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2009-02-07韩小乐陈虹
韩小乐 陈 虹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普遍向前迈了一大步,我们老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下了很大精力,而长期以来,我们关注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往往忽略了与每个学生发展成长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我们的学生在心理问题上暴露出的问题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应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健康成长
一、引言
随着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培养出一批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人才非常重要。就目前来看,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能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更主要的是要具有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人一生不断拼搏进取,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学生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世界。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引起思考。
二、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心理障碍是危害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决不是单一的。
(一)来自学校的压力
实际上,学生们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学校,随着一天天长大,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也逐渐加重,在学生们心里,当然期望自己是最优秀的,期望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这时候,他们就会时刻担心自己被别人超越,担心自己的落后会被老师,同学嘲笑 ,每次考试,他们总是很紧张,害怕考不好会受家长的责备。
(二)来自家庭的压力
每一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在孩子的教育上,当然也会非常严格,很多家长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吃过没文化的亏,因此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家长们及其所能地为孩子创设优越的物质条件,让孩子一心学习,这样,无形中,在孩子心里上增加了负担,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让父母失望,甚至认为自己的无能给父母丢了脸,自责心理随之产生。
三、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和谐、民主、互爱的班级环境
教育专家认为,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很大,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日常教育中。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最多的应该是班级,老师和同学。因此,班级人际关系融洽,民主,和谐就有助于师生间,学生间感情的成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作为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内部,多找学生谈心,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在不断的接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 抵触心理逐渐消失,在学生心里会有一种快乐的感受。
(二)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会引起偏差,思想容易走上极端。 对于学生的思想偏差,我们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谈话法,通过与学生的亲自交流,可以了解一些信息,再逐渐深入了解并开导学生,另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是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针对专门的主题,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如,“以什么样的心态应对考试”,“如何看待社会竞争”等等,通过大家的讨论,老师最后给出总结,逐渐让他们认识到,我们所经历的这些挫折其实是一种成功路上的正常现象,需要我们用平常心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同时,也可以起到自我调控的作用。
(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蔑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都期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欢迎,心理问题学生亦是如此。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些学生虽然思想偏激,但内心里仍渴望他人给予关爱和帮助,他们甚至比正常学生更要求进步,面对这样学生,如果我们老师不及时做思想工作,或看不起,甚至讽刺,挖苦他们,他们很容易走向极端。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心理问题学生自杀事件,其中就有很多是因为老师或他人说了几句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致使发生人命。所以,
对待此类学生,不但不能忽视,反而要更多地给予关爱。
四、总结
中学生心理问题不可忽视,我们教育工作者除了教书育人,更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早日提上工作日程,它应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展开,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应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可以不尽相同。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我们所能地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
4、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