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师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2009-02-01吴仁芳沈文选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13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相关性

吴仁芳 朱 莹 沈文选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广泛应用,推动了数学教育方式与理念的深刻变革。现代教育技术是影响数学教师发展一个重要因素,二者有着比较高的正相关。并且相关性较为显著。为此,我们有必要加强数学教师的技术培训,学科知识照合,教学资源建设,以提高教师技术开发、应用与创造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教师主动发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学教师发展;相关性

[中圈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55—03

一提出问题

1994年8月在上海召开了ICMI一中国数学教育会议,会上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丹麦罗斯基特大学的M琼斯(Mogens Niss)教授作了“论数学教师的培养”的大会报告,他认为理想的数学教师应涵盖4个基本范畴: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的构建:数学教师专业技能的娴熟;数学教师专业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教师专业情意的健全。“教师不是以某种潜在方式贮存能量的场所,而是有个人经验和个人思想的具体个人——他被要求与现在有所不同,即理解、承认、应答和超越现状。他是可以被提出要求的人,有能力对要求于他作出积极响应的人。”

而现代教育技术已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与传统媒体的教学系统相比,现代教育教育技术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交互性强且能加强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等特点。从而使当代数学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改变了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转变了人们的数学教学观念,虽然数学教学的本质不会因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而改变,但通过对数学教师发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有助于解决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性与动力问题,对数学教师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1预备研究

为了获得相关的资料,笔者对师大附中、雅礼中学与宁乡一中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调查的学校都信息技术比较重视,都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考虑了城乡差异性与研究的层次性,包括了2所重点中学和一所市一级学校:调查考虑了教师年龄跨度性,包括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问卷调查表由16个问题组成,所有问题的设计遵循了有关问卷制作的语言和形式方面的一般原则,为了保证所给的问题能被明确地回答,问卷表的制作过程中还向数名专家和高中数学老师作了技术性的咨询。在概念上,整个问卷表的设计是以研究的基本框架为基础的。大致来说,问题1至4是为了获知有关背景信息,以理解和分析教师对问卷的回答;问题5至16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下对数学教师的发展:学习环境、学科整合、教学评估理论、教师专业化等及其它相关因素。问卷中选择题选项A到选项E依次赋值为5,4,3,2,1。

2被试取样

问卷调查表于2007年9月初开始发出,累计发出66份,11月下旬开始收回,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共计60份。有效回复率90.9%。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与有效性,并对调查问卷回执教师中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重新选择了6名教师作为课堂观察与访谈的对象。

3统计与分析

在进一步的检查后,所有的从问卷调查中得来的数据资料都被存储、处理和分析,主要利用个人电脑统计分析软件SPSS for Windows13.0进行统计分析工作。

数据分析遵循了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定量分析主要应用于来自问卷调查的数据,以求得到对于数学教师角色的一般取向和他们是如何运用其角色。定性分析主要应用于来自面谈和课堂听课的数据,以客观深入地阐述数学教师如何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发展的。

第二,关注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大背景对数学教师角色发展的影响,从而获得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并进行联系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师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1)问卷的t-检验、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

为了验证工具在统计上的有效性,先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

第一,t-检验,以t-test检验高低二组在题项上的差异。数据表明,a4到a16的7值均达显著,表明问卷的12个问题均能鉴别出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

第二,因素分析。为检验量表的结构有效度,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得出该问卷的KMO值为0.823,表示适合进行因素分析。依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将问卷的12个问题分成2组,第1组:14,5,9,7,12,6;第2组:15,16,8,10,11,13。

第三,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a”系数测得第1组问题与第2组问题的信度,结果如下:第1组问题的系数为0.785,第2组问题的系数为0.761。根据信度系数接受范围而言,本问卷研究是可以接受的。

(2)相关性研究

为了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师发展的关系,我们进行了相关性研究。根据K.Pearson提出直线积差相关方法计算,结果为:r=0.461,表明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师的发展之间有着其密切的相关,数学教师的发展在程受到现代教育技术很大的影响。

2数学教师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

(1)能认同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学习

在调查问卷表中问题5有63.3%的人认为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下创设恰当的情境是“很有必要”,5%的认为“有必要”。对于问题14中的通过哪些途径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有91.7%选择了“开展多种教学方式”和“让学生自主学习”。调查研究发现,创设情境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之间存在强的相互关联度,同时,与教师面谈中发现很多教师认为:教育技术环境能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形成全息式的表达方式,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提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能把学生和教师思维充分地暴露出来,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去获得知识,教师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了。同时发现学习环境中的硬件与软件发展因为没有及时跟上而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平台。

