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是什么文化?
2009-02-11束学山
束学山
当某一新事物被冠以文化一词之后,其身价像牛市一样立马翻几番。2008年是中国山寨年,山寨广受人追捧。先是山寨手机粉墨登场,继而山寨电脑、山寨服装、山寨春晚、山寨官员、山寨电影、山寨天安门、山寨大学……形形色色的山寨之风像金融危机一样在中国的市场上刮得人心不安。近日,王冉在博客《山寨文化泛滥是一件丢人的事》中说:“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标榜和昭彰,不如说是对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的裸露与讽刺。”但是马上就有“山寨帮”反对:觉得王冉太过矫情,不知道到底要替谁说话。“山寨文化怎么就泛滥了?如何就丢人了?”
山寨加上后缀“文化”之后,“山寨帮”就有了说话的底气,颇有点像阿Q一样,“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吗”,一时间,理也直了气也壮了。只是我想问问,怎么不见“山寨帮”去追捧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呢?山寨药怎么不买呢?山寨鸡蛋怎么不吃呢?山寨针怎么不打呢?因为用了这些“新事物”之后,你不死也会得肾结石。但,穿山寨服装就不会死人了,价格还便宜,山寨手机也用不死人,而且比真的更花哨。“山寨帮”为何反对山寨官员呢?因为山寨官员拿着纳税人的钱在国外游山玩水;“山寨帮”为何不买山寨汽车呢?因为拼装的汽车不安全;“山寨帮”为何不用山寨人民币呢?因为它难花出去。“山寨帮”对山寨文化的追捧与否在于其对自己是否有利,有利的就成为时尚风标,成为文化,也就变得深奥高尚起来。
山寨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也就是强盗文化。它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换版、贴牌,俨然正版模样充斥着市场,成为消费者的新宠,而一旦被冠以文化之名后,盗版之风、侵权之风就更加堂而皇之了,就如同座山雕一跃坐进了紫禁城,成为主流文化。山寨文化是劣币驱赶良币,市场经济的自由也就像被贴牌一样,变得一文不值了。
你到深圳电子市场看看,山寨手机就像萝卜白菜一样卖,为什么这么便宜,因为它不要缴纳国家17%的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大价钱研发产品,因为它是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把别人产品改头换面地组装拼凑一番。山寨手机掀起强大市场冲击波,,据央视报道,2007年山寨手机产量至少有一亿五千万部,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对国产手机品牌给予致命一击。民族正规品牌产品在劫难逃。如今,除了华为、中兴、TCL等以国外市场为主的厂商外,国内品牌手机大企业几乎全部都出现亏损,其中波导亏损五亿多元,夏新更是亏损六亿多元,有些企业甚至退出了市场。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人不也搞了山寨版《纽约时报》吗?但是,山寨版《纽约时报》一是免费发行,二是制作者申明是仿冒的,并向公众道歉。美国“山寨帮”搞的山寨版《纽约时报》,其实是一疯狂的恶作剧,它是公民表达意见的方式,就如同烧美国国旗,其讽刺幽默跃然纸上。但中国的山寨文化没有一点幽默讽刺,只有雞鸣狗盗,只有惟利是图。
山寨文化的泛滥,使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再一次降低,在“山寨帮”的集体狂欢之中,是市场秩序的混乱与沦丧,是国家合法税收被商贩抢劫了。山寨一旦文化之后,自然混淆了国人的价值判断的目光,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之间的界线就变得模糊了。中国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传统,你的就是我的,行“拿来主义”。微软在全世界黑屏,但只有中国人反应最强烈。阴谋论,垄断暴利论,侵权论,无聊论,“有计划的网络犯罪”论,律师起诉论,林林总总,国人盗版了微软为何如此理直气壮呢?难道不是山寨文化、山寨心理在作鬼吗?微软黑屏在中国香港成不了新闻,这是因为,在香港,使用盗版软件的公司是要负刑事责任的。山寨文化一旦成为时尚,冠冕堂皇地成为国人效仿追逐的对象之后,助长的是国人的懒惰和无知,损害的将是中国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中国至今为止为何没有出现一个软件业巨头?主要原因不是微软的垄断,阻碍中国软件业发展的,很大程度上是盗版。因为盗版,没人敢做大规模的研发投入。
假冒的就是假冒的,盗版的就是盗版的,不是你经过文化打扮了,就时髦了,就能光明正大地、合法地招摇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