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育观念浅析
2009-02-07谭云爱
谭云爱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与成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面临挑战。当前改革的根本是转变思想观念,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寻找新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应当成为现时的主要任务。而要使体育教学在目标及原则上有新的变化,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新的教育观念贯穿于中学体育教学中。
一、重视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这是中学体育教改的一个趋势。改造学校体育思想,使中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知识技能和习惯,应成为当今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主流。青少年时期体育习惯的养成,可以终身受益,培养锻炼能力要比提高运动技术及体能水平还重要,使学生都喜爱体育,培养他们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享受,激发长期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和欲望,建立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
二、重视体育卫生保健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现时很多体育专家主张体育课不能只注意暂时的体育实践效果,还要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为主。学校专设的体育课,其根本职能就是对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地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因此,体育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掌握体育文化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这一点还可以从调查中反映出来: 86%--89%的老师认为,增加身体锻炼知识教学,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三、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育是培养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最好途径,许多国家都强调学生应懂得合作和竞争的意义,以促进个性的形成。同时,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通过运动表现自我与发展社交能力,促进对能力各异的人的理解,培养竞争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互助意识与团体学习精神。
四、结合育人的总目标,通过体育教育进行品德和审美教育
学校体育既然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就必然要承担教育的一部分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品质。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体育教师应把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作为美的因素去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外形美和内心美,并注意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为21世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
五、引进创新教育理论,构造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体育新方法
随着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更趋于平衡。体育课程不再被理解为单一的身体训练,而是更倾向于训练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在过去的中学体育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用机械模仿、课堂纪律、集体行动等去规范约束学生,忽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的条件和机会。这种“传习式”教育思想和方法,虽在组织教学规范化、传授知识技能系统化方面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效能的发挥。将创新教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中,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
(一)制定多样性体育课程,以满足实际需要中学体育课程虽有统一的纲要,但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习俗、环境等不尽相同,学生的个性也均有显著的差异。因此体育课程也应该是多样的,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而目前绝大多数中学体育教学往往是为了使学生达到掌握某一运动技术或某种标准而去教学,过分强调体育教学效果的显性指标,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我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体育课程结构、标准和目标等作出全国统一规定的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经济和体质等差异,开设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多样性的体育课程形式,使学生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
(二)对体育课进行分化和综合近年来,在体育课程中出现了娱乐体育、休闲体育、养生体育、趣味体育等等。因此,体育课程就产生了分化和综合的矛盾。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按体育项目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分门别类,并充实新的内容。如把器械体操、技巧运动、健身操、广播体操等综合为体操课程,并融汇体育文化、体育审美、体育韵律、军事锻炼和形体训练等,以及其它课程内容来加强相关联系;把太极拳、长拳、剑术、武术基本功等融合为武术课程,并融汇传统文化哲学和武德教育等,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时,结构完整,不致产生课程有割裂的感觉,使体育课程遵循体育教育客观规律,既重视增强健康和心理素质的价值与社会需要的联系,又适应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和青少年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
(三)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提高教学质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系统地制定每学期理论课教学内容。在目前的中学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还未形成像其他学科那样具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体育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把一些单个运动项目的技术要领及体育竞赛规则作为体育理论课程内容。同时,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仅仅局限于理论课上的传授,这不利于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和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更谈不上自觉运用课堂内所学的健身方法指导自己课外参与锻炼。所以,体育教师在平时的实践课中也要结合运动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理论的内容要在教案中反映出来。通过这样较为系统的理论学习,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的要求是: 培养身心健康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