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市场
2009-02-03段茹
段 茹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的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民族音乐的发展陷入了困惑。作为艺术工作者,如何使民族音乐走出困境,开拓民乐创作新领域,使当代民族音乐登上一个新台阶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 民乐 市场化
【中途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1
中国五千年的民族艺术精彩纷呈,灿烂夺目,其中民族音乐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是继承传统的,保留纯正的民族音乐?还是走市场化的革新道路?作为艺术工作者,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面对民乐市场的低迷,一些音乐人将部分旋律优美的流行歌曲和影视歌曲改编为民乐演奏,并配以电声伴奏。这种形式在刚出现的时候引起了一些关注,但没有持续很久,也未在音乐市场上掀起波澜。随后出现了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新民乐。在组合形式上,女子十二乐坊选用了十二为年轻貌美,技艺精湛的女孩,通过声光配合加上舞蹈化的表演,首先在流行音乐市场火暴的广东包装上市。然而这一新形式没有被国内市场接受,继而转向喜爱中国文化的日本,并一炮走红。,女子十二乐坊采用先期录音,现场假弹。在音乐表演层面,她们大胆采用现代流行音乐的器乐编排手法,除琵琶演员外,其他民乐演员都采用颠覆传统的演奏方式——站势。可以这么认为,以站立的方式演奏二胡、古筝是民族音乐表演的革新。但很快这种演奏方式遭到专业人士的质疑:为了极大的占有市场,她们采用站势,并没有在创作上有所突破,仅仅是利用外在的表演,以养眼的外形吸引观众。
随着女子十二乐坊的走红,更多类似的民乐组合形式出现在流行音乐市场。他们多以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形式为雏形,在音乐风格上没有创新,只是为了最大利益而追随市场屈从于市场而存在。他们大胆革新,为大众提供了一条接近民族音乐的引导性道路,引导业余民乐爱好者走向专业的欣赏道路,但新民乐的“现场假奏”势必会影响到艺术表演应有的真实感,因此这种形式只能作为引导大众欣赏民乐的过渡性手段。
民族音乐市场运作的结果是改变了原有的形式,民乐该如何以传统的形式在市场中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众多聆听的是一些经音乐工作者整理的传统音乐及改编的歌曲。到七、八十年代,一些专业的作曲家开始了真正的创作。当时由于传媒的不发达,这些作品只能在广播中反复播放,娱乐的选择面也比较窄,受众的心态很单纯,所以无论是传统作品还是新的作品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流传开来。而当下的民族音乐市场,一些新创作的作品很少为业外人士熟知,更难出现在大众媒体,只是以师承的方式在本专业领域传。所以民族音乐要进入市场,大众传媒具有重要的推广作用。
九十年代至今,一批现代派作曲家在创作手法(旋律、和声、配器、节奏等)上比较新颖,从听觉享受上大众很难接受,因而无法广泛传播。九八年,“中国民族音乐虎年春节音乐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凡响热烈。音乐会上演奏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曲,鲜有当代创作的新曲目。因此民族器乐曲目的匮乏也在制约着民族音乐的发展,曲目的丰富,使市场有的更多的选择,必将推动民于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民族音乐走出困境,适应市场,面向大众,就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开拓民乐创作新领域,使当代民族音乐登上一个新台阶,这是我们艺术工作者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