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黄花梨圈椅
2009-02-06武静
武 静
5年之后,沙先生在一次拍卖会上看到了这对圈椅,当时以50万的价格被一个香港人买走。
10年之后,沙先生在一本杂志上又看到了这对圈椅,在香港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以220多万港币成交。
家住京城的沙先生祖上是官宦人家,留下了不少好东西,虽然几经周折有不少遗失和破损的,但到沙先生这辈,家里还是有不少值钱的物件。别的不说,一屋的家具件件都是精品。
沙先生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小时候基本没受过什么苦,整日里丰衣足食,提笼架鸟,逍遥自在。到他十几岁的时候,日子开始不好过了,穿旧衣服倒没什么,但从小被培养起来的肠胃却受不住粗茶淡饭的折磨,所以他经常偷偷地拿家里的小玩意儿出去卖,换回一顿大鱼大肉来解馋。时间长了,小东西逐渐被卖光了,到了他成长为一家之主的时候,他开始倒腾大件的家具。卖过几件之后,沙先生开始摸到其中的门道,发现这是个好营生,于是干脆辞职,做起了古旧家具的生意。
不过说实话,沙先生还真不是块做生意的料,自小优越的家庭环境让他不能吃苦,也不太拿钱当回事,见点儿利就走,见钱就卖,特别沉不住气。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朋友介绍,沙先生去了趟山西,只为看一批货。在一个深宅大院里,他看见了满堂的红木家具,这种阵势在当年还是很少见的。但沙先生到底还是见过点世面的,他一点没慌张,满屋的家具只看上了一对黄花梨圈椅。凭他多年的经验,这对圈椅肯定是上品,材质、做工都是一流的。卖家开价4000元在当时已经是天价了,但沙先生深信这是件好东西,连价都没还当时就掏钱买下,连夜就往回赶。
那年头玩古玩的人还少,但不知道是北京高人云集,还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就在他到北京拆箱验货的时候,旁边一个人一眼看见,当时就要沙先生开价。8000元,沙先生随口说了个价,那人二话没说,让沙先生就地等他,回家取钱去了。坐在火车站的沙先生有点得意,一是得意自己的眼力,二是得意自己的能力,就地赚4000元,这在当时可是难得的买卖。不过他开始也有点犹豫,觉得这东西没准留留还能更值钱,但看到厚厚的人民币时,他又动心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美滋滋地揣着钱回家了。
5年之后,沙先生在一次拍卖会上看到了这对圈椅,当时以50万的价格被一个香港人买走。
10年之后,沙先生在一本杂志上又看到了这对圈椅,在香港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以220多万港币成交。
再过几年,它会是什么价,沙先生不敢想,也不愿意去想了,圈里有句俗话——折腾一辈子,不如藏对衣柜子。沙先生觉得这简直就是他自己的写照。
(选自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