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黄痢的病因与防治对策

2009-02-01姚华清

湖北畜牧兽医 2009年11期
关键词:初乳母猪仔猪

姚华清

中图分类号:S856.4;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9)11-0029-01

目前在农村现有的饲养管理水平下,仔猪黄痢是养猪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该病在一些地区和猪场的流行日趋严重,发病率高,死亡快,不仅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黄痢的发生。现将对该病的防治介绍如下。

1发病情况

在龙山县农车乡某一猪场全场51头母猪,2008年3~4月母猪产仔20窝,发病15窝,发病占75%。共产仔195头,死亡115头(其中前3窝产仔29头,死亡25头),死亡率59%。

2发病机理及症状

仔猪生长在母体子宫时,羊水会随着妊娠时间延长而不断变混浊,胎儿会把变脏的羊水吸吮吞咽到自己体内,然后以排尿方式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清洁羊水,羊水中少量的脏物则留在胎儿肠道中形成了胎粪,胎粪为金黄色或黄绿色[1];加上新生仔猪大肠内大肠杆菌代谢紊乱而引起的初生仔猪严重腹泻和败血症,主要症状以排出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在排泄胎粪期间,任何原因引起的仔猪腹泻,均排出的是黄色稀粪,所以,仔猪黄痢的发病实质是新生仔猪在排泄胎粪期间引起的腹泻,仔猪出生时尚很健康。有的乳仔猪在生后12h以内即可发生此病,病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糊状或黄色水样,内含有凝乳小片。最急性型,不显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2]。严重的肛门松弛、捕捉时会因挣扎或鸣叫而增加腹压,常由肛门排出稀粪,呈水样喷出。病程稍长的也仅1~5d,很快消瘦、脱水,最后衰竭昏迷而死亡。因此只能采取综合保健预防措施。但患此病的乳仔猪无呕吐现象。

3剖检病变

常见病猪尸体被毛粗乱,消瘦,有的颈部皮下水肿,胃内充满多量黄色的凝乳块,有酸臭味,胃黏膜水肿,幽门腺区有出血点,小肠黏膜脱落并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以十二指肠病变最严重,为小肠急性卡他性炎症和败血症的变化[2]。小肠黏膜红肿充血或出血;小肠内有多量的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肠壁变薄、松驰。胃黏膜发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弥漫性小点出血[2]。重者心、肝、肾等脏器有出血点,有的还有小的坏死灶。

4发病原因分析

4.1溶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溶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仔猪黄痢是大家公认的仔猪黄痢的主要发病原因,因大肠杆菌在体内有特定的定植因子,故初生仔猪易感染,而后在胃和小肠黏膜上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引起仔猪腹泻和败血症,因此仔猪黄痢又名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4.2仔猪脐带感染

仔猪断脐消毒不严格,通过脐带感染,重则引起脐风,轻则引起拉稀[2]。加之环境卫生条件差就更有可能引起仔猪腹泻,因此出生时脐带消毒和搞好环境卫生工作是预防脐带感染引起拉痢的关键措施。

4.3母猪乳房炎、隐性乳房炎以及其他炎症或感染

炎性产物会进入乳汁,仔猪吮吸了含炎性产物的乳汁必然引起中毒性腹泻,7d内表现为拉黄痢,7d后仔猪同样也会继续拉痢。这种情况的拉痢,给小猪打针是无效的,所以,有经验的兽医或养殖户给小猪治疗黄痢的时候,一定会检查母猪有没有病。母猪有病的话,一定要先解决母猪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仔猪的问题。

4.4母猪酮病

各种原因引起母猪产后快速掉膘,脂肪分解,会产生酮体,引起酮乳症,仔猪吮吸酮乳后会由于酮体中毒引起的中毒性腹泻,导致黄痢发生。酮病导致的中毒性腹泻,体温不但不升高,而且还下降,这种情况不论用什么抗生素都打不好。关键是预防母猪酮病,不使其出现快速掉膘。母猪在以下情况会引起大量掉膘:一是传统饲养不注重母猪营养,把母猪养成皮包骨,母猪必然掉膘,这是农村养猪户黄痢病较多的主要原因;二是母猪药源性便秘,采食少或不食造成[1]。

