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开始大跃进了

2009-02-11徐怀谦

杂文选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大跃进设施文化

徐怀谦

一个人,最怕被骂没文化,一座城市也是这样。要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随便拎出一个城市,找几处百年千年的文化遗存应该是不难的,可惜很多遗存在战乱、“文革”和经济开发中毁灭殆尽了。那怎么办呢?对策是:打造文化。

既是打造,就不是原创,就有模子,这模子就是老祖宗。现在很多地方开始吃老祖宗这碗饭,为争一个历史文化名人或者名著,打得不可开交。安徽涡阳与河南鹿邑恨不得把老子一劈两半,山东阳谷和临清争着上金瓶梅文化旅游项目。

既是打造,就得拿钱堆。以前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地方上最穷的是文化,文化局、文化馆都是当地最寒酸的部门;如今经济繁荣了,人民温饱了,对文化的投入加大了。这本来是好事一件,是文化人最愿看到的现实,可惜,就如有些人暴富以后,喜欢穿西装打领带穿球鞋一样,很多地方的文化建设出现了盲目攀比、盲目上马的现象,我称之为文化大跃进。这种跃进的势头和上世纪五十年代全民写诗的疯狂劲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写诗只需发挥想像力,而如今的文化大跃进却需要大把大把地烧钱。

有很多钱已经烧完了,有更多的钱正准备烧:早在2001年,河南新郑市就开建了“华夏第一祖龙”,后被有关部门以来办理有关手续为由勒令其停工;2006年,浙江横店集团宣称要按1:1的比例仿建圆明固;2007年,新郑市建成炎黄二帝巨型塑像;2008年更是热闹——先是“两会”期间,山东将投三百亿元巨资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话题,在代表、委员中引起激烈争论,近日,安徽和县宣布将投入数千万元,将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的住所整体扩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园”,深圳市某公司则要在梧桐山南麓投资九亿元,恢复和建立集旅游、观光、文化、武术、养生、休闲、会议于一体的老子文化园……

这其中有政府行为,有商业运作。商业运作我们不好说,赚了赔了是公司的事。可是政府行为我们不能不说,因为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我想说的是,第一,不管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据悉,1988年,和县曾投入百万元,打造“陋室园”,换算成今天的市值,恐怕不亚于千万,结果呢?“铁将军”把门,杂草丛生。可以想见,如今再砸进去几千万,恐怕也不会有游人如织、财源滚滚的景象发生,那么,这笔不算小的支出除了被某些人拿走相当数目的回扣之外,剩下的就是打水漂了。第二,文化不同于经济,它有其自身的内部规律——文化设施不是越豪华越好,而要考虑其专业性、舒适性。据著名演员濮存昕披露,从投资二十六亿的国家大剧院到十五亿的重庆大剧院、十一亿四千万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这些外观奇特、造型新颖的大剧院,却不是演出的最佳场所,因为从音响、视角到休息宣、卫生间,都不是以观众为本。第三,文化设施不仅仅是地标工程、形象工程,还要发挥其终极目的——化人,也就是要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你有几个亿、几十个亿堆出来的影剧院、博物馆矗在那儿,可是只为富得流油的少数上层人服务,老百姓只有远观的份儿,那么,这样的文化设施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不就是个摆设吗?我们的城市不需要摆设,需要真正接纳普通百姓的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

老实说,中国的城市远没有富到可以花几千万、几个亿、几十个亿打造文化的地步,教育、民生等方面可能比文化更迫在眉睫、更需要花钱,而当地政府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赶投资文化的时髦热潮,怕被老百姓骂自己没文化,另一方面,恐怕从文化大跃进中捞钱更冠冕堂皇一些吧?可是从老百姓角度來说,拿钱堆出来的文化设施,门槛只会越来越高,不管是算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这笔账都不好算到他们头上。最后我想改编一句老话献给官员们: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文化不是堆出来的。

猜你喜欢

大跃进设施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设施农业文摘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
文化之间的摇摆
大跃进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