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陆撤导弹,时机还不成熟

2009-02-06

环球时报 2009-02-06
关键词:台湾当局军费台海

魏国安

从2008年5月20日起,国民党重新获得了在台湾的“执政党”地位。经过两岸当局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台海形势发生了可喜变化,特别是军事对峙状态得到明显缓和。在此形势下,台湾当局和社会舆论及媒体,都更加关注大陆部署在东南方向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导弹武器,多次表示希望减少甚至撤出该地区的导弹。

大陆最终撤出或减少部署在东南方向的导弹,是两岸共同期待实现的目标,也是迟早要做的事情。应该说,从东南方向撤出或减少导弹,也同样符合大陆的利益:这样做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反独促统大业,有利于台海长久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对台湾社会包括“台独”势力展示大陆对台湾同胞至诚的骨肉深情,有利于导弹部队把有限的军费用于改善官兵的工资生活待遇、改善武器装备的管理条件。因此,我们也企盼着撤导目标尽早实现。

然而,在当前的台海形势下,笔者认为现在这样做的条件尚不具备,时机还不成熟。这是因为:第一,在台湾的社会安全形势上,岛内“台独”势力的基本盘仍然存在,活动依然猖獗。民进党的“台独”纲领没有改变,在陈水扁多个贪腐案件陆续被揭穿而被羁押和审判之后,他并没有停止顽抗,深绿势力也没有停止支持他的行动。随着案件审判的深入,不能排除出现高强度社会动乱局面的可能性。

第二,在军事战略指导上,1992年,当时的台湾当局再次声称台军唯一的作战对象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军队建设指导至今没变,台军建设的一切工作,包括军费预算、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发展、军事科研、军队规模、作战保障、战场建设等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的。

第三,在台军军官、特别是在高级军官的构成上,陈水扁从2000年起到下台前,先后十多次调整台军将官,共晋升20多名上将,100多名中将,近500名少将,占将军总数的80%以上,台籍将军也由2000年前的不足20%增加到40%,本土军官比例已超过80%,在台军形成了一定的“台独”基础。

第四,在军备战略上,台湾当局还在继续购买先进武器装备,特别是在2008年10月,与美达成了65亿美元军购的意向;近来又传出还要从法国购买先进武器装备的意图。这些都一再证明,台军没有放慢加强军事能力发展的步伐,并没有从理念上树立起“化干戈为玉帛”的愿望。

第五,在继续提高军队的综合战力上,台军仍在积极发展具有数百公里以上射程的弹道式导弹和巡航式导弹,继续引进和研制先进的侦察预警装备,继续大幅提高军费,也在继续通过组织军事演习来提高台军的综合战力。大陆的军费虽然也在增加,但是其用途和流向并不是针对台海。

实现从东南方向撤出或减少导弹这一目标的关键,看起来主动权在大陆,然而笔者认为其实这个问题的主动权在台湾当局。

问题的关键是,台湾当局应在认知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基础上,对绿营民众加大认知工作力度,通过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历史,最大限度地增强民族认同感;对极少数“台独”分子特别是贪腐犯罪分子,将其犯罪事实公之于众,争取最大的民众支持,对其实施有理、有力、依法的打击;转变军队建设指导,把“唯一的作战对象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改变为搞好自身的“安全防卫”,维护好社会安定,有效保护台湾百姓利益不受侵犯;尽快摸清台军军官特别是在高级军官中“台独”分子的情况,采取必要的组织清理措施,因为这是最大的动乱隐患;放弃从西方国家购买先进武器装备的意图和行动,把资金用于拖欠已久的改善人民生活和军队官兵的生活待遇上;维持现有武器装备现状和规模,不再发展新型的、远程的进攻性武器装备;军队的训练围绕保护其领土、领海不受外国军事势力的侵犯,围绕保护百姓的合法权益、生命财产安全,围绕应急救援,围绕保持岛内社会安定、有效应对意外突发事件展开,而不再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台湾的自身安全就有了保障,大陆的导弹就是还部署在那里也就不再对台湾构成威胁。做到了这些,距离大陆完全撤出或减少东南方向导弹这个两岸共同企盼的目标就不远了。▲(作者是军事战略专家。)

猜你喜欢

台湾当局军费台海
本期导读
新冠疫情下2021-2022年台海政经形势
新中国初期的联合国外交斗争策略及适时调整
全球军费支出创30年新高
特朗普又改口未来军费要大涨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海外保钓运动的“疏导”效果评析
奥巴马拟追加330亿军费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