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访:理应常态化和制度化

2009-02-12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1期
关键词:子女情况班主任

沈 明

福建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发出通知,班主任必须在国庆期间到学生家进行家访。这一规定一出台就受到极大的关注:有赞成的,当然也有反对的。我觉得这样的规定于情于法都是合理的。

不少教师对家访有抵触情绪,认为家访只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只要自己能好好工作,上好自己的课,让学生有好的成绩,就对得起家长和学校,也对得起自己拿的那一份工资了。所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少有教师真正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家访。如果某个学生有什么问题需要让家长知道、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的话,也只是一个电话把家长叫到学校来。其实,这是对学校教育的误解,是对家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性的忽视。

笔者曾经对我们学校和周边的学校有关家访的情况做了个统计,结果令人心寒:除了极个别班主任因为班级某个学生调皮捣蛋、或做了什么被班主任认为是坏事、或成绩实在是太不象样而且学习的态度很恶劣,或者打电话通知家长到学校来而没有来的情况下,才去家访。我们这里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发动了千名教师访万家的家访活动,但是却没有实效,很多教师甚至懒得理睬。

家访作为一种常规的工作,被学校、教师渐渐遗忘了,而直接的后果就是学校教育成了封闭的教育,成了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不需要家长参与的单向活动。

其实,学校教育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作为学校和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数的提高。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仅凭学校或者教师单方面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育需要合力,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而得到家长的有效支持是学校教育得以保持生机和活力的保证。

很多家长都渴望老师能多关心自己的子女,也希望能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尽管很多家长会通过与子女的交谈、观察子女的表现而获得一定的信息。但这样的信息往往是不全面的。而家长能彻底了解子女的重要途径就是与老师的交流。作为家长,他们有自己的正常工作,他们不可能常常去学校了解情况;当然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没有必要多操心。

有时候,我们老师真的很努力去关心每一个学生。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一个很严酷的事实,那就是有些学生,不管教师如何去教育管理,就是无法学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惩戒权的教师只能无可奈何了。而产生这样问题的背后,就是没有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没有让家长及时了解情况,也就无法得到家长的有效配合。教育在没有得到家长的配合的情况下,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

教育需要合力,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长的有效配合和支持。对于这一点,很多教师都认可的。我不是说教师都有惰性,但事实上很多教师都把家访看作是份外事,特别是需要教师利用工作外的时间去家访,得到的只有消极的回应。

从教多年,我知道家访的重要,有很多事情就是在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了真正的原因,通过和家长的协商,共同采取措施而得到很好解决,也由此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通过我多年的体会,作为老师来说,不仅仅要在学校里关心、爱护学生,也需要通过及时的家访,让家长了解他们的子女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也可以通过家访使老师更多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从而能与家长加强合作,更好地教育学生。也就是说,家访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应该让家访成为一种制度,成为教师必做的功课。

教育学生没有时间差,它就在于每天每时之中。作为教师来说,工作确实很繁忙、辛苦,但不管怎样,利用自己工作之余进行家访也是必要的。我觉得福建厦门市教育局发出这样的通知规定没有什么错。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的奉献性,为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多付出一点,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重大损失;相反,看到学生能在我们老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猜你喜欢

子女情况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Tomb-sweeping Day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我们欢迎你!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