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交流”实在、有效

2009-02-07朱士友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期
关键词:和谐活化交流

朱士友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21世纪的公民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们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处理信息、做出决策的能力,同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给学生主动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交流 有效 和谐 活化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这段话对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课堂交流”有很大的启发。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课堂交流,让学生能真正地在交流中相互倾听、启发、分享、接纳、赞赏……

一、有效交流,分享和谐课堂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目标。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交流是展开交流的基础。但对于部分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参加课堂交流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挑战,高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愿发言是出了名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平等的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手势、表情来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使学生思维得以最大限度的展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强烈的交流欲望和兴趣,促进学生交流成功的可能性,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教师还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注重对交流过程的积极评价,加强学生的交流意识的培养和交流技能的指导。

二、建立交流机制 活化数学课堂

(一)让学生交流在新知学习前

小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常常需要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与生活背景材料为基础和支撑,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生长,延展、衍化,对熟悉的生活背景素材提炼、概括、升华,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背景材料,需要在新知学习前从学生已有的众多储备中适时、适度、准确、有效的予以激活与提取,这种激活与提取的一条简捷而有效的途径便是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话题,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实现。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前,让学生说说学过哪些与比有联系的知识,当学生说到“分数”与“除法”时,再让他们说说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性质,比也会有类似的性质吗?这样在奠定认知基础的同时设疑引探;又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前,让学生说说昨天的10时你在干什么。当学生说出“上课”和“睡觉”两个相互矛盾的答案时,再让学生说说产生矛盾的原因,并想方设法来加以区分,进而因势引探24时记时法。新知学习前的这类对话交流,是学生相互启发、激活已有储备的过程,这种激活来自学生本身,非教师的外在铺陈、孕伏,是学生新知学习基础的自然奠定与学力的“原生态”显现;也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生成新知教学资源的过程;更是教师洞察学生的学习准备,调整确定教学活动基调的过程。

(二)让学生交流在认知建构中

学生对新知识认知建构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他们各自的体验、感悟、思考,限于他们的知识经验与认知发展水平,在准确性,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等方面总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不足,需要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完善过程。这种完善过程中,学生的对话交流极为重要,而且不可或缺,必须通过说的形式来认知、建构,通过说的过程来修正、精确,完善。要设法让学生突出重点——说透彻,如:计算教学中的算理与算法的阐述;突破难点——说明白,如角的度量操作中的“二合一看”,即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在的刻度,读出角的度数;围绕关键——说要领,如:列方程解题时如何假设、如何找寻等量关系。还要设法让学生利用说来交流比较,提高认知与建构准确性;通过说来补充完善,提高认知与建构完整性;借助说来归类整理,提高认知与建构系统性;运用说来规范要求,提高认知与建构科学性。

(三)让学生交流在据理力争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且各据其理、互不相让,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争辩,鼓励学生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做到问题不辩不明、道理不说不清。提倡“据理力争”,这样有利于求得正确的认识、深层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极易萌发灵感,发现新知,激活创新的火花。如:在教完“商不变性质”后,教师出示算式:24÷8=(24+24)÷(8+8),让学生判断对错。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甲方认为,这道题是错的,因为它的被除数与除数同时增加,不是同时扩大或缩小,前面做的一道题是(60+20)÷ (20+20),它的商就变了;乙方认为,这两题是不一样的,前面一题是“被除数和除数加上同一个数”,而这道题是“被除数和除数都加上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数”。24+24=24×2,8+8=8×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2倍,商应该不变。在事实根据面前,甲方同学被乙方同学说得心服口服。最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对这题进行了交流……

(四)让学生交流在演绎实践后

在学生掌握了某些新的知识后,一般都要让他们通过经历实际运用的演绎过程来强化,深化认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实质是能动地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类化并与自己知识、经验储备中的相关内容建立联系,作出合乎一定逻辑的判断、推理的具体演绎过程。显然,对于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联系方式和不同的推理形式,会有不同的具体演绎过程甚至结果。不管其优劣、正确与否,都凝聚了他们各自的思考与探索,在演绎之后给子他们表达交流机会,显现思维的轨迹,表明历经过程的体验与感悟;在判断正误、比较优劣,执果究因之中,便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有效地启迪、帮助同伴,也将影响和改变同伴此后的思维与实践,甚至教师今后的教学思想,策略与教学行为、方式。如在学生建立了公倍数的概念并掌握了找寻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后,让他们各自找一找6和9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进行四个层次的交流,在强化公倍数概念与找寻方法的同时,建立最小公倍数概念,并探索找寻最小公倍数的简捷方法:第一层次,交流找的方法(学生甲:先找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出其中最小的;学生乙:从小到大找9的倍数,同时一个个地看它是否是6的倍数);第二层次,判断各种找法正确与否;第三层次,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第四层次,统一认识,概括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五)让学生交流在课余生活间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与生活知识的数学化是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与方法。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设计富有生活性的数学话题,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在课余生活中进行对话交流。如教学“千米”之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设法用生活中的实例给同学或家长说明l千米究竟有多长(比如10个百米跑道的总长),以丰富和强化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教师还要善于拓展延伸课堂,在今天学好的基础上,以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话题引发学生课余辩论,为明天的学习生成资源。如进行“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之后,在下课前讲一个“猪八戒想吃一个西瓜的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不愿吃它的四分之一,结合被孙悟空取笑”的故事,让学生课后交流思考“为什么悟空取笑猪八戒”,为后续分数大小比较的教学做铺垫。

我们的学生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往前走,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他们会慢慢地学会起飞,他们的生命活动也因此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和谐活化交流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有机酸对五种人工合成磷酸盐活化作用及活化途径的研究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