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场消毒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2009-02-01王斌斌温黎俊
王斌斌 温黎俊
摘要:选择和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防疫,是规模化养殖场疫病防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毒剂的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才能有效杀死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保证防疫全面、有效。现就规模化养殖场选择和使用消毒剂的原则、参考因素与注意事项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养殖场;消毒剂;选择;使用
中图分类号:S8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9)11-0018-02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布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染途径,阻止疫病蔓延。在生产实际中,应根据消毒目的、消毒对象、病原体的种类以及消毒剂的特性,同时结合本场生产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消毒剂和适当的消毒方法,配制适宜的消毒剂浓度,保证足够的药物作用时间,避免或减少影响消毒效果的负面因素,才可以充分发挥消毒剂的效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选择消毒剂应遵循“高效、安全、稳定、经济、方便”的原则。所选用的消毒剂应具有强大的杀菌和杀病毒能力;安全无毒性和残留性,刺激性小,无特殊的臭味和颜色;药剂的有效期长且稳定,与其他消毒剂无配伍禁忌;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容易得到。
由于各种消毒剂本身的化学特性和化学结构不同,故而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也各不相同;而且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本身的形态结构及代谢方式等生物学特性不同,对消毒剂所表现的反应也不同。例如病毒对碱和甲醛很敏感,而对酚类的抵抗力却很大;口蹄疫病毒对酸性消毒剂较敏感;猪圆环病毒对碘制剂敏感;细菌繁殖体对消毒剂敏感,而芽孢则有较强抵抗力[1]。因此,需要根据消毒剂的特性和微生物的敏感性,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果单种消毒剂确实无法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可选取一些消毒效果好的复合型消毒剂。
在消毒时还要考虑消毒目的、气候条件、环境卫生、消毒场所(室内、室外、大门消毒池等)、不同要求(空栏舍、带畜禽、饮水等)、疫病流行特点,以及动物品种、健康状况和日龄等情况,选择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喷洒、浸泡、熏蒸等)。例如,常规消毒可用中低效消毒剂,终末消毒、疫情发生时消毒应用高效消毒剂,并适当加大使用浓度;封闭式栏舍可用甲醛熏蒸,开放式场地宜用复合酚或氯制剂等喷洒,笼具可用季铵盐类消毒剂,饮水可用氯制剂、季铵盐,消毒池可用烧碱消毒;污染严重的场地可同时采用甲醛熏蒸、烧碱溶液地面冲洗、漂白粉溶液喷雾3种方法消毒效果更好[2]。
2保证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消毒过程中应注意按产品说明书推荐的使用浓度配置有效和安全的消毒剂溶液。一般说来,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杀菌力也就越强,但各种消毒剂作用受浓度影响并不相同,不是浓度越高越好。例如75%的酒精杀菌效果要比95%的酒精好,因为95%酒精与微生物蛋白质作用马上形成一层保护薄膜,使酒精无法继续进入微生物体内发挥作用[3]。有些消毒剂浓度低时对细菌无作用,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刺激细菌生长,再把消毒剂浓度提高时可抑制细菌生长,只有将消毒液浓度增高到有杀菌作用时才能将细菌杀死。同时也不能忽视,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消毒剂的效力就不再增高,而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带来腐蚀性、安全等许多问题。例如任意加大水中消毒剂的浓度,可杀死或抑制肠道内正常的菌群,甚至引起动物中毒,对畜禽健康造成危害。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和它的杀菌力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毒剂的效力与作用时间成正比,与病原微生物接触的时间越长,其消毒效果就越好,作用时间太短往往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所以在消毒时要确保消毒剂作用的时间,消毒才能完全彻底。
3减少环境中有机物质的影响
有机物的存在可以干扰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作用。当环境中存在畜禽的粪、尿、血、炎性渗出物、体表脱落物,以及饲料残渣、鼠粪、污水或其他污物时,这些有机物中藏匿着大量病原微生物,会消耗或中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严重降低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使消毒作用减弱。另一方面,受微生物严重污染的物品和场地,能阻碍消毒剂直接与病原微生物接触,而影响消毒剂效力的发挥。因此,彻底的清扫是有效消毒的前提,在使用消毒剂之前,应先对需要消毒的环境或物品进行整理、清扫和清洁,清除物品表面的灰尘和覆盖物等有机物,尽量减少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利于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各种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氯制剂消毒效果降低幅度大,季铵盐类、过氧化物类等消毒作用降低明显,戊二醛类及碘伏类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较小[4]。对于痰液、粪便、畜禽圈舍的消毒应选用受有机物影响较小的消毒剂,同时应适当提高消毒剂的浓度,延长消毒时间,方可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4注意温度、湿度和环境pH值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多数消毒剂的最佳消毒效果都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多数消毒剂在低温下消毒效果较差,当气温低于16℃时,一般消毒剂对大部分病原体失去作用。但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伤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提高温度可使常温下某些杀毒效果不大的消毒剂增强杀毒效力。温度的变化对消毒剂的影响大小不同,一般情况下,温度提高10℃,其杀菌力可提高一倍以上。同时应该注意,温度可改变消毒剂本身的溶解度,对消毒剂的稳定性和作用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升温不可超过消毒剂本身能承受的极限,以免造成消毒剂有效成分的蒸发或分解,影响消毒效果。如碘制剂和氯制剂由于本身具有较强挥发性,提高温度会加速挥发,反而导致杀菌力下降[5]。
