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玲文学创作座谈会纪要
2009-02-10史洁舲
史洁舲
时间:2008年11月31日地点:浙江省玉环县
柯昕野(中共玉环县委书记)叶文玲是我国著名作家,自1958年走上文坛以来,佳作不断,代表作有《心香》、《秋瑾》等名闻遐迩。40多部作品集累计达800多万字。她在文坛上呕心沥血耕耘50载,馨香远播,硕果累累,但一直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不懈地把作品奉献给社会。
叶文玲身上闪烁着对中华文化不懈追求的精神,让我们感动、敬仰。昨天在杭州举行的《无尽人生三部曲》(《无梦谷》、《无桅船》、《无忧树》)首发式,就是对她文学创作历程的充分肯定。叶文玲热爱家乡,心系故土。在她的笔下,玉环是一个美丽的江南县城,而养育她的楚门镇更是一片富饶的热土,她对故乡有着道不尽的情结。正如她在文中所说的:“虽非诞生于文学之巢,故乡却一直是我心头的绿荫。”也正是如此,叶文玲总是以她特有的方式阐述家乡美好生活的真谛,弹奏家乡真挚情感的乐章。
文化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根之所系,情之所系。玉环是移民文化与海洋文化相映成辉,耕种文化与海岛风俗相互交融的地方。独特的海岛风情孕育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叶文玲老师的牵线搭桥下,各位作家玉环行乘风而至,踏浪而来,这是宣传玉环的好载体、好机遇,相信大家通过对海岛文化的提炼、传播和弘扬,必将对扩大玉环对外的知名度、美誉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借此机会,我们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对叶文玲老师心系故乡表示深深的敬意。
陈世旭(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江西省作协主席)这次我们从各地来到浙江,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在杭州参加叶文玲同志创作50周年座谈会和她的《无尽人生三部曲》首发式,另一个就是怀着敬重和向往的心情,来到玉环这样一个海岛县。所以尽管此前叶文玲突然生病,大家还是坚持着来到她的家乡。在杭州举行的首发式隆重而热烈,浙江省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全都参加了活动,还有很多领导。还有一个就是著名作家王安忆同志,她因为叶文玲同志突然生病的消息,打击很大,所以今天没能来。她在杭州和县委宣传部吕部长反复申明,她欠了玉环读者的“债”,在适当的时候一定要还。因为在我们这些当年文讲所的同学中,王安忆和我对叶文玲的人品都非常敬重。我虽然进入文坛也比较早,但我的创作成就无法与叶文玲相比。所以我也是来学习的。既然我们怀着对文学交流的心情而来,同时也怀着对玉环的向往而来,我希望我们能够有很多收获,我也相信我们会有很多收获。感谢玉环县委对这次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郑九蝉(台州市作协主席)今天,作为台州市作协主席,我心情特别激动。那么多的作家、编辑家、评论家今天来到玉环。大家都知道陈世旭《小镇上的将军》的作品。我第一次读到他的作品时,我为那种震撼所流泪。我们台州是一块非常独特的土地,之所以独特,一是环境,二是海洋。环境,三面环山;海洋,从东面滚滚而来。这就孕育了台州人一种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我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山的霸气、海的灵气。叶文玲,她是台州的优秀儿女,周身散发着山的霸气和海的灵气。我从1981年开始认识叶文玲时,就深深地体会到她身上有两种气质。第一就是台州人独特的山的霸气,她这个人,宁折不弯,尤其是她被贬到河南之后,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她都坚持着自己的目标,就是当一名优秀的作家。这种精神使我感到叶文玲充分体现了台州人的特质。人到50岁后都走下坡路,就拿我来说,今年59岁,心态老了,气质也老了,只求无过,只想韬光养晦。但叶文玲不达目的不回头。这种气质让我深深地敬佩。我曾经和她说过,现在,我们这些80年代出作品的人,都已经淡出了文坛。而惟有你和王安忆、陈世旭他们,仍然在高枝上跳。她一直坚持写作,因为家里没有保姆,她还要帮助抚养一岁多的小孙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然写出了几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我目瞪口呆,望尘莫及。1981年,我们同时在《当代》发表了作品。我第一次看到了她的《心香》,我被她那种描写所感动。她每个细节都写得那么清楚,那么动人心弦,使我感觉到她身上的灵气是那么浓厚,那么美丽、那么优雅,又那么的高尚。我想,上天是有眼的,会保佑她平安。我想借这个机会,向来到玉环的客人们表示台州人深深的感谢!
