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2009-02-01于亮
于 亮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由于某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被削弱,致使企业存在着许多思想认识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只有不断创新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搞好企业经济,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存在“两张皮”现象,工作形不成合力。企业经理厂长抓生产经营,党委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各有各的思路、各有各的权力、各有各的队伍、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阵地,各有各的考核要求,因此,“各吹各的喇叭、各抬各的轿”,造成企业内部“两张皮”、“两个中心”,企业领导班子内部争权夺势闹不团结,形不成合力,影响企业正常发展。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极为突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企业体制的改变,股份制企业大量出现,企业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极大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又出现了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即从“万能论”变成“无用论”。
2.缺乏调查研究,针对性与科学性不高。由于长期工作模式的惯性影响,思想政治工作通常是自上而下地开展,即在企业党委领导下,以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为主体开展面的理论灌输和宣传教育。这种单向工作流程是被动地开展工作,文件照转照发,文章照读照念,缺乏深入调查研究与广泛沟通,抱着一种错误心态:“只要拉锯就掉沫”,只求形式轰轰烈烈,不求效果扎扎实实,工作单调方法简单。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也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3.缺乏创新,思想观念守旧。思想政治工作不被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而言,长期固守单一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与时俱进和“虚实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是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思想政治工作难以突破的一个关键因素。现在有些企业虽然也有了“围绕中心开展工作”的意识,但终因视野狭窄,限于自我循环的小圈子,其结果依然是针对不强、触及不深、效果不佳。
4.政工队伍不稳,素质有待提高。由于一些企业行政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存有偏见,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支持,现时又过度强调物质利益,加之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达,员工获得信息的渠道多且内容丰富,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难做,政工干部多余,待遇和晋升受阻,缺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大部分政工干部转行或流失。再有,专职政工干部擅长党务工作,缺乏经营管理的综合技能,对企业经营和内部管理难以提出独到见解,因而很难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去。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1.把思想政治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既然在生产管理经营销售中都起巨大作用,就应把它列入管理序列,发挥它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中的作用。
2.提高员工素质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实行企务公开,定期召开职工代奉大会,让职工了解企情企况,广泛征求意见改进工作,使职工树立起“企兴我荣,企亡我辱”观念。加强文化学习,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培训,培养职工的综合素质,正确处理多种利益关系,增强自律能力。
3.实施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企业管理者要承认个人利益的存在,关心员工的生存状况、工作状况和生活状况,关注员工的价值、严、人格、个性、理想和命运,维护职工的权益,对职工的项心理需求进行恰当的指导、关怀和辅助,促进员工的全健康发展。将人文关怀融入到人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中去,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作用。为员工多办“好事”和“实事”,确实为企业弱势群体或困难员工排忧解难。协调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益关系,造就心情舒畅、竞争有序、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的局面。
4.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承受力面临着前未有的挑战与考验。对员工的心理疏导是指针对员工群或个体的心理困惑或心理疾患,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和医的理论和方法,引导职工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自我制并促其身心健康,避免出现抑郁或过激行为,实现对其施行有效影响的行为。对于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应采取近、沟通、谈心和互助的办法妥善解决,对心理问题须按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和药物治疗的法加以解决。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要持之以恒,切实解问题,防止搞形式主义与毫无价值的“应付”。
5.提高政工干部素质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权威性的结合。政工干部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善于捕捉现实工作、生活和思想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做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说明,坚定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
加强政工人员的荣誉感,调动政工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性发挥出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