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学中素质教育渗透路径分析
2009-02-05陈玫
陈 玫
[摘要]新课改对中学科学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以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为例,探讨了科学课教学中素质教育渗透的途径,认为在新课导入、演示实验、典型事例、实践操作等方面都可以对学生展开素质教育。
[关键词]科学课 素质教育 “浮力”教学
新课改明确提出科学课程教学不只是简单地传授自然科学知识,更应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科学课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德育观念,强调做人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的教育;更多地致力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品质,激励并促进他们在情感、道德价值、判断能力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科学课实施素质教育,教学内容是载体,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中学物理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素质教育因素,挖掘这些因素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贯彻和深化,将会达到良好的教育功能。本文拟以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为例,分析其中渗透素质教育的路径,或能对推进中学科学课教学渗透素质教育有所裨益。
一、多项导入,激活学生心理活动
心理素质教育包括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及健康的个性等,这是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浮力”教学伊始,首先,以古罗马军队把俘虏投入死海处决的传说导入,其现象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相悖,会激发起学生对浮力探究兴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等问题油然而生,打开了学生求知的心扉;其次,演示“鸡蛋在液体中悬浮”、“热气球升空”及“牙膏壳小船”等小实验,更能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产生学习的动力。用不同的方式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有利于新课的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演示讲解,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学会观察和分析是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适应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物理教学大纲在本章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尽管实验比较简单,学生易于理解,但其中仍有开展素质教育的余地。在演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时,首先要选用演示专用或自制的大型弹簧秤,即使教师在讲台演示,教室后边的学生也能看清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并能比较准确的读出示数。其次,要注意演示现象的普遍性,在讲台上同时放几种不同的液体,如水、酒精、煤油等,让学生观察到,无论何种液体,只要钩码浸入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第三要联系演示实验指导观察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在观察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知识入手分析拉力减小的原因——不是钩码的重力减小,而是钩码浸入液体后又受到一个液体对其向上的力的作用,即浮力的存在,从而导出了浮力的概念。同样,在做“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演示实验时,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假设、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再通过演示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演示、讲解等方式,不单是一个让学生学到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让学生从中得到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分析能力的锻炼的过程,同时也是向学生展示物理学习与物理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思路的过程,是全方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过程。
三、典型事例,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曹冲称象”是学生儿时熟知的故事,教师可从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思路切入,进而推理和猜测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水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事中着重挖掘以下教育功能:①分析曹冲称象思路和方法,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奠定方法和思想基础。②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学生研究复杂的物理问题时经常要用到的“替代”、“转化”、“化整为零”等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③介绍我国悠久的科学文化历史,说明我国古人在三国时代就能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学生热爱祖国的激情和为祖国学习的动力。
四、动手操作,锻炼学生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是提高操作技能、开发潜能的主渠道,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本章中实验的重点是“称重法测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这两个实验在学生形成“浮力”概念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安排学生亲自动手边学边做边思考,从实践探索中产生概念、得出结论。在做“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依据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出简单的实验方案,再进行操作。实验中要求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并正确的处理数据,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认真、合作、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又让学生通过操作,熟练实验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发挥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
五、安排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活动课与课堂实验相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本章两节内容“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产生的原理和阿基米德”可以安排在活动课中进行,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深层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在活动课中向学生开设讲座,介绍有关浮力的一些故事和知识(可事先让学生进行收集),开阔视野,激发爱国热情。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船模、热气球、小潜艇等制作,参观及撰写小论文的活动。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开拓创新、顽强拼搏,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
总之,在中学科学课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应确定好知识传授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进行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更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