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阻抗、“解释”与“建议”
2009-02-12张志刚
张志刚
〔关键词〕阻抗;解释;建议;心理咨询
一、心理咨询中的阻抗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一些来访者不愿意涉及某一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等,因为这些“关节”在导致来访者的痛苦,这时来访者表现出的种种现象就是“阻抗”(resistance)。一般来访者都会有程度不等的阻抗现象。假如阻抗不过于影响咨询的进程,许多咨询师会不予理睬。因为,有些阻抗在咨询的进程中会自行消解,有些阻抗咨询师往往要在咨询的后期再来处理。但是,假如来访者的阻抗比较严重,已经明显影响了心理咨询的进程,那就需要咨询师来及时加以处理了。
来访者的阻抗表现为多种形式,譬如:言语少了,长时间停顿,诉说“想不起来了”,过分地斟酌用词,故意掩饰信息,故意转移话题,或者来访者迟到,遗忘咨询时间,甚至取消预约的咨询。在咨询心理学界,通常大家把来访者对咨询师发生的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s,来访者把爱慕的感觉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s,来访者把怨恨的感觉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也都视为阻抗表现。
阻抗发生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它反映了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假如咨询师能够化解,并帮助来访者分析阻抗,就有可能使来访者发生改变。
一般心理咨询师会按如下的程序处理阻抗:
1.努力同感来访者,积极建立咨访关系。良好的咨访关系有助于消除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戒备和不安,增进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过程的信任,这对尽可能降低来访者的阻抗心理非常重要。
2.评估阻抗。假如阻抗不影响咨询进程,暂时忽略它;假如阻抗明显影响咨询进程,着手处理阻抗。
3.处理阻抗。一种方法是咨询师不提及来访者在“阻抗”,而是具体“面质”阻抗表现,以引导来访者作进一步的自我分析与自我认识。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直接指出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存在“阻抗”态度,帮助来访者调整一下对心理咨询或心理咨询师的认识。通常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采取第一种方法比较多。
4.记录阻抗。心理咨询后,咨询师需要做一些记录。一般会把来访者在什么时候、什么问题上特别容易阻抗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咨询中注意。另外,这样的记录也便于咨询师在整个咨询过程的后期适当地处理一下来访者曾经发生过的阻抗现象,帮助来访者看清自身的一些人格特点,使其明确那些特点导致了曾经有过的“阻抗”,那些特点对来访者的正常生活是不合适的。
下面我们来看两则实例。注意咨询师是怎样面质(confrontation)来访者具体的阻抗表现的。
实例一:来访者在有关的问题上多次故意扯开话题。
来访者表现:来访者在一次咨询中多次简短地提到了一个朋友所干出的伤害他的行为,但每每到此马上又讲一些琐碎的小事把话题扯开。
咨询师:我有些困惑。我注意到你已经几次提到你朋友的行为伤害了你,但只要一提及,你自己又马上用讲个笑话之类的方法,把话题转开了。
注释:咨询师用“我有些困惑”起头,跟着用很具体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其间没有任何咨询师的主观解释。这种方法不给当事人施加压力,就像承当起一面“镜子”,让来访者自己看清自己,思考自己。这种方法比较容易进一步启动来访者探究自己的自觉。
实例二:来访者一涉及具体行动就多次退却。
来访者表现:来访者在一次咨询中埋怨自己所身处的环境,并声称自己要干些什么来改变这一切,然后又一次次找些借口来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去做。
咨询师:我一直在仔细听着。你目前的处境中是有着一些困难,你也一直有愿望想要克服它,这都很好。我现在想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来克服它?
