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ki的协作知识建构的研究
2009-02-12席蓓蓓
席蓓蓓
摘要 Wiki作为Web2.0的典型代表与知识建构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结合协作知识建构的理论支持和Wiki的技术特性,对Wiki作为知识建构工具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分析,按照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模型设计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
关键词 Wiki;社会建构主义;协作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2-0014-02
1 协作知识建构及理论基础
协作知识建构是一种协作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个体在某特定社区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如学习任务、问题解决等),最终形成某种观念、理论或假设等智慧产品的活动,个体在该公共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协作知识建构思想的出现,使得教育的理念转移到关注集体知识的建构和改善上来。
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当今建构主义思潮中的一个重要范型,它强调意义的社会建构,强调学习的社会情境,强调社会互动、协作与活动等。其主要观点如下: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与社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体主体与社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人类主体是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知识来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通过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自身的认知过程而建构的,是一种意义的建构;学习者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背景,用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是通过协商过程共享对象、事件和观念意义的。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各类工具和符号中介,在团队的合作、互动、对话与交流过程中主动建构获得的,因此应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利于彼此间进行交流与协商的学习环境。
2 Wiki对协作知识建构的技术支持
Wiki充分体现了协作学习和资源共建的思想,对提高组织、个体的学习能力非常有效,也较好地符合知识建构共同体对支撑环境的要求,因而这里选取该技术作为构建知识建构学习环境的工具。
2.1 利用Wiki可以构建知识库,并且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知识库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Wiki为共同体成员构筑一个知识积累和共享的平台,作为一种多人协作的书写工具,Wiki具有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它允许每个成员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深入地探讨。Wiki系统的知识是群体共享的,每个成员都是系统知识的受益者,同时又必须为系统知识的增长贡献自己的力量。Wiki系统的知识是群体成员集体思维的成果,成员在浏览、完善页面的同时实现知识的增长与共享。用户层次的多样性和他们对待问题的不同视角,能够使知识内容全面、客观、公正,从而体现学习者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协商与反思的循环上升的学习过程。
2.2 Wiki体现平等协作的精神任何人都有权评价别人的观点,同时自己的观点也在不断地接受着别人的检验。在一个Wiki社群中,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绝对的权威,所有成员都具有相同的责任和权利,都可以为社群做出自己的贡献。成员贡献的越多,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同时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就越多,这对于提高共同体和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工作绩效都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新颖的知识积累模式能够吸引大量的人参与到这项具有集体主义性质的伟大创作中,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协作,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得到整合。从个性化思维过渡到共性化文本的生成,不是数量的加减,而是知识和思想的乘积。
2.3 Wiki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更强调团队的合作,因而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Wiki站点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共同关注的主题,对协作的内容有着高度的相关性要求,所有成员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与深化。Wiki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是个人在网上展示自己、与别人沟通交流的综合工具。个性化不是Wiki的主要追求,Wiki站点更强调团队的合作,这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与Blog相比,Wiki更注重内容的结构化和组织性,能够避免知识的重复发布,从而降低信息冗余度,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成员之间的协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
3 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设计
协作知识建构由输入、协作和输出3个阶段组成。在输入阶段,学习者确定小组共同学习目标,并明确协作学习的要求;协作阶段包括组内协作和组与组之间的协作;在输出阶段,学习者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并展示学习成果。参考Fisher等人(2002)提出的四阶段模型,Hansen等人(1999)提出的六阶段模型,Gerry Stahl提出的十一阶段模型,以及我国学者提出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笔者认为,协作知识建构分为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和反思5个环节,完整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就是这5个环节螺旋上升的过程。
3.1 共享教师解释广义的任务和开放式问题,运用引导式的问题或者对主题的描述确保学生理解,引导学习者展开头脑风暴,与学习者共同设定学习目标,定义特定的问题或构建活动,共同讨论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
3.2 论证教师引导学习者通过各种办法解决问题,观察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指导学习者交流,协调学习资源的计划与使用,观察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进度,示范知识构建活动,协助学习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假设;学习者形成各种假设、观点与理论,深入了解资源并形成初步假设,粗略呈现对问题的理解。
3.3 协商教师监控小组的工作,预测小组所需资源和帮助,并给予指导。学习者借助Wiki平台查看别人对问题的理解,对他人的研究成果给予反馈,讨论或添加附加的资源;针对他人对自己的成果的编辑进行反思和改进,对不确定的目标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对自己参与的编辑进行持续关注,观察不同个体对问题的编辑,思考他人的理解。
3.4 创作教师引导学习者对所讨论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探索,形成较为完善的作品;学习者整理已有的编辑结果,选取适当的形式把知识系统地表现出来。
3.5 反思教师引导学习者对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并对自己参与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学习者反思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和结果,内化协作建构的知识,将基于Wiki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进行改进。
4 小结
Wiki作为一个通用的知识建构平台,能够支持在各类知识建构中进行的个体知识建构与协作知识建构活动,并能够促进共同体知识与集体智慧的持续发展。由于时间原因,笔者只做了对基于Wiki的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设计,下一步将通过具体的行动研究,对其实际效果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