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碳生意种树

2009-02-01李欣睿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24期
关键词:种树二氧化碳造林

李欣睿

森林碳汇只是一个附加值,如果不考虑林业的其他收入,只考虑出卖碳汇是不合算的。

当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深圳等城市于2008年相继成立环境交易所的时候,也许很少有人注意到正好在20年前的1988年,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筹办正式启动。不过相比证券交易,这次中国环境交易市场的起步只比西方落后了5年。

但是,中国的碳交易发展并没想像中的顺利。近日,联合国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EB)拒绝审批了10个中国风电CDM项目。理由是他们怀疑中国利用产业政策“套取”补贴。许多业内人士对此都表示质疑,但是中国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没有市场主导权和话语权,这使得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碳交易市场已迫在眉睫。在潜力巨大的中国碳市场,中国的企业更应抓住这样的成长机会。

中国绿色碳基金——一家专业种树来吸收二氧化碳的公司,成为该领域最早的操盘者。

12月2日,山西启动首批碳汇造林示范项目,安排项目建设资金3320万元人民币,在20多个县、市、区规划造林四万三千亩。这批钱全部来自中国绿色碳基金山西专项。

山西专项启动前的11月28日,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也启动,该项目将持续开展规模为6000亩的碳汇造林工作。整个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约为9000吨。

“过几天,温州专项还会有一个项目启动。”负责该基金的中国绿化基金会陈处长说,“除了山西、温州专项,我们还有北京和大连四个专项,专项主要是基于捐资方的意愿,专项以外的资金,基金会会委托其余省市的林业系统造林。”

为国家碳汇种树去

中国绿色碳基金成立于2007年,是第一个以支持林业碳汇事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而发起建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由国家林业局主管。

其最初始资金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捐赠的3亿元人民币。据估算,这些捐款用于造林,今后十年内将吸收固定二氧化碳500-1000万吨。

“目前,绿色碳基金已经花费数千万元用于100多万亩生物质能源林和新造碳汇林。我们还没有汇总2009年年度的资金募集情况,不过最近山西省煤矿企业捐助的1000多万人民币会到账。”陈处长说。

“刚成立时,有很多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抵消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金融危机让我们的捐赠变少了一些,气候变化更加引起社会关注,中国对世界做出了承诺,我们会种更多的碳汇林,最近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了专项。”陈处长续道。

2009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宣布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陈处长说,绿色碳基金的操作模式是接受捐款、委托造林,与其他造林项目所不同的是,选用荒地和生态树种,提高二氧化碳吸收量,同时监测和计量森林二氧化碳吸收量,作为国家未来的碳汇林储备,并不会放到市场上出售。

“这些碳汇主要是用来抵消我们自己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现在卖给其他国家和企业并不划算,因为价格太低了,而且中国自己也有相对减排压力。”陈处长强调说。

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小全说,因为工程浩大,2004年,中国清查了森林吸收温室气体清单,这个清单是在1994年的数据基础上制作成的。现在中国正在做2005年的森林温室气体吸收清单,大概要2011年才会出来。但中国现有森林大概能够吸收11%的二氧化碳,以2005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56亿吨计算,大概能吸收6亿吨二氧化碳。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直接的手段是降低能源消耗,如果森林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我们的发展空间会更大。”此间的一位能源专家说。

陈处长说,当时中石油投资3亿造林也是冲着未来可以抵消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获取更大的排放空间。绿色碳基金还吸收个人捐款,以抵消个人碳足迹。

用于买卖的碳汇

绿色碳基金是基于国家碳汇林储备的目的。看中树木光合作用商机的还有一些CDM的企业。

但据了解,中国现在仅有少数几个成功的针对森林碳汇的CDM项目。

11月26日,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与香港低碳亚洲公司签订协议,将2251.8公顷森林2007到2020年内吸收的二氧化碳指标出卖给上述公司,约定3年内完成交易。

上述森林预计20年能吸收46万吨二氧化碳,具体交易价格还需根据碳市场交易价格形成,但不会低于每吨5美元,因而可以获得数百万美元收入。

这片森林分布在四川省理县、茂县、北川、青川、平武5个县,根据协议,上述地区的12000农民将获得30%到40%的碳汇收益。香港低碳亚洲公司作为代理商,将寻找国外买家购买。

这是一单典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森林碳汇项目。

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小全操作了中国最早的森林碳汇项目,也仅包括上述四川项目。

他说,“针对森林碳汇项目在中国一直很少,根本原因是相比新能源电厂方便快捷的项目,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难于监测计量。国外的测量误差也很大”。

张小全说,企业更多的是嫌麻烦不愿意接手森林碳汇项目。对于他们而言,森林碳汇只是一个附加值,如果不考虑林业的其他收入,只考虑出卖碳汇是不合算的。不过,他也强调,种树总是好事,对于国家、企业和个人而言,能够低成本抵消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更是意义重大。不能只考虑碳汇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项目获得了多家国际NGO的支持,因而除了考虑碳汇收益以外,还开发了更多的附加价值。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森林多重效益项目经理马剑参与执行上述四川项目,他说,这个项目收入一部分归当地造林局,当地居民能获得四成的碳汇收入。

选择四川项目点是因为,云南和四川等地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而且处于自然保护区边缘和保护区与保护区之间,有利于扩大保护区的范围。而且选择的地方都是荒地,增量的森林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四川项目的碳汇收益不会只有20年,这只是第一计入期。根据CDM交易规则,四川项目还可以更新2次,即四川项目能出卖60年。”马剑说。

猜你喜欢

种树二氧化碳造林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种树
一起来种树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