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84例

2009-02-09116013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孔祥泉116013大连第三人民医院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热毒西医输液

116013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 孔祥泉116013 大连第三人民医院 孔 研

·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84例

116013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 孔祥泉116013 大连第三人民医院 孔 研

1998~2006年,我院外科采用自制中药辅以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共治疗烧伤患者8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均为爆竹、瓦斯、汽油等烧伤及热蒸气、热水烫伤,烧伤面积18%~88%,其中浅Ⅱ度烧伤55例,深Ⅱ度烧伤18例,Ⅲ度烧伤11例。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68岁,平均32.3岁;烧伤面积为20%~84%,浅Ⅱ度28例,深Ⅱ度8例,Ⅲ度6例;以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及自制中药治疗。对照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7~63岁,平均33.8岁;烧伤面积为23%~78%,浅Ⅱ度27例,深Ⅱ度10例,Ⅲ度5例;以常规西医方法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烧伤面积和深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常规清创灭菌,清除创面污染物及坏死组织,清洗洁净后,局部用1∶2 000氯已定或1%聚维酮碘消毒液作创面消毒,创面涂1%磺胺嘧啶银冷霜。对照组选择敏感抗生素静滴抗感染,给予支链氨基酸、脂肪乳、能量合剂、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全身支持疗法。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同样西医疗法的同时,外用自制中药膏剂外涂,其配方为虎杖300 g、地榆300 g、丹参50 g、黄连50 g、黄柏50 g、黄芩50 g、红花60 g、三七粉50 g,研细末,过120目筛,85%乙醇1 000 mL,浸泡48 h后取过滤液备用。每2~4 h喷洒或外涂1次,12~24 h左右结痂,以后3~4次/d。

1.3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后1周内创面红润,由干燥少津转为湿润,坏死斑消失,体温降至38.5℃以下,或上升至36.3℃以上;有效:用药后2周内创面由灰暗转为红润,坏死斑消失,由干燥少津转为湿润,体温降至38.5℃以下,或上升至36.3℃以上,精神好;无效:用药后2周体温仍不降(>38.5℃)或不升(<36.0℃),创面灰暗少津,坏死斑不褪,精神萎靡或2周内死亡。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显效病程平均4.1 d。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8.57%,显效病程平均6.5 d。治疗组显效病程明显比对照组短,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烧伤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外科急症,如不及时抢救和治疗,随时威胁患者的生命或造成患者肢体障碍、畸形影响日后生活[1]。烧伤治疗关键在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大量液体外渗,引起严重的休克;第二阶段因大量坏死组织的吸收引起毒血症;第三阶段为创面愈合期。这三个阶段的处理是一环扣一环,每一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正确补充血容量,积极抗感染,及时处理创面,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2]。患者入院抢救时,常规快速建立双输液通道,根据烧伤面积及深度,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遵循“三先三后两早一防”的输液原则,即: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早给碱性药,早给利尿药,防治早期低血容量性休克,但不能死搬公式计算输液总量,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心率、口渴、尿量及比重、皮肤弹性以及血生化指标,由此决定输液比按公式计算更为重要,如心率快、尿量少、口渴等提示补液量不足。

从中医的角度看,烧伤为强热侵害人体,损伤肌肤,体内津液大量外渗,耗伤阴血,热毒蕴结皮肉,皮肤潮红疼痛,热盛则肉腐,故皮肤腐烂,渗液重者伤及体内,阴热或热毒累及脏腑,以致脏腑不和,阴阳平衡失调,诸症丛生[3]。病机关键以热毒蕴结皮肉为本,淤血阻络为标,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方中三七、红花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虎杖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通便;丹参凉血消痛;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黄柏清热燥湿,泻火坚阴,解毒医疮;黄芩、黄连、冰片均有抗菌、消炎作用。黄芩对烧伤创面的铜绿假单胞、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黄连的抗菌谱较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黄柏对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强,对链球菌也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采取中西医疗法治疗烧伤的优点为全身用药及创面清洗(为常规西医法)并采用暴露治疗,创面采用中草药膏剂涂敷,使创面湿润,疼痛轻,创面结痂快,对局部抗菌作用强,缩短病程,更减少了反复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为显著。

[1]吴在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5.

[2]许伟石.烧伤感染[J].中华烧伤杂志,2000,16(2):72

[3]李家邦.中医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6,178,180.

2009-04-10)

1005-619X(2009)08-0739-02

猜你喜欢

热毒西医输液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Meta分析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颈枕输液袋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