论比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性。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活动
“活动随手拍”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