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由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2009-02-11张若渔
张若渔
听到自己被判决十八年有期徒刑时,李大伟(化名)长舒了一口气。再次抢劫,他为的就是这一刻。身患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他,近日在清河999急救中心等来了专程前来宣判的法官。法官的宣判意味着,他能到监狱里免费治疗,保住性命。(2008年11月26日《新京报》)
李大伟以牺牲自由的方式换取生命延续的希望。对于罹患重病的他而言,监狱里免费治疗的道义关怀,似乎是他惟一可抓住的救命稻草。
犯罪于他只是一种手段,而目的则直指生存。为了活下去,即使是十八年有期徒刑也显得很短暂。对自身生命发自本能的珍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李大伟的犯罪能量是惊人的,因为不如此就无法增加司法惩治的砝码。
如果不与自己的生命为敌,那就只能与社会和法律为敌。李大伟一个人的悲情就这样引燃了社会的悲剧。决意挑衅社会的李大伟,就如一头公牛冲入了社会的瓷器店。更为可怕的是,这是一头“理性”的公牛,带着卑微却又不失高贵的“生存目的论”呼啸而来,不触发社会无以复加的恨意,不激起法律以做效尤的严厉反制,绝不善罢甘休。
李大伟显然得到了他想要的,他朝不保夕的病体本可让他的服刑过程“监外执行”,但他屡教不改、层层加码的故意犯罪,令法律不得不深思放虎归山的代价,他终于可以心满意足地在铁窗中度过漫漫十八年光阴了。而这,意味着保住性命的一线希望,监狱竟然成了他生命的诺亚方舟。世事之吊诡,莫过于此。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既可以享有自由,又可以得到妥善医治?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他家庭的经济状况。据报道说,李大偉已经与他的家庭脱离了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全因他的病。不知道到底是他不想连累家庭而选择自我放逐,还是他的家庭因不堪重负而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能很轻易地读懂,这个农民家庭即使砸锅卖铁也守护不了她的孩子。既然“自由”与“医治”于李大伟从一开始就是鱼和熊掌的关系,那么两相权衡之下,自由显然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监狱里的医治却成了可以忍耐的生命之重。
当然,从某种理想意义上说,李大伟也非绝对不能获得“自由”与“医治”的两全。如果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健全的,如果我们的医疗制度是充满了恻隐之心的,或许李大伟就不会走上一条不归路。
李大伟最终还是要在国家那里找到救赎的全部可能,前提是他必须走完为祸社会的“程序”。问题是,为什么非得有这项程序呢?这样的疑问,令人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