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调查研究
2009-02-01王军锋
王军锋
[摘要]基于对陕西省5620份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考察了数字化学习的现状。结果表明:(1)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各;(2)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待完善;(3)数字化学习方式有待形成;(4)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态度积极:(5)学生对开展数字化学习评价正面。对如何深入开展数字化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调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45—04
一研究动因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111亿元,完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设施。这项资金包括中央专项资金50亿元,地方投资61亿元。
陕西省也累计投入6.3亿元用于“农远工程”项目建设,在2007年提出《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到2007年底,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提出“一表三册”(专用课表,教育资源登记册、教学应用登记册和为农服务登记册);“一机三用”(上课学生用,课余教师用,节假日农民用):“五进三不漏”(信息技术与优质资源应用进计划、进课堂、进管理、进德育,进为农服务活动,不漏学校、不漏教师、不漏学科)等基础要求。
在“农远工程”、“百亿工程”已经实施的大背景下,陕西省已经为中小学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提供了硬件设施、师资等方面的条件,但是,以上仅仅完成了“教”的一方所需条件的基本完备,而作为“教”的对象“学”的一方目前进展如何,如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能力、数字化学习的方式、数字化学习的态度、对数字化学习的评价等方面都值得我们研究关注。同时对数字化学习的调查研究,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价值判断:
第一“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通过“不教”,让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达到“学会”即“教”的目的。我们知道人的“能力”,如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自理能力,创造能力等,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是无法“教”给学生的,更不可能“交”给学生。因为能力是潜伏在学生本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是不能由外人“教”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逐步“自我形成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受众,而是一个个能够主动地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改造的生命主体,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不是由教师或书籍直接给予的,是在学习者与环境、与他人、与各种学习资源在一定意义上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学习者本人转变实现的。正如泰勒所说,教学的成败,归根结蒂还要看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第二教学中,恰当使用数字化多媒体,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设计、制作或选择适合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多媒体课件,并将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有机的贯穿于其中:二是学生在上网学习、利用数字化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综合运用,能够激发起大脑中对原有或已学过知识的回顾和再现,并创造性地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同时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好奇、记忆和情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渴望。
二概念界定
数字化是用零和一两个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即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各种信息全都变成数字信号,在同一种综合业务网中进行传输,它是将人类的一切信息都以计算机语言零或一的二进制数来表达。
数字化学习的概念,我们引用南国农老先生的定义“数字化学习,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软件和网上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以陕西省中小学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620份,其中教师问卷910份,学生问卷4700份,回收问卷5219份,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92.9%。在问卷调查同时,对个别样本学校进行了访谈,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
1样本选择
按照陕西省行政区域划分以及各区域学校的分布情况,随机选择47所学校作为样本学校,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并涵盖了在陕南、陕北和关中的十个地市。选取这些学校作为调查样本,无疑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
2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围绕三个主题展开。一是设计“经常”、“偶尔”、“很少”、“从不”等答案,通过被询问者的回应,了解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真实情况。二是顾及影响数字化学习因子的多元特点,通过设计具体表述选择项,让学生进行“多项选择”,这既充分了解数字化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显性影响,又试图辨析数字化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个人情感等方面的隐性作用与否。三是“学”离不开“教”。因此在设计学生问卷的基础上,也设计了相应的教师问卷,通过“教”的视角来审视、探讨“学”的过程。
3过程规划
为了避免一些非客观因素的影响,保证问卷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本次调查没有采取委托样本学校组织调查的形式,而是由各地调查人员在样本学校协助下,独立开展调查,整个过程严谨、规范,问卷填写认真、详细。
四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与结论
为了测试问卷的真实性,我们在对十地市问卷统计的基础上,利用spss16.0进行可信度分析,测试克伦巴赫Alpha信度系数在0.926~0.990之间,表明问卷调查数据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