魏心宏(《小说界》主编)叶文玲是玉环人,使我们对玉环这个地方感到很好奇。特别是地形上,也很有特点。这次来玉环,主要是来学习,向玉环的领导、群众、文化界的人士学习。
我们出版社作为一个传播机构,通过中介,能够使优秀的文化得到传播。我个人的看法,当前,盲目写作的现象非常严重,大量的作者对自己的写作不很清楚,使得读者对他们的写作毫无反应。现在当作家很难,做读者也很难。任何一个读者走进一家书店,不知道怎么选书。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创造大的出版业绩,也使得作家的创作,优秀文化的传播效益能达到最大化。这也是我们出版社的奋斗目标。
叶文玲创作时间很长,而且多年来对人生、对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真诚,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这点确实让我很敬佩。这次叶文玲三本书出版,我们希望能够为浙江的文学事业发展做一点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我们希望玉环能出好作家、大作家。
任芙康(《文学自由谈》主编)女儿让父亲吃柚子,并推荐,这是中国最好的沙田柚。父亲却较真地说,中国最好的柚子是我们四川的梁平柚。这位父亲就是邓小平。我确切地知道,他老人家这话绝不仅仅出于乡土观念。梁平县离我老家数十公里,圆而扁的梁平柚令川人引以为傲。前年在岱山,听叶大姐夸家乡玉环,印象最深的是,玉环文蛋(当地叫法),柚中之王。我当时未做任何质疑,因为应该理解叶大姐对家乡的偏爱。今天来到玉环,品尝到了叶大姐为之鼓与呼的玉环柚子,果真是品质奇异的非凡之果,才体会到叶大姐所言不虚,毫无偏心。
叶大姐爱玉环,更多的是体现在她讴心沥血于家乡的文学普及。就在刚才,我们浏览了彰显玉环文学成就的展台。若干种按期问世的文学期刊,数十人上百部正式出版的文学著述。放眼泱泱华夏,如此“文学大县”,不说首屈一指,也应名列前茅。而玉环的这些书、这些刊,多有叶大姐的序言和文章,从中可窥见叶大姐在家乡文学同好心目中无以伦比的影响。
25年前的一个秋日,在重庆至汉口的一艘船上,我认识了叶大姐。途中发生了一件与叶大姐有关的意外,长江三峡便兀地添了些尼罗河上的味道。最终因为叶大姐的举重若轻,事情得以删繁就简,化险为夷。也就是这次难忘的航程,让所有初次接触叶大姐的人见识了她的心地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但经过了孩提时期,随着长大成人,人却往往与良善脱离,且渐离渐远。尤其在眼下文坛,心地善良,竟成为一种奢侈,变得弥足珍贵起来。所以,今天来研讨叶大姐60年创作,从她真诚的为人,到她执著的为文,是否应是我们追根溯源的途径?
修晓林(上海文艺出版社、《无尽人生三部曲》责编)中国有些县叫人难忘。玉环这个名字叶老师和我说过几次,叫我什么时候到她的家乡看看。我觉得这名字非常美好,怎么会有这么美好的一个地名呢?
