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释义

2009-02-02王桂泉

党政干部学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王桂泉

[摘要]如何界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命题,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性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生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西方先进文化,要在中国发生作用,必须与中国的意识形态相结合,并经过民族文化的内化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政治过程和文化过程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12-0016-03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作为热点问题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讨中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讨论中,对一些问题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的理解谈些粗浅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的肯定性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是艾思奇等共产党人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概念,主要从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首要地位。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的含义,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基本前提。目前,学术界对这个命题有不同的理解,就肯定和赞同观点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环境中的应用。这种观点在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区别的前提下,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环境中的应用。这种认识和理解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阐述紧密相关。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的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共产党“辞典”中的一个特有概念逐渐流行开来。这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使之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并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般来说,这种界定和理解是正确的,能够被多数人所接受。但这样抽象的概括,容易在具体解释时出现一些歧义。例如,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研究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制定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与此同时,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但这样的认识也有一些问题:一是这种观点有可能会把运用等同于“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而实际上,运用不等于“化”。一种理论的应用主要是讲用它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化”则强调这种理论本身的变化和发展,是指这种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和形态。应用只是理论变化的条件,但并不能等同于变化。二是这样的认识侧重点不在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更多地是从运用层面理解问题,对于在中国化进程中如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等问题涉及得不多,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三是这样做的结果可能脱离中国社会需要来谈应用,可能会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环境中的应用,必须能够满足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

事实上,自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帝国梦碎,华夏沉沦,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猛烈冲击下,开始觉醒和革新。从“师夷之长以制夷”到洋务运动,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西方资产阶级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政治方案,在中国的实践中先后都失败了。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人送来了无产阶级的新文化,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西方各种思潮、各种主义进行认真比较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民族化。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解为民族化,并且把它与时代化相对应。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般世界性的哲学”,而且有鲜明的民族因子,它是否能够被正确运用完全取决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具体环境。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同中华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汇通,才能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更多关注的是与中国传统哲学通约。使之具有中国的特性。但它的时代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的科学理解。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应当是一个总体性概念,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时代化,同时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所谓中国化,主要是从空间角度提出问题,它强调的是地域性、民族性,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身是一个历史范畴,今天时代主题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现在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个概念时,更多地是强调它的历史性、当代性。所谓大众化,就是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使它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所掌握、所运用,使它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化侧重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土化、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代化侧重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当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大众化侧重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性、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三者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化,二者是相同的、等值的,并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从历史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这是客观历史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性因素,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基础性地位。但它在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画等号,缺少理论和实践依据。从理论内容来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考虑问题的范围不同:例如。科学社会主义考察的范围主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社会形态,而唯物史观考察的范围则是整个人类社会。其中包括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我们不能把范围不同的东西相混淆,如果这样,不管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问题的。从实践方面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不是单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其他部分的中国化有区别也有联系。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统一整体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运用相联系,才能从中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自身特点,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规律,进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真正含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的非肯定性理解

在理论界,多数学者都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个命题,但也有不同的见解,甚至持有质疑或者否定的态度,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科学性。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化”不出什么结果的,如果有,也只能是“化”掉马克思主义,留下中国封建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导致“儒家化”、“封建化”,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形走样”,所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是一个虚假命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能是“儒家化”马克思主义,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距离甚远,这样的观点多见于国外一些研究毛泽东学的学者中。这种观点虽然看到了毛泽东晚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的失误,有一定的警世作用,但总体上是错误的,理论上站不住脚,实践上十分有害。

应当指出,当20世纪上半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是如何实现民族解放和独立,如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这些问题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而得以解决。但作为一个文化过程,反对封建文化是一个长期和艰苦的历史任务。毛泽东对封建文化历来都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他说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绝不是什么封建化、儒家化,而是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它的哲学思想的批判改造,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本体论、唯物辩证法、能动认识论、群众史观等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阴阳学说、知行统一观、民本思想等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

20世纪后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再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式提出来。这时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苏联模式、中国传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被历史证明不是最佳模式。为了解决今天的中国社会问题,探索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表现形态和作用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再次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二,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命题。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合理性不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理由有二: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应也不能中国化,是由它的科学性特点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符合人类思维本性和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作为普遍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超越民族、地域和国别的限制,具有世界性,真正的“世界的一般哲学”是不可能仅仅适用于某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二是不能只根据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等表达形式来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因为,从形式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在俄国不同于中国,但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

这种观点虽然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真理性的一面,但总的来说是错误的。首先,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科学主义相混同,并按照实证主义的方式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证主义的方法注重经验,注重研究的客观性,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这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种方法的错误在于自觉不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的思想、活的方法、活的灵魂,抽象概括为一些固定不变的公式、定律,并从纯粹客观主义立场把这些公式、定律当作解决现实问题的万能工具,这样做的消极后果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条化、本本化。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针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公式化的错误倾向,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教义,而是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方法论意义,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公式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一方面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另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用中国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次,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固有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相分割,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见物不见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从科学性、规律性方面说,马克思主义肯定社会历史研究的客观性,但这种客观性是尊重历史、尊重主体的客观性,而绝不是排斥人的目的、人的价值等因素的客观性。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研究中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要不

要研究人的目的、人的价值等因素的作用,而在于把这些因素的作用放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对其作出怎样的客观评价。从人的目的、人的价值方面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一贯反对人被物化和异化,认为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等只不过是解放人的手段。他所坚定追求的理想社会正是“由于人”和“为了人”的社会,马克思始终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看作是自己哲学追求的根本目的。可以说,在用科学性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合理性的观点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道主义价值、人的价值维度和人文价值关怀不见了,有的被形式化甚至虚拟化,而人道主义、人文关怀、价值观成为资产阶级哲学的专有名词。

马克思关于价值主体、价值尺度、价值实现等思想的阐述,并以此建立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对在这个过分物化、技术化和商业化的时代,创造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强烈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法是错误的,主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命题取而代之。必须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是两个有着本质区别的命题,二者不能混淆,也不能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讲的是作为外来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存在状态,就像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一样,不存在什么本土化的问题,始终以一种外来文化的姿态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讲的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汇通、契合,最终结果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隶属于西方哲学文化传统,它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但不能由此就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放在西方近现代文化背景中,片面强调它的地域性、民族性、历史局限性,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进的有机整体。它具有比西方文化传统更广泛的文化基础。因为,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学说时还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这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直接大量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述中得到证明。例如,马克思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跟欧洲的社会主义像中国哲学跟黑格尔哲学一样具有共同之处”。他还认为,中国古代的矛盾观、“两级相联”的方法,作为一个普遍原则对西方文明世界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内在包含着中国文化的因子,如果离开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基础只能是不完整的。

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观点来看,只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独立于中国文化之外的西方文化来理解。根本不可能在古今中西文化发展的宏大视野中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异民族文化来到中国,要想获得成功,不但要同中国的意识形态相结合,而且要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过程和文化过程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发生作用。事实上,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中,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典范。他灵活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故、范畴、命题,阐述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内涵和特征,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西方文化形态转化为中国文化形态,从西方的话语系统转化为中国的话语系统,这种转化不仅是形式上的,也是内容上的,更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毛泽东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和升华,使之成为会“说汉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能够中国化,而且还能够在实践的催生下,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成果。

猜你喜欢

中国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