1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基本状态
(1)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基础
在数字化学习基础方面,我们给学生设计了三道选择题:在对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的调查中,有53.7%的学生选择“非常熟练”或“比较熟练”,40.3%选择“会一点”,选择“不会”的占6%:在熟悉数字化工具的调查中会使用QQ或ICQ交流的占59%,会收发E-mail占31.4%,知道如何上网浏览、查询资料的占58.1%1在对学生上网历史调查中,有30%的学生选样“1~3年”,32.2%选择“1年以下”,“3年以上”占37.8%。
(2)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的环境
在数字化学习的环境方面,我们设计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多媒体教室与互联网连接情况的调查中,有21%的学生选择“经常联网”,22%选择“偶尔联网”,28%选择“很少联网”,29%选择“从未联网”;在每周多媒体教室上1~2节课的学生占65.3%,也有18.6%的学生从来没有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使用数字化教学媒体进行过教学,且学生选择较多的科目依次为,信息技术(42.7%)、语文(41.5%)、数学(31.9%)、英语(27.4%)。
(3)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的方式
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方式方面,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学
习媒体的喜好有多种选择,67.5%的学生喜欢利用“视频”或“动画”进行学习,选择“听教师讲课”有22.3%,32 7%的学生选择“图片”或“书本文字”;在对学生每天上网学习时间的调查中,有55.8%的学生选择“基本没有上网学习”,选择“1~2个小时”占30%,“2小时以上”占14.2%;学生上网学习吗?学生也进行了多项选择,选择“打游戏”和“看电影或听歌”有74.8%,选择与学习有关的“查资料”和“请教问题”的也有61%;学生平时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学习资料?55.5%的调查者选择“向同学或老师求助”,“通过网络获取”占35%,选择“其它”9.5%。
(4)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态度
学生对数字化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见表一:
(5)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评价
学生如何看待数字化学习?回答数字化媒体对学习有无帮助这一问题时,有23.9%的学生选择“很有帮助”,55%选择“有些帮助”,10.9%选择“没有帮助”。10 2%选择“不清楚”:对数字化学习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有6.8%的学生选择“有很大影响”,44.4%选择“影响不大”,35.8%选择“没有影响”,12.3%选择“不清楚”;在对数字化学习有益性的多项选择中,选择“自主、灵活,可以自己把握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方式”的有46%,“学会了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利用信息”有50%,认为“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有44%,选择“学到了很多的课外知”有48%,选择“提高了学习质量和效率”和“开拓了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分别为26%和29%。
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主要困难有哪些?选择“生理疲劳。难以保证自己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学习”占被调查学生总数43%,“学习资源太少”有17%,“缺乏学习动力”有27%,“没有数字化学习的经验和技巧”30.2%,“计算机基础差”26.3%,28.1%选择“经济原因”。
2结论与讨论
(1)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通过对学生数字化学习的基础调查统计数据来看,九成以上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些了解,近七成的学生有一年以上的上网历史,对一些常用的网络应用工具软件也很熟悉,这充分说明学生能够进行数字化学习,具备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方而,有近七成的教师能够对计算机熟练操作,教师对常用网络应用工具软件熟悉程度的比例与学生相比,每个选择项要高出近十个百分点。调查结果说明教师具备数字化教学的基础,可以胜任数字化教学工作。
硬件方而,通过“普九”和“农远工程”的实施,各个学校的硬件设施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数字化教学的需求。以“农远工程”为例,陕西省在实施中主要推进三种模式的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简称一模)、卫星教学收视点(简称二模)、计算机教室(简称三模)。其中模式二的项目学校应能拨号上网,模式三的项目学校应能宽带接入互联网。
以上分析说明开展数字化学习各方面的条件完全具备。
(2)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待完善
通过对多媒体教室联网情况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其联网情况不容乐观。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就是为了“摆样子”,应付上级检查,仅有的使用也局限于教师“赛教”中的公开课上。这从近两成的学生从来没有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的问卷调查结果得到了验证。教师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也反映出这个问题,仅有不到两成多的教师经常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同时,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信息技术、语文、数学、英语则成为多媒体教室上课较多的课程,而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生活、化学等课程很少在多媒体教室上。
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方面,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主要关注资源的质量,如资源是否系统、全面?资源能否突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资源是否易用?等方面。而现有的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资源缺乏,两一方面是资源的质最不高。
通过以上分析,使我们了解到数字化的环境有待完善。
(3)数字化学习方式有待形成
近七成的学生乐于利用视频和动画开展数字化学习,学生每天进行网上学习的比例不到五成,学生上网打游戏、看电影的比查资料的要高出十三个百分点,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方式仍然以是传统的请教老师和同学。
学生虽然喜欢利用数字化媒体学习,但是上网游玩、娱乐的比较多。这在访谈中,有学校教师和家长怕孩子染上“网瘾”,因此也不赞成孩子进行网上学习。这表明近几年大力推广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并没有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4)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态度积极