玉文化是我国沿袭几千年的文明,它温润、晶莹、通灵、内敛、含蓄,另外又贴身、贴心。叶老师本身作品的影响和她的为人,内在的情感,都与养她的地方非常吻合。我在责编叶文玲老师《无尽人生三部曲》中的《无桅船》、《无忧树》这两部长篇小说时,与叶老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也编过很多长篇小说,叶老师可以说是在我担任责编的女作家里很有感情的一位。叶老师的心灵也像玉一般纯洁无瑕,对理想的孜孜追求也像玉石一样坚定。
今天这个活动,今年4月份叶老师就和我讲过。为此,她必须完成《无忧树》。她6月份就把稿子给我了,我看完后给了她修改意见。她也在思考,怎样做到精益求精。我当时觉得作品已经不错了,但她还是脱离了以前纯美的路子,她的语言、语式和意境有散文式的飘逸、清灵。后来,她在题材上变成了推理式小说,不断推出悬念。为了把作品写得更好,她8月份去了青岛,因为杭州的夏天很遭罪。在青岛的那段时间是非常累人的,叶老师把写作当成生命的目标,是种享受。但对她来说,这在精力上也是一种煎熬,因为时间上有要求,她对自己提出的标准肯定高。在青岛的时候,她又带了两个美国的外孙。她对我说,晓林,我只要有12天到18天的时间,就能把这部作品修改成功。我让青岛的朋友帮她接送孩子后,她才如释重负。那段时间,她真是非常辛苦。所以说,她对文学的探索、对自己的要求,总是精益求精。她把文学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作品没有完成,她就忧心如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叶老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过很多书,像《无花果》、《不了情》等等,在中国新时期的文坛上都很有影响。她对文学深深地热爱,真是无以复加。如果她能一直拿笔的话,我想她肯定会一直写下去。她2006年的这部长篇小说的密度、长度、难度,对作家的体力是绝对的考验,何况她是一位将近70岁的老人。2006年,完成《三生爱》,2007年,她马上就写《无忧树》,对她自己的要求,真是很不容易。当然,叶老师说“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可与人言仅一二”,但我觉得对叶老师而言要倒过来。对她的朋友,她总要让他们分担她的喜怒哀乐。
名利也是衡量一个作家成功与否的标志,叶老师真正把文学的追求放在她所期盼的荣誉之上,这是一个作家崇高的境界。她对朋友的真情、对文学的热爱,使这里的业余作家、文学界的朋友,都深受教益和感染。作为出版界的编辑,也应该做好服务工作。
李建军(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浙江籍的两位女作家,我很喜欢。我不是因为来到浙江才这么说。我第一个喜欢的,是茹志鹃,小时候我在广播里听到她的《百合花》,而且读到了她在《中国青年报》1980年1月4日第4版的短文。也几乎是同时,我读到了叶文玲发表在《当代》杂志1980年第2期上的《心香》。我认识叶老师时间不长,平时不大爱主动与人交往。有一次开会,叶老师以那么大年纪亲自跑到房间来找我,和我聊了两个多小时,谈的就是文学。那次她说了很多鼓励我的话,还送了她的书给我。叶老师这个人,我觉得有句评价她的话很重要:“她属于激情型的作家,要表现一代人的苦难。”刚才魏心宏先生也讲到了一个问题,一个时代文学的问题,就是很多作家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叶文玲的写作就是一种自觉的写作。对她这个时代最重大的问题、对这个时代的情趣有感触、有关注、有思想,对这个时代国家、民族的经验,她有深刻的洞察。
叶文玲在《三生爱》中对中国作家提出批评:许多人为了这样那样的名声,因而不敢也不能有更大的作为,有的人貌似好汉,一有风吹草动,就胆小如鼠,行为也卑鄙可怜。这在某种程度上指的也是叶文玲所藐视的那些作家。在陷入苦难的时候,她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对文学、对人生的基本观念是动摇不了的。“所以不管外面多么浮躁,我都能够潜心阅读,潜心体会。”在这一点上,我们先不讲这些作品的量,这都是很了不得的。更何况她的作品,我觉得是一种真正的写作,一种自觉的写作,回答那些重要的问题。