注释:这个面质用“我一直在仔细听着”,表示关注。用“这都很好”,表示一个支持、一个结论、一个段落,暗示下面应该转移聚焦了,即应聚焦在具体怎么行动上了。这个面质很具体,没有责备,这有助于激发来访者去面对自己仅有愿望和决心而没有具体行动背后的消极被动的人生态度。
二、心理咨询中的“解释”
解释,是所有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释是要将一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潜意识意义加以揭示。具体地说,解释是要引导来访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想法、行为、情感和意愿的过程。解释的目的是要使来访者从导致其现今问题的原有的不那么健康的思维模式中越离出来。从心理治疗的观点看解释,就是通过解释要来访者去面对治疗所必须的一些新的视角和新的理解,这些往往是来访者原来想要排开的,或者是仅仅意识到了一部分,或者是完全没有意识到的“特殊东西”。
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常常会遇见一些来访者略带几分痛苦地问咨询师:“老师,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因此解释要让来访者有一种若有所思或恍然大悟的感觉。解释要让来访者接受,要让来访者几乎是突然之间对自己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大学男生,一直很勤奋,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最近他特别焦虑,经常学习到深更半夜,但是效果似乎不是很好,而且睡眠质量越来越差,时不时会胃病发作,人的精神状态也明显下降。他做了好几次心理咨询,没有多少改善。咨询师常常引导他全面接纳自己,不但要接纳自己的优势,还要接纳自己的局限,这样才能做一个健康的人。其实这些道理他全部知道,但他就是无法放下强迫性的人格特征,就是不容许自己失败,就是必须做第一流。
后来这个男生遇到了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这位咨询师在仔仔细细和男生做了交谈之后,找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对该男生做了一次“解释”。原来在初中的时候,这位男生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忍不住给女生写了封求爱信,而那个女生居然把那封求爱信到处传播。这个男生比较自尊,也比较敏感,这个事件对他是一次非常强烈的刺激。从此,他就压抑自己对女生的注意,发奋读书,转移自己的所有精力。在这个社会,用功读书,成绩优秀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赞赏,这又让他获得了满足,强化了他的勤奋。渐渐地他忘掉了自己是怎样变得如此勤奋的,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格状态,就是不容许自己不优秀。
咨询师用缓缓的、平和的语调为男生做了“解释”,分析了男生表面现象底下的潜意识含义。这位男生开始听了还表现出一丝困扰,渐渐地他垂下了眼帘,慢慢地在眼眶里浮起了泪水。他承认了,他接受了,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个人要真正发生改变的重要基础。
一个咨询师要做好“解释”是比较不容易的,它需要依据两方面的积累:一方面是咨询师对咨询心理学理论以及相关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理论的掌握与理解;另外一方面则是咨询师自身的生活阅历。所以,做一个心理咨询师,自己能否拥有积极的人生观,能否拥有各种各样丰富的生活经历,尤其是与人交往、助人的经历,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心理咨询中的“建议”
建议的英文词是suggestion,这个词含有暗示的意思。心理咨询的“建议”不是咨询师给来访者什么建议,而是咨询师陪伴来访者由来访者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建议的过程。
那么,咨询师如何陪伴来访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主要可以有三个途径:
1.从来访者自身的经历中找
来访者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来访者采用了哪些应对的方法,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来访者的人际关系中有没有可以借鉴的信息等。
2.从咨询师自我袒露中找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会适当地做一些自我袒露。2000年以后,世界心理咨询与治疗界对咨询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强调心理咨询的过程也是咨询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带动来访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也会适当地袒露一些自己曾经有过的困扰和解决过程,以帮助来访者寻得一些启发。
3.从他人的经验中找
有的时候,咨询师也会简要地提一下,通常人们遇到此类问题,会采用那些应对方法。咨询师没有要求来访者也要使用其中的哪些方法,其实,咨询师往往也不知道究竟那种方法最合适面前的这位来访者。咨询师是根据一般规律介绍一些方法,供来访者思考,说不定其中某种方法对这位来访者有用,也可能某种方法会使来访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想出更加合适自己的具体方法。
在讨论来访者用何种方法解决自己的困扰的时候,不管采取何种途径或方法,咨询师的立场不是居高临下地指导或给予,不是说“我给你一个建议”,或者说“我认为你可以采用这个方法”,而是用一种陪伴的心态,站在来访者的角度,这时咨询师说的往往是:“我们来看看,哪些方法对解决这些困扰比较合适呢?”
曾经有专业人员认为,假如你以“心理咨询”的名义与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相对,那么你发挥的作用就没有中性的了。你或者是帮助了对方,或者会危害了对方。咨询心理学界用这样的表述,来强调心理咨询专业性的重要。但是,对心理咨询基本技术的掌握不是读书读出来的。知识的学习只是基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练习、体会,形成自己的感悟,才能培养起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风格。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电邮:zhangzgj@online.sh.cn)
编辑/舒 娟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