(2)数学教师在整合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处于一种较弱的态势

在整理调查问卷表的问题6、问题7和问题8回执卷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发现数学教师虽然对现代教育技术持肯定的态度,但当认识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掌握这种技术时,表现出妥协或抵制的意向。对于问题6,仅有10%的教师认为自己已经“积极去适应”,56.7%的教师“有紧迫感”,但持“无所谓”与其他消极观点的教师有33.3%。在问题7中有56.7%的教师认为“有一定的效果,但具体实施与理想有差距”,通过独立样本F检验揭示,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问题8,研究者发现“熟练掌握”与“基本掌

握”的数学教师的教龄一般在6年以下,对于教龄大的数学教师表现出对现代教育技术无所适从的感觉。结果显示:数学教师大部分愿意选择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数学教学,并持肯定的态度,但真正能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比较到位的教师比较少。

(3)数学教师缺乏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来改进教学的热情

对于问题9认为自己“经常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教师,仅8.3%,对选项5说明了“较忙,没时间”的教师有10%。尽管问题13表现出数学教师对学习的认同态度。有33.3%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学习,50%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学习。问题10中研究调查表明数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全日制学校的数学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基本只有寒暑假才有时间进学习以便更新摄取新知识,对于“通过自学”与“在职学习”持欢迎的态度。对于“参加教学改革实验”来完成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则没有表现出太多热情。这也说明了教师对于主动学习、掌握和更新知识缺乏真正的源动力。

(4)数学教师正积极把现代教育技术引进数学教学评估体系

通过分析调查表中问题15,有91.7%数学教师认为评估进入教学系统中是有帮助的,通过积差相关方法得到:r=0.95,表现出强的正相关,可以认为教育评估引入与数学教学系统改善有着及其密切的相关。

四结论

通过对数学教师选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教学的研究表明:第一,数学教师选择现代教育技术能改进数学教学,并能提高教师本身的发展;两者有着比较高的正相关,并相关性比较显著:第二,数学教师选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需要进一步改善,具体表现为:(1)对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数学教学,数学教师持肯定的态度,尤其认同现代教育技术能创设真实情境优化教学。(2)在整合中,对选择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学习表现出较弱的倾向,并缺乏后继学习的动力和主动学习的热情。(3)对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评估帮助改进数学教学呈现很大的热情,有积极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可能,但对于后继学习展开,数学教师选择现代教育技术将会表现同样妥协的态势。

五思考与建议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系统培训,提高数学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

对于数学教师而言,熟知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是适应现代教育技术最起码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中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人际交往观等。同时使得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变革,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加强技术专业教师和数学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技术开发能力。

2加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提高数学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师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知识,能有效地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要具备数字化资源的使用和开发的能力,要具备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备课能力等等。同时创造条件和机会改变数学教师所使用的工具、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我们要求能够把握关键问题真正让数学教师受益:数学教师花费同样的时间劳动能做得更多更好;或者在教学质量同样前提下,节省了时间,能提高单位效益。以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3加强数学资源建设,提高数学教师的技术创造能力

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把这些资源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例如当数学教育工作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地展示函数图像、几何图形及其各种变换关系并研究其性质:利用网络获得新的数学信息并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利用计算机对实际问题建立模型,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等工作时,我们发现“在数学教材里所呈现出来的数学,或者说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就不再是一种现成的、以定论形式呈现的客观对象,而应当是一个可以‘做出来的数学,一个充满探索与交流、猜测与论证的活动过程。”做好数学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我们可以考虑如下几点建议:①建立多媒体数学素材资源库,包括图形、表格、公式、曲线、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组信息的素材资源库。②建立微教学单元库,即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小课件”和“微单元”,形成数学学科课件系列。③建立资料呈现方式库,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呈现方式进行归纳分类。④建立教学策略库,将不同的教学策略方式设计成可填充重组的框架,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将不同的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教学策略相结合,灵活设计创新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将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为数学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奠定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构建新的现代数学教育观念,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与教师成长的生命活动历程相结合,从数学教育静态资源“库”的建设发展到动态的“流”的平台建设,从关注于“物”的技术环境的思考方式上升到关注于“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的思考方式,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创造一个现代人生存环境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范晓玲.教育统计学与SPSS[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马复.认识新课程意义下的数学教材[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1):49.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相关性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