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律师如何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2009-02-01刘继红刘鹏
刘继红 刘 鹏
在影响日益加剧的国际金融危机下,企业出口增速下降,面临更多贸易保护壁垒;境外投资企业业绩下滑,经营成本上升;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下跌,中国企业原材料成本下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外汇衍生品的风险上升等,律师如何帮助企业守法经营的同时理性应对、渡过难关呢?
一是律师应帮助企业详细分析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建议企业通过及时追讨欠款、慎重赊欠、规范签约、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等方法应对危机,并利用《破产法》规定的公司重整制度,积极实施公司拯救计划,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破产。
我们的建议是:要充分利用融资渠道的多元性,根据各个方式的优缺点所在,综合搭配,分散风险。例如,以银行贷款为基础,吸收新股东、发行公司债券和民间借贷相结合,既要避免单纯依赖某个渠道导致一损俱损,又要防止因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之比过高而给企业今后的总资产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在采取增资扩股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时,除了需要符合法律和国家利益的要求外,还要特别重视合作协议的谈判和制定。既要在初始股权结构设置上确保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也要考虑到将来控制权可能旁落的风险。企业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不惧谈判烦琐漫长,详细讨论每一个条款甚至用词,通过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和治理模式、设定必要的约束条件等方法,保障自身权益,避免落入对方的法律陷阱,丧失企业控制权。还要特别提醒企业的是,无论采用何种融资方式,都一定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千万不要为了获得资金,采取虚构交易、伪造文件等方式违法套取贷款,也不要不按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发行公司债券和股票,私自募集资金,以免落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等刑事犯罪的泥潭。
二是帮助企业对外签属经营合同,为企业依法决策提供法律支撑。并为企业出具法律意见书,审查合同文本是否合法,加强企业抵御各种风险能力,为企业当好参谋。就企业如何依法妥善处理与消费者、同业竞争者的法律关系进行了指导。
为了防范上述法律风险,本文提供如下建议:
(1)审查对方签约人的资格。合同法规定,合同经法定代表人签字或单位公章生效。因此,这类人员签订合同无须另外授权,并且其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外,该合同是有效的。但并不能因为是法定代表人签订合同就可以掉以轻心,应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与《营业执照》上的姓名相核对。在签约人为委托代理人时,要审查是否其有授权委托书或单位介绍信,审查时注意授权是否清楚,权限的范围及是否已失效。
相对的,如果企业自身对法定代表人及其他组织的负责人更换的,一定要及时以书面方式告知客户并保留好相关的凭证;给业务员出具的授权委托书或介绍信的时间和权限一定要明确。特别注意,解聘业务员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给长期联系的客户进行一个书面通知及对方确认函。
(2)缔约前严格审查合同内容(主要条款),预留余地。一方面,合同条款的内容尽量做到完备、明确、均衡。对于双方协商确定的合同,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写明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合同标的、数量(数量一定要准确,包含合理损耗)质量(标准明确,验收条款)、价款及支付方式、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对于对方提供的格式合同,一定要请企业法务人员或专业律师进行审查并修改,不要为了争取订单草率签订权利义务配置极不均衡甚至暗藏陷阱的合同。
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波动比较大,存在无法预知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制定合同时,最好通过条款的设计预留解约余地,例如约定己方可以解除合同的条件,或限制违约金的金额和适用,这样即使将来出现无法履行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解约条款顺利脱身,而不至于被高额违约金所桎梏。另外,尽职调查中不可能达到每个细节,文件也存在着虚假的可能,因此除了确保关键方面正确外,还要设置兜底条款或要求对方作出陈述及保证,以求周全。
三是,帮助企业依法维权。减少或避免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造成的不应该的经济损失,服务企业在经营中的对外合同、业务合同、经营活动和劳务合同的审查与起草。应对决策后出现的应诉案件,双方的争议,律师代表企业出庭应诉。
四是在企业依法经营中,帮助企业依法创新,在市场经济,法治经济中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对企业的产品定位,产品质量管理,流程管理,经营理和内部管理等,在法律的指导下进行。对企业员工、专业技术人员、领导者进行法治教育,培养决策层的依法决策,领导层的依法管理和遵纪守法意识。
五是律师服务于企业的诉讼业务,依法解决协调劳资双方的矛盾,经济纠纷,律师能更好地起到消防员和灭火器的作用。律师能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为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涉法涉诉问题进行法律服务。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为企业挽回和避免不必要经济损失。
律师建议:1.企业若需裁员,应当在充分理解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提前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以使裁员行为在实体和程序上都合理、合法。
我们的劳动合同法虽然严格,但还是给企业留下了许多自主的空间的。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利用好法律规定,对拟裁减员工的情况做一个详细的调查,选择成本最小的裁员方式,绝不可莽然冒进,不顾员工实际情况,搞一刀切。否则,即使当时省了事,将来也很可能面对大量的仲裁或诉讼,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累。
2.企业在实施裁员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证据搜集习惯。
如前所述,法律对裁员的程序有相当严格的规定,且主要的举证责任都是由企业来承担的。因此,裁员的实施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证据的重要性,坚持裁员计划拟定的的详细流程,制作、获取并妥善保管诸如有效的工会/职工大会决议、有劳动行政部门签收的备案报告、有劳动者签章的领款证明、离职证明等相关程序性文件,以备不时之需。
3.企业在面对个别员工的劳动仲裁或诉讼的时候,一定要理性对待,妥善解决。不要用过于强硬的态度来激化矛盾,以免导致更大规模的集体诉讼。
金融危机以来,多家企业受到冲击,从可靠性论证、融资引资,招标投标、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到运营都会涉及大量的法律事务,存在诸多法律风险,经营状况不断下滑,甚至面临破产。在这次危机中让我们看到了法律的重要性,律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这场危机中律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企业出谋划策。为企业的债务危机制定化解方案,处理企业的各类债务纠纷,为企事业规避商业风险,促使各方积极履行义务,为企业化解债务危机提供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律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服务功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