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自主学习 促进素质发展

2009-02-05缪庆群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交流评价

缪庆群

新课标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终身学习。那么,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学生总在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知识。在上课之前,教师设计好了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走。有时为了达到教师设计好的某一个答案,教师追问不停,学生即使答出了有创意的答案,教师也总是吝啬于鼓励性的表扬语言,甚至有的还否定了学生的“思维火花”,硬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课堂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之中,课外又让学生做起了大量的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改革总是从更新观念开始,思想认识到位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确立为学生的认识与发展服务的、充分理解与体验知识的教学目标,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从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形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教,为学生理解和体验知识而教,为学生学会学习而教,为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习知识而教的教学态势。变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具备充分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拥有敢于标新立异、勇于质疑、富于想象、具有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品质。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一定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尽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效地学习,不用重复无谓地练习,这样“减轻学生的负担”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素质教育才能得以推行。

二、教给学生方法

新课标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克服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的轻思维重过程、轻能力重模仿的现象,把握新大纲的精神,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1.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自主,只有在自主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才能得到发展。首先要寻找知识的重难点。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知道“V= Sh”,然后问“为什么圆锥的计算公式是 V=Sh”,学生带着目标自学课本内容,或拿着学具进行操作实验。接着自由汇报,教师加以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自主评价。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适时加以拓展延伸:“学习这个计算公式后,有哪些运用?它还可以和哪些知识综合应用?”自主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由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筛选梳理排序,确定学习的重难点,把这些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小组无法解决的,还可以拓展合作的范围,请他组帮助。小组讨论后,集中交流。各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重点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要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复习有关圆柱、圆锥的应用中,关于近似值的取舍方法,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取近似值有几种方法?“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分别用于什么情况?

3.教会学生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学科知识的相互割裂局面,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拓展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习能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实践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中要注重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要鼓励学生勇于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见,并善于在交流合作中接纳别人的意见。要善于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由课本探究拓展到实际应用。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带着课堂问题到社会实践中了解、搜集资料,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完善评价制度

在教学评价上,当前大多沿用应试教育中的评价制度,过分追求及格率、升学率,用分数的高低来论英雄。这往往会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只能是“一纸空文”或是“无的之矢”,在实际教学中无法落实。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它突出了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体现出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求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的方法,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应做到:改革考试内容,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评价方法要多样化、科学化;评价要体现学生的发展情况。只有健全和完善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助于教师反思与提高的教育评价制度,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才能得实现。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交流评价
如此交流,太暖!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