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视听教材制作中素材组接探析
2009-02-01梁富伟
梁富伟
[摘要]多媒体视听教材的制作应具备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及技术性,同时还应具备媒体多样性:实地拍摄的镜头、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动画、字幕解说、现场录音、后期配音等等。而在视听教材的制作中镜头与镜头的组接、声音与镜头的结合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多媒体:视觉;听觉;信息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236—03
前言
教学与教学媒体的使用向来是分不开的,如黑板、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等的使用促进了教学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媒体不断出现。电影、电视、广播、录像、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教学的方法、形式、思想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也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代教学的发展对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用的媒体既要具有能呈现各种各样教学信息的功能,又要具有交互性。将视听媒体如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等与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地结合来进行教学活动,即形成多媒体视听教学,不仅能呈现教学信息,还能接受学生输入的信息,进行交互式学习,并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而多媒体视听教材正是多媒体视听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制作多媒体视听教材最直接的目的是运用于教学,因此其设计与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材的内容设计有其特性,必须以教育性、科学性为宗旨,内容要与教材一致,不允许随意夸张、编造。同样,它的制作也有其特殊性。教学教材的制作应具备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及技术性。且后两者应当服从于前两者。同时它还应具备媒体多样性:实地拍摄的镜头、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动画、字幕解说、现场录音、后期配音等。视听教材是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来传达教学信息知识的,如果没有声音的配合,那么单独的镜头所能传递的信息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一部好的视听教材所包含信息内容应该分为三部分:(1)视听信息,包括镜头、镜头与镜头的组合、整体所包含的信息;(2)听觉信息,包括解说词、音乐、音响所包含的信息;(3)视听综合信息,即镜头与声音配合后所产生的信息含义。而这些视听素材如何科学、合理的组接在一起将直接影响到教材所传达的信息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视觉信——镜头与镜头的组接
那么到底什么是镜头?这里所说的镜头不是指摄像机的光学镜头,而是指摄像机拍摄下来的画面。所谓的镜头,就是摄像机开始拍摄直到停止拍摄之间所拍下的连续画面。要制作一部好的、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的多媒体视听教材,其镜头与镜头的组接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遵循一定的组接原则、按照一定的组接方式去组接镜头,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镜头的组接原则
镜头与镜头的组接不应随意,要符合思想逻辑、符合认识习惯。因此镜头的组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动接动、静接静;组接要符合逻辑等。比如说镜头的组接要符合逻辑,为什么呢?其实有所的事物都有其必然的发展规律,人们也习惯按这一规律去思考问题。而多媒体视听教材的使用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应能了解、理解教材所要传达的完整的信息。如果不按一定的逻辑去组接镜头,那么就会让大家看了后不知所云。比如有这样一个镜头:老师拿出一张图表,那么学生势必想看看图表上画的是什么,如果接下来的镜头不给出图表,而是转到不相关的镜头如蓝天白云,那学生就会很茫然。再如有这样一个镜头是拍摄学生体育课上投篮球,如果忽视了镜头的组接,在篮球投出去的镜头之后却接了一群学生的镜头,那么大家看后就会担心球会击中哪位学生。这样的镜头组接自然无法使教材的使用起到预定的效果。
同时,镜头的组接要使学生的注意力从上一个镜头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镜头,中间不应该有明显的视觉间断感和跳跃感。一部多媒体视听教材通常由若干内容镜头组成,镜头的组接要力求流畅、自然,保持上下镜头在运动速度、方向、构图、色彩、亮度等方面的协调。
2镜头的组接方式
时间和空间发生了变化的镜头要完美地组接在一起是比较困难的,除了可以用淡变、划变等技巧组接外,也可用切换的方法,而且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笔者在进行素材组接时就经常用到以下几种转场组接方式。
(1)利用物体进行组接
同一物体、同类物体或相似相关的物体都可以作为转场衔接因子。比如笔者曾经在编辑《双绞线的制作》教学片时,有两个镜头:教师正在讲解双绞线,镜头推至双绞线特写;从双绞线特写拉出学生正在动手练习制作双绞线。这样的转场衔接是非常自然、顺畅的。
(2)利用动作进行组接
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事物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可以利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一些动作作为组接点。比如要表现一个人从孩子长大成人,可以用这样两个镜头组接:孩子走路,从全景推至走动的脚;从走动的脚拉出一大人在走路。这也是电视电影中贯用的一种组接方法。