通过表一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字化学习持积极态度,米卢曾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积极的态度,为我们进一步开展数字化学习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对数字化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的把握要适度,并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使数字化学习从知识传授、情感关怀、个性发展等方面适应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习者,从而有利于数字化学习的推广。对教师的调查表明:有82.3%的教师认为,学生对数字化学习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5)学生对开展数字化学习评价正面
总的来看,学生对数字化学习乐于接受,并认为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有帮助。但同时我们也要对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高度重视。96%的教师在调查中认为数字化教学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有帮助,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评价很高。
五思考与建议
数字化学习的环境与学习方式的不足,说明数字化学习在广大中小学只是处于初步推行阶段。而在开展数字化学习基础条件具备,学生对开展数字化学习态度积极、评价正面的情况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十年后的今天,如何加快数字化学习在中小学的推广,使学习设备真正运转、使用起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改革评价制度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如同我们通过语言的学习,来与人交流沟通一样。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3G手机、MP4、宽带上网等数字化产品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了解一些有关数字化知识也显得尤为迫切。
短期而言,要推进数字化学习,必须推行高考制度改革,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必修必考应试科目。这样可以发挥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使数字化学习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及日常生活中。
长远来看,大力开展数字化学习,必须改革我国人才评价方式。现有的评价方式是用人单位“唯文凭论”,直接导致“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尤其是中学,面临中考、高考的压力,使学生、教师疲于应付,整天泡在题海当中,根本无暇顾及数字化教学。政府应该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单一用人方式,努力创造一个“天生我才都有用”的用人环境,而不被“考试”、“文凭”所困。
2改变技术至上的教育观,实现数字化学习从技术层面
到教育层面回归
“农远工积”在实施中主要推进三种模式是典型的简单技术思维的模式,以为设备到了,应用自然而然就可以推进,效益会自然而然出现。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推动应用包括教学设计、基础设施、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运营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只关注某一个环节容易造成基层实施单位只做应付检查的表面功夫。
“农远工程”同高等教育中的网络教育性质一样,最终要从技术层面向教育层面回归。我们要建立面向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让技术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技术为教育服务,而不是舍本逐末、不切实际地让教育问题来适应技术的要求。
3加强教师培训
一是要加大培训的范围。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学校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课程由其他老师代上,而教师本身对计算机等数字化学习工具了解不多,上课任由学生自学。结果,学生都打游戏,信息课变成了“游戏课”,造成学生会打CS、传奇,但是不会WORD、EXCEL的结果。老师受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所限,实际工作中也就难以开展数字化教学。因此提高所有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势在必行。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对提高教师专业化方面的做法,即规定所有教师,不论其级别和职务,均应在每个三年周期内,参与不少于150小时的信息技术培训,使所有教师必须达到基本信息科技水平。
二是在培训内容上,现有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集中在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方面,对于VCD机、投影仪、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以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方面关注不够。这样教师即使想使用数字化媒体开展教学,在遇到故障时如不能及时排除,也会严重打击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培训内容应该调整,应该加入硬件基础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常用工具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方面的培训。
三是改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如同我们手中的笔一样,是一种工具,我们通过它来认识世界,与人沟通交流,获得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过多的以“知识”的面孔授课,使学生产生神秘、畏难情绪,不利于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4加强资源建设
硬件资源建设方面,政府继续加大投入,使农村薄弱学校硬件设施能满足学生数字化学习要求。
课件与学习软件等资源方面问题,主要是数量和质量问题。数量上可供数字化学习的资源过少,且仅有的网上资源大都要有相应的权限限制;质量上,现有资源存在浅显不到位,没有体现数字化技术与课堂教学很好的融合,而且制作时主次不分,学生只关注动画而不能融入到课堂内容等问题。因此,要加强资源建设,让出版社、教学专家、媒体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来,使资源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保证。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鼓励各种主体参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从而实现资源建设的制度化、常态化,推动数字化学习的广泛开展。