叶文玲从小就喜欢英雄、男子的气概,内心推崇那种庄严、崇高、壮怀激烈、忠勇守信,是具有英雄主义情结的一个人。但我觉得她的作品与许多人的不同,中国知识分子最致命的问题,就是自恋。很多的作家在写苦难的时候,都是只有自我没有他人,更没有那种对民族命运以及人类命运的思考。“要把人类的苦难担荷在肩上”、“他辜负了人类的苦难”那样的话,在中国作家的作品中很少看到。所以,不少人很有才气,但人们对他们的作品整体评价并不高。这样的作家很多。《无梦谷》不是这样的,叶老师以那种深刻的、开阔的眼光和胸怀,去容纳那个时代普遍的痛苦,它体现了一个小说家的胸怀,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小说性。
在叶文玲的小说里,虽然有强烈的抒情,她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像烈火在燃烧,但把这个世界本身的面貌和状况、个性和尊严,也都真实地写了出来。这就和许多自恋型的、主观、狭隘的作家完全不一样。我注意到叶文玲的散文写作里,写到了树,而且总是写到了感激。我们谈文学,到最后就是谈人,从作品影响来看,像叶文玲这样的作家,她是积德的。另外就是,文学作品要表现怎样的一个伦理境界的问题,我们读叶文玲的《心香》、读茹志鹃的《百合花》都有持久、强烈的幸福感。叶文玲的创作,体现了艺术的使命和精神。在她的作品里,总是有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对比。伟大的艺术都是有明确的对善恶、真假、美丑的判断在里面。叶文玲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极其鲜明、强烈的对假丑恶的鞭挞,这是时代非常需要的。同样,她那种对不幸者和弱者的同情、对真正的好人由衷的怜悯和爱,也是非常宝贵的。叶文玲至今还有那么高的声望和地位,她完全可以把一切的不幸和苦难置之脑后,但她放不下,那些在苦难时代被毁灭了的美、人类的尊严,是应该在文学中得到表现的,而且应该受到神圣的捍卫。叶文玲作品的主题,有一个很核心的东西,那就是捍卫人的个性尊严和人内心的神圣。另外,她对女性命运和知识分子命运也都有非常深刻的表现。
文学因生活而丰富,生活因文学更美丽,相信我们从叶文玲的作品里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文学的美丽。叶文玲为她的家乡骄傲,家乡也永远地为有她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儿而骄傲。
冯秋子(《文学报》副刊部主任)我和叶老师在散文界早就互相熟悉作品,叶老师的作品收入很多文集里。她新出的小说我还没读过,散文读得多一些。玉环这个地方,我从叶老师的文字里很早就知道,那一切对我是非常陌生的,我是在草原上长大的,想象不出这样一个地方。我30多年前就知道的地方,今天终于第一次看到,心情特别复杂。看叶老师的散文,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感觉到她珍贵的地方。她很坚定、坚决地坚守着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以前,我有很长时间要拉开距离看她的作品,我有疑问。我能体会叶老师所描述到的东西,对他们这代人的阅历能理解和了解。但从我这样一个写作者、编辑的角度去看,我要吝啬得多。首先我不能够用这么多的文字去描述和颂扬什么东西,即使那些东西是好的,我也不能那么大声地去说出来。不是我没有那样的声音,而是我要很缓慢地去走,我老是要怀疑地去看。而叶老师一直往前,虽然在写作上我自己觉得仍然有不同的想法和感觉,但这都没关系,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去看你眼前的东西、去感受、思考、描述,但几十年走过来后,能看到的还是最基本的东西,而且她一直不动摇地去呈现、保存那些东西。等我们千辛万苦地走过来了,才发现心里非常简单,而且很温暖,很感激,像一个老母亲。她轰轰烈烈地做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社会工作者和作家,难能可贵的那样一种力气、勇气,那样的兼具北方和南方人气质的那样一个给予者、颂扬者。叶老师的东西,具有悲剧性,因为它跟你感受到的现实是有距离的。她居然能这么充沛地、过于热情地去担待这些东西,并传递、保存这些东西。对此,我特别尊重,我在心里已经接纳她的方式,一定需要这样的歌者,不管在什么样的年代。我也特别感谢玉环能出这样一个文化的使者。作为一个后辈,我也特别珍惜和尊重养育她的家乡。
