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通胀威胁的有效之道

2009-02-02

金融博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密集型原材料进口

薛 涌

国际金融危机虽然使通货膨胀的压力得到缓解,但这种缓解是周期性的而非结构性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通胀早晚还会卷土重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是能源密集型,原材料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经济体,而能源,原材料、劳动力价格长期来看都是看涨的。所以,面对通胀的挑战,中国必须设计一个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应对之道。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来说未来应对通胀最有效的办法,大概就是加速人民币的升值,通过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来抑制通胀的“进口”。而从长远看,中国应该探索改变目前经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发展高技术产业。英国的《经济学人》注意到,2003年,两位美国参议员提出对进口的中国产品加征27.5%的惩罚性关税,除非人民币增值同样的比率。所谓中国操纵人民币的兑换率,通过廉价货币进行不公平的竞争之说,一直弥漫于美国的政治中。但是,尽管当时提出的惩罚性关税的法案并没有成为现实,但到2009年奥巴马任美国总统时,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几乎达到了27.5%这一神奇的门槛。这一切并非来源于美国的压力,而是中国经济内在需求的结果。

美国公众至今还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低迷,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卡特政府不得不采取燃油限价的策略,使加油站前排起了长龙,弄得人心惶惶。美国人从这惨痛的经历中学到了宝贵的一课:威胁经济发展的因素虽然复杂繁多,但最大的敌人却是通货膨胀。此后的联邦储备银行全由反通货膨胀的鹰派所领导。美国经济也渐渐复苏并进入持续高增长期,其中的一个窍门就是在GDP猛涨的同时保持了低通胀率,走出了经济一“过热”通胀率就上升的怪圈。

美国能走出这一怪圈,当然不仅仅是美联储之功。中国和印度等庞大的发展中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发达国家提供了规模空前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产品,压低了美国经济的各种成本。所以,在美国国会施压敦促人民币升值时,《华尔街日报》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甚至频频发表文章指出:人民币的低汇率有利于美国经济,中国是在帮助我们抑制通胀。我们应该祈祷的是这样的好买卖可以长久地持续下去!

然而,中国经济不可能永远维持这种低价发展的模式,否则就帮助他国抑制了通货膨胀,自己则进口了通货膨胀,伤害中国经济本身。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中国经济如果持续高增长,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包括石油。如果汇率长期维持不变,人民币的购买力就会变得非常低,原材料进口的价格就会不断攀升。在高度全球化的经济中,这种原材料进口价格的攀升,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

而且,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也由国际市场决定,很难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加以控制。中国、印度因为经济起飞而提高了生活水准,引起了食品结构的变化,肉食增加,进而需要大量谷物作为饲料,出现了人畜争食的现象。另外,石油危机导致美国必须发展可再生能源,大量农业用地被用于生产乙醇等“绿色能源”,油价飙升导致出现了“人车争食”的现象。这一切的结果是,在世界范围内食品需求加大,供应缩小,食品的价格被抬高了。

从这个视角来回溯,如果人民币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不向上浮动,中国经济就将承担不堪设想的后果。放眼未来,人民币升值也是抑制通货膨胀进口,提高老百姓的实质性“财政收入”的有效办法。特别是最近美国为了刺激经济走出低谷,大肆印钞票,日后经济恢复时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即美元的贬值。人民币对美元又会产生新的升值压力。而人民币的升值,将会提高中国的购买力。但是,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中国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对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严峻挑战。面对这种两难的局面,中国只有进行经济结构升级,寻找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密集型原材料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观点
密集型快速冷却技术在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应用
密集型自动化立体仓库解析
知识密集型组织的商业模式创新策略——以网络教育组织为例
肥皂及相关原材料分析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