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用衍生品化解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初探

2009-02-10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

朱 华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0 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信用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研究和引进这一新兴的金融工具,对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信用衍生品作了介绍,对我国引进这一金融产品,用市场化的方式分散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用风险 信用衍生品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确保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但中小企业融资存在规模小、信用体系不健全、竞争力不强、市场准入门槛高、融资成本高的不争事实,使银行放贷存在信用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不足,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及银行融资业务发展的压力仍将继续。

目前,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批发”中小企业贷款、“联保体”等各种中小企业融资产品不断推出,其共同特点是:降低成本,借助当地政府、行业组织规避企业信用风险。但这种“捆绑式”融资,看不出各融资企业的差异,其利益主体关系比较复杂。在信用评级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多采用粗放式管理,也可能给评级工作人为地制造许多障碍,给担保机构、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带来极大的风险。而银行对于信用风险目前采用的是事前控制的方法,一旦贷款发放后,贷款人就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是制约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关键问题。单纯地控制和回避风险已不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适当持有风险也就是获得收益,管理风险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市场适度分散风险,使收益最大化。商业银行如何随着贷款回收情况的改变而灵活地管理信贷资产,这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信用衍生产品作为一种主动式管理信贷资产的创新产品,正迅速地在国外信贷市场发展起来。

信用衍生产品的种类

信用衍生品是数个金融产品的组合,目的是进行信用敞口管理,转移和配置信用风险,即对贷款进行保险。信用衍生品的标的是可分离、可量化、可交易的信用风险。信用衍生品将信贷风险从依附于贷款、债券上的众多风险中独立出来并转移给交易对手。信用衍生品涉及的市场主体主要有三个:贷款银行、衍生工具发行人、借款人。一般来说,信用保护的购买者是避险的需求方,一般体现为商业银行;信用保护的销售方是信用违约互换的投资人,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等。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种类如下:

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违约互换是交易双方签订的一种协议,目的是对基础资产的面值或本金损失提供保险。信用风险保护买方向信用风险保护卖方定期支付固定的费用或者一次性支付保险费,当约定的触发事件发生时,卖方向买方赔偿因约定的触发事件所导致的基础资产面值的损失部分。费用(信用衍生品的价格)一般为基础资产名义价值的几个百分点,通常按季提前支付。信用违约互换的基础资产可以是单一的资产,也可以是一揽子资产组合。触发事件的定义是信用互换的关键,可以将其约定为反映借款人还款能力变化的各种事件,如借款人未按期支付本息、企业债券的市场价格下降、借款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及市场份额的变化、借款人重组等。

信用联动票据。信用联动票据是指作为衍生工具的联动票据是由贷款银行发行的,票据购买人通过购买该票据而向贷款银行提供融资。

信用差价管理工具。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变化,将引起其债券的信用等级发生改变,进而改变相应的利息差价。信用差价管理工具就是以合同约定的特定利差作为标准,当企业信用利差大于约定利差时,衍生工具发行人支付以高利差计算的利息;反之,若标的利差减小,则由贷款银行支付相应的利息。

总收益互换。总收益互换是一种较复杂的衍生工具,就是银行将收到的企业利息全部支付给衍生工具发行人,同时,定期从衍生工具发行人处收取以固定利差计算的利息。这种互换将贷款利息回收中的所有风险都转移给了衍生工具发行人。

信用衍生产品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为信用风险市场化提供了有效工具

在我国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小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表现在:不良贷款率高、信用风险集中、贷款人信用状况不稳定、风险度量技术落后、管理工具缺乏。而信用衍生产品为信用风险市场化提供了有效工具。信用衍生品可以在保留原生资产的前提下,将贷款或债券的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在市场上通过合理的定价后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这样就可以用对冲的方式来管理信用风险,从而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机制。它使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从消极、被动的风险回避,变为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用市场化的手段化解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

(二)信用衍生产品设计灵活

信用衍生产品可以根据不同的借款人和不同的信用风险,“定做”不同的风险触发事件,进而通过这些定制的信用衍生产品来提高对信用风险的规模、期限、大小的可控程度。信用衍生产品这种灵活、精细的管理信用风险的方式,非常适合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因为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采取发行集合债券、“批发”贷款等各种方式,使得信用风险情况复杂。而使用信用衍生产品,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未按期支付本息,信用等级降低,企业债券的市场价格下降,借款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及市场份额的变化,企业重组等作为触发事件,在支付一定衍生品费用后,将风险费用化。

(三)为信贷市场定价提供量化的参照标准

中小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关系到中小企业融资的稳定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定价能力不强,在发放贷款时,全面、准确地估计信用风险有一定难度。银行通过对信用衍生品交易的引入,就将参考资产中的信用风险独立出来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买卖。在这一出售过程中需要与大银行、专业化贷款定价公司进行合作、协商,从而将信用风险较为准确地定价,量化违约保护的成本,为发放新贷款的价格提供了参照标准。这能够改善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减小其破产风险,有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的突破。

引进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

原生贷款规模。根据近年来银监会的贷款统计,截止2006年12月底,我国各项贷款总额为225285.28 亿元人民币,2007年全国新增贷款总额达到3.5万亿元,2007年中小企业新增加贷款5396亿元,其授信额度在全国新增贷款额中占10%-16%。虽然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目前不是很大,但其发展前景不可小觑。从我国各种贷款的庞大存量来看,引进信用衍生产品已具备了重要物质基础。这使得商业银行有动力通过支付一定费用购买信用衍生品,用风险费用化的方式转移信用风险,消除信用风险对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可能。

潜在的交易主体已经具备。信用衍生产品一经引进,其市场需求决定着其能否健康地生存下去。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投资品种较少,过剩的流动性资金主要在股票等有价证券中投机炒作,可供其选择的投资渠道很少。那些对高风险具有偏好的资金有意愿通过承担风险博取投机利润,一旦有了国内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它们将成为信用衍生品潜在的交易方。

信用衍生产品虽然能用市场化的方式分散信用风险,但同时也创造了新的风险,它对交易主体、市场环境以及监管水平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引进和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还存在诸多困难。为了推动我国信用衍生市场的发展,应当做如下几点努力:研究、学习国外成功推行的信用衍生品,采取“由简至繁”的思路,逐步引进国外的成熟信用衍生品,从国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寻求适合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道路;迅速完善约束信用衍生品交易的各类相关法律制度,规范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规则,明确交易主体的权利义务;加快监管体系建设,采取宏观监管和市场监管双重体制,使其在监管框架内有步骤、有层次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芸.信贷衍生产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的新方法.甘肃金融,2008

2.汪宇瀚.关于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几点思索.浙江金融,2008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PPP项目发行中期票据的可能性与信用风险分析
基于Lasso-logistic 模型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实证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个人信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基于无标度网络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延迟效应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测度的不确定性DE-KMV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