4.5伪狂犬病、猪瘟的发生

仔猪伪狂犬病最早的3~5d发病,死亡率很高,临床症状也有拉稀。如果猪瘟疫苗没打好,怀孕后期母猪感染了隐性猪瘟可引起母猪流产、死胎,新生仔猪拉痢,也为黄色稀粪。预防措施是做好母猪保健工作,及时搞好防疫工作。

5综合防治措施

5.1抓好怀孕后期母猪营养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保障胎儿免疫器官发育

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的仔猪易感染发病。根据这一原理,防治仔猪黄痢工作要从妊娠后期开始,其方法是加强怀孕后期母猪营养,提高仔猪初生重和促进胎儿免疫器官发育。实践证明,妊娠后期母猪日粮中添加复合性饲料和微量元素,显著提高胎儿初生重,在母猪产前产后4d饲喂一些抗生素[如四川华兴兽药厂的菌毒痢克(盐酸沙拉沙星)]有很好的效果。

5.2防止围产期感染

产前、产后15d称为围产期,部分仔猪一出生便拉黄痢,其原因是围产期感染,这时往往也伴有母猪子宫内膜炎、体温升高等症状。因此,产前15d要做好母猪保健工作,防止感染,产前搞好母猪消毒和栏舍卫生;产后搞好母猪消炎护理工作,药物可使用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呋钠、四环素类如土霉素、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中成药类复方板兰根、黄芪多糖或磺胺类药等[3]。

5.3做好出生时的脐带、乳房、阴户消毒工作

仔猪出生后及时断脐用碘酒消毒,用消过毒的毛巾擦身和抹去嘴鼻内的黏液,用0.1%高锰酸钾或新洁尔灭做好母猪乳房、阴户消毒工作,以防仔猪吃第一口奶时连猪粪一起吃进去了。因此此项措施是预防黄痢的关键工作之一。

5.4搞好疫病防制

在母猪配种前1个月注射猪瘟活疫苗、伪狂犬灭活疫苗、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产前1.5~1个月分别注射K88、K99、987P能有效地防制仔猪黄痢的发生,提高仔猪成活率[2]。

5.5做好泌乳母猪饲养工作,提高初乳质和量

3d之内的乳汁叫初乳,母猪泌乳质量特别是初乳的质和量直接影响仔猪抗病力。初乳既是一副“泻药”,里面含大量的镁盐,能促进仔猪排泄胎粪;同时,它又是一副“补药”,母猪能抵抗什么疾病,仔猪吃了初乳后也能抵抗同样的疾病,因为初乳含有抵抗这些疾病的免疫球蛋白,所以初乳的质和量,对仔猪的抗病力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做好泌乳母猪饲养工作也是预防黄痢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具体方法是在母猪日粮中添加菌毒痢克(盐酸沙拉沙星)或土霉素等。

5.6搞好环境卫生和保温工作

搞好环境卫生工作可以减少大肠杆菌对仔猪感染。低温应激可以降低仔猪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仔猪的适宜温度为:第1周31~33℃,第2周28~30℃,第3周25~28℃,第4周20~25℃。做好保温工作,可以降低仔猪对大肠杆菌的感染。

5.7适当用药物预防

防制仔猪黄痢的药物有很多,要严格控制药量和用药方法。新生仔猪出生8h以内,可用新霉素粉或硫酸粘杆菌粉或氟苯尼考粉按每头0.25g,用打湿的手指头粘上药粉,涂抹在仔猪舌中部和口腔内;也可用抗生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土霉素、氟苯尼考等)和中成药物(黄芪、板兰根等)擦在母猪乳头上让仔猪在吮乳时吸到药物。采取以上综合保健措施后,仔猪黄痢基本上可以控制,发病率可以控制在1%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张秀英,刘玉芹,朱琪.仔猪黄白痢防治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7):24-25.

[2]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第四版)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6-52.

[3]陈杖榴.兽医药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初乳母猪仔猪
浅析导致断乳前仔猪死亡的因素
初乳口腔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的影响
对宝宝和妈妈都有益的初乳, 你了解多少
仔猪腹泻病的防治
母猪产后发情异常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夏季母猪便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如何预防母猪假孕
犊牛断奶前合理饲喂的要点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初乳那么少 够宝宝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