(3)利用声音进行组接
声音在镜头组接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点笔者将在第三部分视听综合信息一声音与镜头的组接中讲到。
(4)利用因果关系进行组接
这是一种利用心理因素来组接镜头的方式,因为大家总希望看到由某些原因引出来的结果。比如眼睛在注视前方的镜头,接下来应该接被注视的东西的镜头。又如前面举过的例子,镜头上是老师拿出一张图表,那么接下来的镜头应该是图表的内容,这样才符合学生想看图表的心理。
(5)利用空镜头组接
在电影电视中空镜头被运用得不少,但在教学片中空镜头往往会被忽视,被认为是多余的。其实只要运用得当,空镜头在教学片中一样可以成为很好的转场衔接因素。比如在一部体育训练教学片中,第一部分讲体操训练,第二部分讲足球训练,那么中间就可以用一个蓝天白云的空镜头,将室内体操场转到室外足球场。这样的衔接会显得很自然。
二听觉信息一声音与声音的组接
在多媒体视听教材中有不同的声音:解说、音响、音乐,声音是为镜头中的教学内容和主题思想服务的。如果没有声音,单纯的镜头是传达不了完整的信息的。在声音的组接中一般采用混合式组合方式,即把解说、音响、音乐主次分明地组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创造出多层面、富有立体感的总体效果,能使镜头内容、主题思想得到强化。但是在这几种声音的混合使用中,必须统一协调,即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突出一种声音,否则只会使声音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声音的组接还要注意教学信息量、教学气氛的适度。比如当视听结合所表达的信息量以及渲染的情绪、气氛已达到饱和状态时,声音的组合就不能太密、太强,否则反而会成为干扰因素。比如在解说词多的时候就不需要太多音乐来发挥作用或干脆不用音乐,这样学生反倒可专心听解说词。又如音乐的使用,一般来讲我们会在教材的开始、结尾、抒
发感情的内容上使用,这样有利于形成高潮、激发感情、提高学习效果,或者是舒缓情绪、调节气氛。
不过,有一点我们时刻应该记住:在多媒体视听教材声音的统一协调中解说词是最主要的一种声音,在有解说词的情况下就不应该让其它声音突出。
三视听综合信息一声音与镜头的组接
在声音与镜头组解的编辑制作时应把握整体、统筹安排,使得视听组合应相互兼顾、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设计镜头、安排解说等要做到内容精炼、言简意赅,尽量做到只表现与主题有关的内容。视听语言表达得越简洁,意义就越具体,就越能减少信息传播中的损失。安排解说、配乐时也应做到抓住主体、内容精炼。同时,对于重点内容可通过改变解说的声音、配乐的强弱来进行突出。总之,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视听信息容易构成一个整体。合理组织视听素材,以加大知识信息的表达与传播。在镜头与声音的组接上借助听觉的视觉化,听觉的作用可以转化为视觉的作用。利用声音的连贯性可以转化为镜头的连贯感受,以声音的顺畅掩盖画面组接上的痕迹,这种“声画合一的表现方式又称为“声画叠画”
笔者认为在声音与镜头的组接中最应注意的便是声音的时间节奏要与镜头的空间节奏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使整个教材形成一个整体的节奏。所谓的声音节奏一般指的是以解说词为主、伴以音响、音乐效果所形成的节奏。大家往往会认为解说的节奏指的就是解说的快慢,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解说的节奏应该由与镜头配合的解说词、解说速度、解说技巧组成。而且与镜头配合的解说词在解说节奏里应该占有主要地位,因为它具有解说词内容本身的节奏,是一种内容情节节奏,是解说的最基本节奏。解说词内容可以创造节奏的高潮,也可以舒展、平缓节奏。比如在笔者制作的教学片《万用表的使用》时,在一开始就通过解说词提出了好几个问题:“你了解万用表吗?万用表是用来做什么的?要怎么使用它?结构怎样?”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激情,把节奏直接推向了高峰。同时解说词与镜头的配合形势也会影响教材的节奏。比如解说词与镜头同步,形成强化镜头的节奏;解说词先于镜头或后于镜头,两种节奏互相烘托,形成新的节奏感。此外解说的速度及技巧也会对节奏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以每秒三个字的解说速度就比较理想,而语调的变化、抑扬顿挫,也会形成优美的节奏感。
四总结
多媒体视听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一体化。同时,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集成性,使得多媒体视听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比如以计算机辅助教育为核心的多媒体视听教育技术就为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多媒体网络视听技术是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多媒体、网络等多项技术,使得视听教育手段越来越丰富。多媒体视听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是与工作者尤其是使用多媒体视听技术的教师以及设计制作多媒体视听教材的教师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使教材设计、制作得更科学、合理,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那么这里面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包括了在制作教材时对素材的组接。好的组接方法和技巧能使教材设计制作得更完美,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其传达的信息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思善.电视节目制作基础[M].(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9—60.
[2]李运林.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1—162.
[3]刘远航.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