湿度对消毒剂有着显著影响,不同消毒剂有其适应的相对湿度范围。因为只有液体才能进入微生物体内,起到应有的消毒效果,固体和气体均不能进入,所以一般固体消毒剂必须溶于水,气体消毒剂必须溶于细菌周围的液层中,才有杀菌作用。如在常用的甲醛蒸气消毒时,当提高室内的相对湿度,可以明显增强其杀菌效果[6]。但是湿度太大反而会影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影响消毒效果。例如,用过氧乙酸及甲醛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以60%~80%为最好[7]。对于纳米级干燥消毒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吸附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氨气、水分等达到减少病原体和改善养殖环境的目的,受湿度影响也较明显。
环境pH值的改变可以从两方面影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一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二是对消毒剂性质的影响作用。例如,季胺类消毒剂的杀菌作用随着pH值升高而明显加强,苯甲酸则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减弱,戊二醛在酸性环境中稳定而在碱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加强;在碱性环境中,菌体表面的负电荷增多,有利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8]。
5定期轮换使用、恰当配伍使用
由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同,某种致病菌可能不能被杀灭而大量繁殖,对消毒剂也可能产生抗药性,而且长期使用同种消毒剂,也容易使细菌、病毒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了应有的消毒效果。因此,养殖场日常的预防性消毒要针对本地常发疫病、易感畜禽种类及流行特点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制定消毒计划,在饲养过程中多备几种不同类型及功能的消毒剂,坚持定期进行轮换交替使用。在受到疫病威胁或发生疫病时,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制定临时消毒计划,有针对性地选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及时选用和更换最佳的消毒产品,以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选用消毒剂时可适当考虑药物配伍,良好的配方能显著提高消毒的效果。例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用70%乙醇配制比用水配制穿透力更强,杀菌效果更好;戊二醛和环氧乙烷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消毒效力;另外用甲醇、丙二醇等具有杀菌作用的溶剂配制消毒液时,常可增强消毒效果[4]。但是配制消毒剂时要特别注意配伍禁忌,不能随意混合使用。由于消毒剂的性质不同,混合使用容易使相拮抗的两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效果削弱甚至失去消毒作用,有些消毒剂在混合使用时还会形成有害气体等。如酸性制剂会与碱性制剂中和,漂白粉不能与硼酸、盐酸配伍,新洁尔灭不能与碘、碘化钾、过氧化物配伍。
6注意事项
(1)消毒剂要求保存在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中,否则会造成消毒剂的吸潮、分解或失效。
(2)配制消毒剂应选用含杂质少的深井水或自来水,含有杂质的水会降低药效。硬水也会不同程度地分解降低消毒剂,从而影响其消毒能力。
(3)一般的消毒剂用水稀释后稳定性会变差,所以要现用现配,不宜久放。
(4)免疫当天和前后1d不喷洒消毒剂,免疫当天和前后2~3d不得饮用含消毒剂的水,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的一项基本措施,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是消毒效果重要保证。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消毒剂品种、质量及消毒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不一定就能收到彻底的消毒效果。即使是彻底规范消毒后的短时间内很安全,但许多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禽、老鼠等媒介传播,畜禽自身对环境的不断污染也会使各种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养殖场必须定时、定位、彻底、规范消毒,同时结合有计划的免疫接种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才是最有效、最方便的预防及控制疾病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徐淑明.影响化学消毒剂效果的因素与使用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08(5):130.
[2]吴秀岳.畜禽养殖场所的消毒方法[J].新农村,2003(3):15.
[3]李华,付显东,许慧玲.正确使用消毒剂,阻断疫病传播途径[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4]容维中.兽用消毒剂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J].甘肃畜牧兽医,2009(2):34-37.
[5]夏永高,孙立彬,李钦,等.畜禽饲养场日常消毒应注意的主要问题[J].中国家禽,2006,28(20):36-37.
[6]王桂莲,刘勇,关建军,等.养殖户如何做好消毒工作[J].河北农业科技,2008(7):38.
[7]郑新钶.如何正确使用兽用消毒剂[J].畜牧兽医杂志,2008,27(1):56-59.
[8]张成.影响消毒药使用效果的因素[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