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日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模式比较及启示

2009-02-10冯德连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美国日本

刘 静 冯德连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以国别为划分标准,介绍了以美国和日本两国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模式,通过比较研究,找出中国在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方面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以期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道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国际化模式 美国 日本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其国际化更多的是指广义的实现过程,真正达到国际化中的高级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比较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也分为外向国际化和内向国际化。前者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去”模式,指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技术转让、国外各种合同安排、国外合资经营、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等,即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外部已有的技术、生产资源、发展环境等要素,实现自身的成长;后者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请进来”模式,指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口、购买技术专利、“三来一补”、国内合资合营、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即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可以吸引和邀请国外高技术公司来本地投资,主动参与其价值链,一起开发国内市场,利用并学习引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服务等。具体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内容包括:目标市场或区位投资的选择;外国市场进入方式及国际化经营战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企业,其“国际化”战略主要指企业的产品、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要素的国际化配置,企业面向全球建立起国际性协作分配和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等。本文以国别为划分标准,主要研究以美国和日本两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模式。

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模式

(一)概况

二战后,在日元长期低估的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日本产品的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非常活跃,仅20世纪70到80年代日本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外投资项数就已经占制造业对外投资总项数的40%左右。

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要在发展中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市场较小,采用进口替代政策发展产业部门的实际情况,采取适用技术和小规模投资的发展战略,这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另一种类型是在发达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大企业的分(转)包企业跟随大企业进军海外市场。

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主要通过三种典型的途径:从日本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再到发达国家,其目的主要是早一步占领国际市场;直接从本国市场进入发达国家,尤其是直接进入美国。这是由于美国是一个科技大国,代表了科技的最高水平,且其关税相对较低,与日本关系比较密切;针对日本国内还没有市场或市场太小的产业,直接在发达国家开办公司。

(二)国际化模式

1.日本的大企业依托模式。以产品为纽带的依托。通过这种以产品为纽带的依托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大企业的知名产品走向世界。这种方式以汽车工业和家用电器工业最为典型;通过贸易公司的依托。这种方式普遍存在于化纤纺织品等行业中,这主要与这些行业的特点有关,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国际化,很难通过企业实现,必须借助于专业的外贸公司实现国际化;连锁式依托。即大公司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将原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起来,称为“加盟企业”。这些加盟中小企业仍由原来企业经营者负责经营,大企业对这些中小企业的设备和管理手段进行现代化改造,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这些中小企业办理统一的进货、销货和结算业务;外包式依托。这种方式在服务性行业中广为流行,大企业往往将其某些服务性业务外包给独立的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这种外包方式以大企业为依托进行发展,逐步由内向国际化,走上外向国际化道路。

2.日本的小企业联合模式。联合方式。采用的联合方式有各种产品出口协会、检验协会、进口协会、技术进口协会等,在政府指导和协助下企业联合组成的规模更大,协调能力更强的组织。这些协调组织,其成员享有独立进出口产品和海外投资经营的权利,充满活力;企业联合战略计划。将分散的企业组织起来,联合进行产品进出口调查和海外投资调查,制定企业的国际化总体战略、计划和主要措施方案。联合组织原材料进口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产品、技术出口,进行海外投资,开发高级技术,研究新的经营方式,培养各种国际化技术管理人才。联合解决企业经营国际化所需资金信息等问题。由于联合起来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统一了企业的对外战略和行动,维持和发展了企业经营的国际秩序,减少了企业之间竞争所造成的内耗,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因而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联合企业内部高度协调,共同努力,实现国际化经营目标。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时设有强有力的国际营销组织,让其与企业其他组织机构紧密配合,使企业内部各个不同的组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一致对外、高度协调运转以完成国际化经营的任务。在产品大量输往国外、直接在海外投资,实行更广泛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时,日本仍采取从整体的组织机制上充分发挥企业各种组织及企业从业人员的作用、协作完成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作法,促使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按国际市场需求来运转,迅速提高了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模式

(一)概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大力鼓励和刺激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加强其出口和对外投资,这些措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近些年来,随着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大量创办和迅速发展,其经营水平和素质也不断提高;同时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竞争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市场化、自由化的兴起,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崛起,为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出于改善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贸易逆差的考虑,也加大了扶植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口的力度。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美国出口中的贡献和作用迅速上升。

在美国,当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出口产品方面遇到困难时,有许多官方和非官方机构施以援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政府和社会普遍加大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口力度。许多机构以很低的费用甚至免费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诸如政府推动出口的计划、如何获取资金支持以及法律和产品标准等方面的详细信息,还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寻找国外代理商和在海外试销产品的途径,甚至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派去熟悉国际贸易的专家,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在海外市场取胜的计划。美国的商务部、进出口银行、国务院、美国贸易与开发署、美国小企业基金会、出口法律服务网络以及美国质量管理协会等也都提供积极的帮助。

(二)国际化的模式

美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可以概括为贸易代理模式。有关文献显示,在美国有数千家出口代理公司,许多这类公司都在经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出口经营公司和出口贸易公司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拓国外市场,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代理人或者经销商,负责向国外推销其产品,并掌握国外行情的第一手资料,其雇员精通各种出口业务的细节,通过代理商和零售商在国外建立了销售网。

美日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比较及启示

本文从模式、方式、手段和投资行业四个方面比较美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见表1。通过比较可以分析,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选择国际化道路时,必须从国情出发。目前,绝大多数中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还不具备在发达国家市场上竞争的实力,但却能较好地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需求,在技术上的适用性也更强。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选择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际化时的先发展中国家再发达国家的路径,先通过发展中国家积累企业的实力,再将眼光放远到发达国家。

具体来看,要实现中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先进入发展中国家再拓展发达国家市场

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国际化路线,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在发达国家市场上竞争的实力,但能够较好地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需求,在技术上的适用性也更强。同时,从动态的角度看,在企业实力得到积累的前提下,才能将目光转向发达国家,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先进入发展中国家,再谋求去发达国家市场发展的机会,可以说是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路线的最好选择。

(二)循序渐进的业务路线

国际化的业务包括以下几种:国际贸易、国际化的供应链管理、生产、研发、海外投资或跨国购并。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对国际化准备不足,因此在国际化的业务路线上基本上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由国际贸易为先导,然后再分阶段、分步骤地将国际化的供应链管理、生产、研发环节向外扩展。其中,对于在海外建立子公司,有的企业采取新建的方式,有的企业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

(三)选择发展以跨国公司外包为主的加工贸易

中国选择这条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的国际化不是纯粹的出口导向,而是同时吸引了大量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直接投资。目前,中国半数以上的进出口贸易是加工贸易,半数以上的进出口贸易来自于外资企业。然而,满足单纯的转口加工贸易带来的GDP和就业增长是很危险的,容易使中国长期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位置,也无法使中国企业真正地走出去。转口加工贸易转型和升级的关键在于形成本国经济与外资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地加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体系,从获取加工收益开始,通过干中学,积累竞争优势,不断地实现产业升级,最终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

(四)谨慎选择投资方式

全球化的动力使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能只满足于本国市场,而大部分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国外市场认识不足,自身资金、技术、人才方面也多有欠缺,尚不具备独立开发海外市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外国直接投资可以选择以合资、合作为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投入,又可以降低风险,弥补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的缺陷,达到与东道国企业优势互补的目的。但是,采用合资方式不利于技术保密,与国外企业合作也容易产生文化抵触等诸多不良效果。因此,对于有独特技术优势的企业,可采用独资经营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梁能.国际商务[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鲁桐.企业的国际化——兼评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

猜你喜欢

科技型中小企业美国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