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信任断裂下的偏执认同
2009-02-01阿蒙
阿蒙
针对“国足为赢球完成‘国庆献礼目标,用7万美元贿赂博茨瓦纳足协CEO”的爆炸性新闻,中国足協近日做出严肃回应:“足协、福特宝公司和国家队不可能去做这种事情。这名CEO根本没有随队来中国,贿赂之事纯属无中生有。”
中国足协的回应很“严肃”,但球迷未必买账——在某新闻网站的网友跟帖中,仍然是一边倒的质疑与诘难。
看来,中国足协为这个“献礼”要烦上一阵子了。当然,烦的不止是中国足协,河南福彩中心也正为“3.59亿元巨奖”烦着呢,因为公众根本不信这起比“彗星撞地球”机率更微的事。
话又说回来,即使我们有一千个理由不相信,但无论是“假球事件”还是“假奖事件”,我们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证据去证实。事实上,推理与臆断也并不永远是对的。而更多的公众只是不加个人思考的附和与认同,人云亦云,争先恐后,表现出强烈的“集体无意识”。
当群体偏执型认同泛滥成灾,积重难返之后,公共事件便处于“真相丢失”、“权威丢失”状态。当事件处于这种状态,无论事件原本如何,无论谁来说、说什么,公众的态度就只有两个字:不信!权威针插不入,无计可施。
群体偏执型认同,是长期以来社会存在大量弄虚作假、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等丑恶现象,导致公众对权威的信任断裂,从而内化成的一种病态情绪。“假球”自不待言,就在几天前,青岛海利丰队就在中甲上演了狂射自家球门的事件,导演了“中国足球最丑陋的一天”;“假奖事件”也层出不穷,就在两个月前,深圳就发生过“福彩造假”事件,谁敢百分百说河南不是深圳的翻版呢?
当公众怀疑一切、对恶意的偏执认同的情绪像病毒般慢慢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这个社会必将为信任基础、理性态度的缺失而支付巨大的社会成本。在社会信任断裂过程中,政府诚信是最先崩溃、溃败速度最快的一环。自“华南虎照事件”之后,这种状况愈演愈烈,令人触目惊心。在我看来,严厉打击充斥于社会的造假现象(尤其是政府官员弄虚作假),重塑政府形象,一点点地挽回公众的信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