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至美,随心出彩
2009-02-01金小平
金小平
[摘要]朴素,就是回归到教育原点,教育不能见异思迁,也不能朝三暮四。教育理应是朴素的,朴素是生活的最原始状态,也是教育的最原始状态。朴素到没有花样,也就回归到了教育的本原。文章结合优质课的经历,谈谈对朴素教育的认识。
[关键词]朴素;时空;合作交流;反思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36—02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节好课,一节大家都认可的成功课。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面对内涵丰富、可操作性极强的新课程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会更强烈一些。前段时间刚刚参加了市级优质课,课题是人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算法及其表示》,这个课题确实难上,因为算法这一内容与信息基础中的其它内容相比显得比较枯燥,不像Photoshop那样可设计美丽的图片,也不像Flash内容可以用动感的画面来吸收学生的眼球,大多数学生听到“算法”就感觉到高深莫测。所以,面对目前多华彩乐章的公开课或优质课,我应该在课题本身的“内容”上下苦力、用真力,而不是在“形式”上下功夫,更应该在课堂教学的本原上动脑筋,而不是在“花样”上想办法。为此,我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以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引入朴实,贴近生活
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否生动有序地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一节课如何导入。因此课堂引入尤为重要,导语的形式有多种,有游戏的也有严肃的、有华美的也有朴实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结合本课的特点,我的导入非常朴实,导课素材来源于学生身边的“苦恼”:“由于我校在校学生较多(大约有4000多人),而食堂有限(大约就餐面积为1000多平方),中午大家又在同一时间下课就餐,许多学生在排队上就要花去半个小时左右。”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问学生怎样缓解这个矛盾?学生通过思考、讨论,都能提供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例如有的同学说“再建一个食堂”,有的同学说“让离家近的同学回家吃中餐”,还有的同学说“错时制”……然后我小结:“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大家都能体会到,针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困难,我们总能想到利用一定的方法或一系列的步骤去解决它,这些步骤和方法能够清楚地反映出一步步‘怎么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算法。”这样的导语设计很朴素,但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扣住他们的心弦,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留足时空,放飞学生
在教学中给足时间空间让学生潜心与文本对话是多元解读、自主建构主动学习的保障机制,然而有不少教师漠视了这一点,舍不得花时间留空间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阅读思考的时间空间被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环节所占用、挤压。学生只能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被动接受,这样的课也许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学生却如同“被缝了翅膀的鸟儿”再也难以展翅高飞。在这样的“五花大绑”中,学生的感悟能力日渐衰弱,想象能力日渐萎缩,思维日渐停滞,探究创新的意识逐渐泯灭,这样的课堂何来生成?更无效果可言。
在本堂课45分钟时间里,我有一半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自学,如当我导入“算法”这个课题后,我没有急着讲算法的概念和特点,而是让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算法的概念以及特点。接着在讲述完算法的概念和特点后,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例举生活和学习中的算法,学生举的算法例子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同学举了“求三角形的面积”;有的同学举了“家里的装修过程”等等。最后通过对“算法的表示”的材料阅读,让学生了解算法的表示法有哪些?流程图框图有哪些?将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积极引探,共振两主
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时,教师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使教与学产生共振,和谐发展。在本课中的前一个环节中,我通过“中午食堂就餐”解决方案,引出“算法”概念,然后让学生来思考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是“算法”?后半节课中,当我讲完算法的第一种表示方法“自然语言”时,问学生还有没有另外的表示方法,更加形象直观?这样一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活跃异常。
四教法自然,彰显本质
现在,电教手段非常丰富,这给那些想在公开课或者优质课上“插花”的老师提供了充裕的条件。当然有些课必须借助于电教或者多媒体设备,如Flash的综合课或者网页的应用等,为了更形像地说明,使用多媒体会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固然重要,但传统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并不是要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有些传统的手段甚至不可或缺,在某些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输于(甚至有时会超过)多媒体。例如本节内容因为要把“算法”的概念和表示法讲清楚,仅仅从“形式”上下功夫是不行的,应该从“内容”讲解上下功夫。所以,运用传统黑板的效果会更加好,特别是分析流程图时我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这是多媒体电教手段无法比拟的。
五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探究,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帮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在本节课中第一个导入阶段,我让学生解决中午食堂就餐问题时,两人一组进行讨论、探究,探讨得出解决方案。新课讲授阶段,关于生活学习中有哪些算法时,也是让学生讨论思考,而后选代表发言。采用这种模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知识建构的全过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通过同桌讨论,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
六教学延伸,和谐共生
本课的学习导入是以“解决学校食堂就餐”开始的,是一个生活化的例子,课堂中的几个环节都用到了这个例子,如算法的概念、自然算法的描述、流程图的讲解。课堂习题以“公交车儿童买票”的算法为例子,先让A、C两组学生描述出自然语言,接着要求B、D两组学生根据自然语言用流程图表示(我提供半成品框图即“公交.swf”)。通过小组学生间的批判、修改、补充、完善,最后得到正确的算法。这样的设计不仅结构完整,而且两则材料来源于生活,又都与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与教材很和谐的统一到了一起,拓展了教学有效空间,整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真知识,又锻炼了分析思辨能力。
七小结留白,反思有得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往往是这样的模式:引入——讨论——自主探究(创作作品)——点评——课堂小结,小结后课堂教学结束,看似很圆满,但是实际课堂效果不甚理想。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今天主要讲了什么?(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在本节课中,我在课堂小结后留了几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围绕学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对于还有不懂和质疑的知识,可以向老师提问。而且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
通过这堂优质课,我的感悟:课堂教学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时间,是长久的,因而是朴素的。为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而设计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应是可行的、持久的、高效的。优质课只是一个平台,理应是平常教学的真实反映,它应该是常态的。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最终是为了让学生会学。观察、自学、思考、同桌互助、小组交流、归纳总结、提问质疑等这些传统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足以使课堂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王怀瑞.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丢[R].山东:山东新课程培训.2008.
[3]胡秀琴主编.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李艺,钟柏昌主编.走进课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