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科学发展观看生态建设和环保

2009-02-01

活力 2009年12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杨 伟

生态危机:21世纪中国发展的严重障碍

1.江河湖海普遍受污,全国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江河断流,地面沉降,湖泊萎缩,滩涂消失,天然湿地干涸,水源涵养和调节能力下降,大旱之后接大涝、大涝之后接大旱的现象频繁出现。

2.大气环境处于严重污染水平,尤其是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突出,国土面积的1/3左右受酸雨影响。

3.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日益突出,电子垃圾产生的高峰期已经来临。去年有关部门监测的401个城市中,21%的道路交通噪声超标。352个城市中近一半区域环境噪声超标,有些城市属重度污染。

4.全国沙漠和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沙化面积不断扩张,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平均每年扩展2 460平方公里,后五年平均每年则高达3 436平方公里。

5.生物多样性锐减。全国共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4 000~5 000种,占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近20%。同时,外来物种入侵加剧,导致原有生物群落衰亡。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警示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2003年,中国气象局的科学家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我国气候将继续变暖。根据预估,到2050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导致冰川消融、农作物旱灾、海平面上升等。

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认识,深刻揭示了工业繁荣背后的人与自然的冲突,对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口号提出挑战。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和国际公约问世,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共识。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不仅仅是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更意味着生态文明的进步。从资源、环境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我国现在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就需要摒弃传统观念,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

生态建设提速: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基石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于新形势下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围绕全国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城镇林业,为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城镇就业容量发挥作用。

只有山川秀美的现代化,没有穷山恶水的现代化。历史将证明,今后的中国,将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人与自然长久和谐。

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指南

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第一,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高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第二,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实现发展的根本战略。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经济科技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更加自觉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施展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第三,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任何工作,都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当前,特别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抓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把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一是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全面发展。但是,只抓经济增长,不但不能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且经济增长也难以持久。二是必须正确处理协调发展与共同发展的关系。协调不是“劫富济贫”、“压快拉慢”,而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完善政策,扫除发展的障碍,落实“五个统筹”,从而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只有始终坚持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在和谐稳定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当前,必须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全面地考核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与资源保护、生态安全与生产安全等因素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要让红松故乡成为红松故事,红松是伊春的名片,也是伊春的符号,封山育林,禁伐红松,实施天保工程,科学发展,永续利用,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让绿色永存,给后代以生存的保障。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飞跃。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才能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编辑/永安)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科学拔牙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