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与社会责任机制

2009-02-05殷格非

WTO经济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赢利鲁国高尚

殷格非

企业社会责任并非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散财行为,相反,应鼓励企业实现“责任赢利”。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民众把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慈善捐赠,又把捐赠等同于现金。他们认为这才算是高尚地尽责任,这才是真正地履行社会责任。此种观点影响着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我们在要求企业提供企业社会责任案例时,希望企业能提供一些既是为社会尽责,解决相应社会环境或员工问题,又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或竞争力的案例,有些企业总是羞于谈到盈利,回避企业从中获得的效益,而把为社会做公益放在首位。因为尽责而赢利似乎显得不那么高尚。

2008年12月初,笔者应邀去布鲁塞尔参加一年一度的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的年会。在会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展中,其会员企业所展示的案例,大部分都是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同时,如何获得较好的收益,从而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在欧盟委员会2008年11月发布的新文件中,将企业社会责任列为企业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中欧的表现差异莫非是文化背景造成的?其实不然,在我们的老祖宗那里也早有类似的思想。春秋战国时的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时,可以自己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待回到鲁国后再到官府去报销相关费用,同时获得相应奖励。一次,孔子的一个弟子从国外恰巧也掏钱赎了一个奴隶回来。但这个弟子既没到处张扬,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费用和领取奖励。可是那个被赎回的人却把这个情况讲给别人听,人们都称赞孔子的弟子人格高尚,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把这件事当作美谈。谁知,孔子知道后,不但没有表扬这个弟子,反而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孔子认为,这个弟子没到官府去报销费用与领取奖励被人们称赞为“高尚”,反倒显得那些到官府去报销费用和领取奖励的人不“高尚”了,久而久之,谁还会主动地在国外赎人呢?

这说明什么?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文化中赞成责任激励机制,也即你为社会尽了义务和责任,有权得到相应回报;同时也说明,一个良好的社会机制发生效用,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努力去维护。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企业只投入社会责任,而不能正常地从社会中得到补偿,久而久之,企业也就难以为继;如果企业都羞于因尽责而赢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难以变成普遍行为,只能如上述孔子的弟子一样,变成少数企业所谓道德高尚的表演,这对整个社会来讲,不会形成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机制,最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因过度投入而在市场上居于劣势,影响其市场的竞争力。久而久之,还可能形成一种逆反现象,企业想方设法逃避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不仅需要春秋鲁国这种尽责奖励的责任激励机制,也需要社会的每个成员去积极维护。这样,政府努力创建激励负责任企业的机制,社会不必苛求企业因承担责任而赢利,企业也不必羞于承担责任而获利。更进一步,社会要大张旗鼓地让企业相互比较,看看谁能在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同时,使企业赢利,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赢利鲁国高尚
Right Place to a New Restaurant
柳季与岑鼎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最美风场”的赢利法则
智慧政务蓝海 党媒大有可为——衢报传媒集团政务新媒体赢利实践探索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
高尚的人
皖江城市带制造类上市公司赢利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