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县域中小企业对评级授信敬而远之
2009-02-02李先锋王德群周东路
李先锋 王德群 周东路
罗田县位于湖北省大别山区,近几年中小企业发展较快,2008年9月全县各类中小企业达到516家,其中近70%的企业有银行信贷需求,但申请银行信用评级的只有29家,占全部中小企业的5.62%。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下,今年年初以来,人行黄冈中支组织了银企“面对面办公,一对一帮扶”,罗田县政府也将培植A级信用企业作为抢抓政策机遇,促进银企合作的重要工作,县域各家银行纷纷主动出击。所有被评为A级以上信用等级的企业和被评为B级以上信用等级的小型粮食收购企业都获得了银行贷款或其他方式的信贷支持。但大多数企业反应并不积极,主动向银行申报评级或要求银行指导信用等级创建的企业仍然不多。
导致县域中小企业对银行信用评级敬而远之的原因
缺认识。县域中小企业习惯于熟人社会的“关系型融资”,对建立在现代信用评级授信基础上的“保持距离型融资”难以接受。在一些企业看来,银行追求的是无风险收益,而企业既然已经独立承担了信贷风险如足额抵押担保等,就不应再承担信用评级的相关费用。有的企业认为这是银行与中介机构合伙设卡收费;有的企业认为只要自己讲信用,有一定实力,就甩不着这些复杂的认证评级手续。
缺眼光。企业缺乏持续经营的长远观点,“求生存”重于“求发展”。一部分企业在生存压力下满足于既有的规模与经营模式,不愿在开拓市场、提高产品档次,扩大规模上下工夫,临时资金缺口也往往求助于手续相对简单的民间借贷;还有一部分企业舍不得参与信用评级的必要投入,认为一旦投入而没有获得所需的银行信贷支持更不划算。
缺条件。罗田县大部分小企业注册资本少,资产、销售等营运指标低,财务信息也不够全面,这些企业因此丧失了参加银行信用评级的信心。
缺信任。有的企业不信任评级机构,怕提供真实信息后“露了底”,招来麻烦。罗田县某食品生产企业的总经理说,信用评级要提供很多资料报表,小县城是一个熟人社会,银行也好,评级机构也好,很难保证这些信息不在熟人社会里被公开。
缺环境。企业要参加信用评级和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就涉及到一些政府登记和中介服务,而这些行政,中介服务费用对企业来说是一笔较重的负担。如罗田县农村信用联社推荐某商贸公司参加第三方评级,相关的直接费用就达3000元,再加上资产评估,会计审验等间接收费共要近万元,该企业被迫放弃参与第三方信用评级。
缺支持。除少数经营稳定,规模较大的重点骨干企业外,罗田县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对银行评级的要求不熟悉,不知如何适应银行评级要求。县域银行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由于各种原因对这些企业的指导也相对不足。
政策与建议
加强征信宣传和信用辅导。当前,要结合县域中小企业实际加大财务管理培训力度,引导其如实反映经营成果,消除银企信息不对称现象,为银企信用合作架桥连线。
完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级。完善县域银行信用信息管理,推进县域非银行信息采集;适度降低县域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门槛,放宽标准,增强企业参与信用评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进评级环境和部门支持。改善行政与中介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适度降低收费标准,降低企业的信用运行成本。
加强信贷支持与信用管理。银行在信贷实践中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避免机械操作,不断增强银企信用合作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实现银企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