钱国丹(原台州市文联主席)我和叶老师童年、少年时并不认识。她生在海岛县,我是乐清人,我们中间隔着乐清湾。我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在反“右”的那个年代里,为什么特别的“左”。叶老师18岁的时候,考上了温岭中学。但在那里等待她的是“你被退学了”的通知。她本来是高分考入高中的,因为家庭出身被拒之门外。这个情况我们有点相似。她比我大几岁,我初中毕业的时候,我们班就有六位同学的名字被打上叉叉,没有升学的机会。后来她就去河南当了保姆,我上不了高中后来也去打工、当工人,然后嫁到外地。叶老师在河南的时候,养了三个孩子。在工厂做工,每天骑车上班,把孩子用一根带子绑在背上,来回二十几里路。但也是在那段时间,她写出了不少作品。我不是人云亦云,前几年,我写过一篇关于《叶文玲印象》的文章,也提到过菇志鹃和她,对她们的作品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些章节都能背下来。故乡对叶文玲并不厚待,但她给予故乡很大的回报。她非常热爱她的故乡,这点我们都望尘莫及。她写了好多好多关于玉环、台州的散文、报告文学。早年有一篇关于漩门港的文章,在《浙江日报》上发表,后来在《人民日报》也发表过。还有关于玉环海岛建设、宣传台州企业家的一些稿子也是叶老师写的。这让我们非常感动,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叶老师对后学者很关心。台州好多作者第一本书的序都是叶老师写的,她评价我们的作品一点都不吝啬,发现一点好的,她就很高兴,好像她自己出了什么好作品一样。她认为好的作品,她就大书特书。我们大部分台州同仁的小说、散文,都得到过她的鼓励。有的人还是经过叶老师的推荐才发表处女作的。对于这点,我们台州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大家更觉得她的人品非常好,从心底里钦佩她。叶老师的精力也非常充沛,她一直都在上班,还做饭,还有那么多的社会活动,到外地开会啊、观光啊、采访啊,本省的作者开作品讨论会,她几乎都要到场讲话。她每天吃了晚饭,散步半小时再开始写作,一直到半夜一点。她也非常热情,每次开会都要把我们“绑架”去她家,给我们做饭,送我们回来。本来她的时间应该是很宝贵的,但她就像是一盆火一样,见了我们都是非常高兴,总是在燃烧着、感染着身边的人。她真是生命不息、创作不止。这次她生病,我们很心疼,她真是把自己累坏了,也觉得她的弦绷得太紧了,人到底不是钢啊!在她的身上,经常能看到男子汉的气概,受了委屈,从没见她掉眼泪,倒是见过她骂人的。她一直以来是台州的骄傲,玉环的骄傲,也是浙江的骄傲。我作为小妹,感谢这么多的作家来到玉环,也感谢玉环县的领导一直以来对叶老师的支持。但愿叶老师身体能够痊愈。
黄立轩(玉环县文联主席)我这几年因为在文联这一岗位,又是搞文学创作的,跟叶老师联系比较密切。从接触中我觉得叶老师虽为省作协主席却平易近人,生活朴素简单,没有任何过高要求。昨天在杭州之江饭店召开叶文玲《无尽人生》三部曲首发式,听说叶老师不幸生病,我非常伤痛、感慨。我觉得叶老师所写的《无尽人生》三部曲也是她自己的无尽人生。首先是她对文学永不停步地无尽创作,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不倦地把作品奉献给人类。从叶文玲老师40多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她身上所折射出的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为我们所尊崇。其次是她对家乡的无尽报答,她对家乡有化解不开的乡情,以致她成名之后总是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报答家乡。在作品中倾诉家乡生活的真谛,传递家乡清净明朗的美景,弹奏家乡永恒的诗情乐章。第三是她无尽地扶持与帮助文学青年,用毕生的心血浇灌着文坛新苗。在她担任省作家协会主席时,她通过《浙江作家》、《江南》这两块文学阵地,发现并培养出了一大批玉环的文坛新人。
(史洁 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