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滋水涵木针法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2009-02-09116013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李雪冰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色斑黄褐斑针法

116013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 李雪冰

130021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永静 陈新华

滋水涵木针法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116013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 李雪冰

130021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永静 陈新华

黄褐斑为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边界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明显自觉症状,女性多发,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笔者运用自创的滋水涵木针法对临床56例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的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8年。所有病人均因面部出现黄褐斑而就诊,有突然出现者,有逐渐加重者,有单纯性黄褐斑者,有兼夹经带胎产等诸疾者,出现部位在前额、双颊、上唇、眼眶周围等处。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曲泉、太冲、行间、水泉、足三里、交信、三阴交、肾俞、肝俞,局部围刺。

2.2 针刺 体针用0.30 mm×40~50 mm毫针进针0.5~1.5寸,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局部用0.30 mm×13 mm毫针,视皮损大小取3~10根不等,用围刺方法在皮损的外周向中心横刺0.3寸,1次/d,每次留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例假期禁针。一般治疗6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面部颜色基本消失,色斑面积消退>90%;显效:面部色素面积消退>60%,颜色变浅;好转:色斑面积消退 >30%,颜色变浅;无效:色斑面积小于3%,颜色变化不明显。

4 治疗效果

6个疗程后,基本痊愈19例占33.9%,显效23例占41.1%,好转10例占17.9%,无效4例占7.1%。5 讨论

黄褐斑又称“肝斑”,或“黧黑斑”,好发于青年女性,多与月经不调、盆腔炎、卵巢、子宫的疾患有关,并和妊娠、口服避孕药也有关。同时也可继发于肝病、结核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此外,情绪不佳、过度的日晒、滥用化妆品也可引起本病。本病影响容貌,并可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黑色素代谢异常有关,实验室研究发现可能与黄体酮及雌激素的增加,使酪氨酸酶不受谷酰甘肽的抑制,垂体中叶分泌黑色刺激素增加,妊娠时血清酮含量升高等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黄褐斑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反映,病因病机较为复杂,《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或血气失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生黑。”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失调有关。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情志不遂,精神压抑,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热,血热不能容于面;脾虚不能化生精微,而清阳不升,导致颜面肌肤失养,气血凝滞而生褐斑;肾虚,肾水不足,不能制火,虚热内蕴,肝肾亏虚,不能上荣,则面生色斑。

曲泉、太冲、行间为肝经穴位,具有疏肝行气功效,水泉、交信为肾经穴位,具有滋肾养阴功效,三阴交为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穴,肝俞、肾俞为肝肾的背俞穴,具有治病求本之意。诸穴同用具有滋水涵木功效。肾属水,藏精;肝属木,藏血。水木相生,精血同源,故肝肾两脏密切相关。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维持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水生木,肾精充盈,肝体得养则疏泄正常;局部围刺可疏通面部经络,调和气血,促进局部细胞活性,加速黑色素细胞的裂解。上述诸穴同用符合祖国医学之整体观念,达到从整体水平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2009-01-07)

1005-619X(2009)10-0930-01

猜你喜欢

色斑黄褐斑针法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巧手饰色斑
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人脸皮肤表面色斑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脸上色斑暴露健康隐患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色斑,脸上的房客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